登录注册
主题 : 华夏时报:万科事件及欣泰退市释放的信号
山高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125552
精华: 30
发帖: 594
在线时间: 3414(时)
注册时间: 2014-03-20
最后登录: 2024-12-15
楼主  发表于: 2016-08-13   

华夏时报:万科事件及欣泰退市释放的信号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13/14739440_0.shtml


热闹的万科事件不断上演精彩剧目,已经持续了一年还不见终止迹象,监管层给市场主体留出的空间前所未有,只要不违规越界就不干预;而欣泰电气IPO造假退市也如火如荼,保荐券商兴业证券先行垫付5.5亿元的赔偿,相关各方受到严厉处罚,又显示出暴风雨般的监管,这就是刘士余治下的资本市场,新的监管思路带来新的变化。
万科事件:
地产大佬转战股市
万科事件并不是一件坏事,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管理层、中小投资者、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公司外部治理与独董制度,资本市场方方面面各种利益主体的诉求都得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展现,万科事件提高了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已经变成资本市场三公建设最大规模的一次案例教学。万科股权之争一系列演变完全可以作为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市场监管和独董制度改革的参考教材,各项改革都可以在这次教科书式的案例中找到答案。
万科事件最后的智慧解决方式将会带来国企改革观念上的突破,也会对未来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改革起到引领性作用。
资本市场长期难以发挥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作用,问题就出在公司治理和发行监管制度上,上市公司不能给投资者回报。好公司隐藏利润,少分红,差公司包装利润,拉升股价,无论好公司还是差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家都是铁公鸡”。资本市场主要靠博价差获得收益,而不是靠分红获得收益。因此,投资股市给人一种脱实入虚的感觉。实际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收益应该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利润回报,但大部分公司不分红,或者分红很少,投资者长期被套,投资难以收回。散户、储户和农户一直是中国经济三十年发展的最大支持力量,没有他们的牺牲,中国经济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这种牺牲也埋下了今天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在出口和投资不能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们需要依靠内需和消费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我们发现有消费意愿的没有消费能力,有消费能力的没有消费意愿,结构性改革变得异常艰难。
万科遭遇资本阻击本质上来说资产被低估,为什么这么好的公司没有人投资,因为长期压制分红,中小投资者难以分享公司快速成长带来的好处,导致公司账面现金价值远远超过市值,引发了野蛮人入主的兴趣。只有那些有实力吞下万科的大资本才能摘下这个桃子,而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无法企及。这也是为什么看上万科的都是宝能和恒大集团这些地产开发商,他们懂地产,可以准确评估万科的价值。
赶上低利率时代,资产配置荒,万能险资金增长迅猛,宝能和恒大集团收购的保险公司都面临大量资金无处投资的尴尬。举牌万科成为一个不错的选项,既解决了保险资金资产端问题,也有机会控制万科推动自身地产业务与万科的并购整合,房地产并购整合时代,龙头公司会明显受益。2014年万科开始大比例现金分红,万科2015年度分红达到每10股分7.5元。举牌万科的长期资金可以依靠分红获得收益,万科事件打破了股市“铁公鸡”的规律,再次成为了一个重视股东回报的蓝筹公司典范。地产大佬和保险资金为何青睐万科?不能不说,万科管理比较透明和分红回报上得到市场的认可。
地产商天生就是玩杠杆的,股市的杠杆与房地产相比都是小儿科。宝能以杠杆资金买入万科之后,恒大集团许家印继续砸出百亿买入万科,外界看到的是股权争夺,其实,不排除华润、深圳地铁、宝能、恒大集团通过股权关系开始与万科结盟。华润对万科的投资更像是很多年前囤了一块地,后来,地产商兼保险新贵不差钱的宝能姚振华看上了,买下来盖了房子;恒大集团许家印觉得这房子位置不错,比自己盖的还好,就买了下来待价而沽。万科股价充分再现了房价被推高的全过程。地产巨头的产业资本和保险金融资本用了洪荒之力,万科成为第一只创了股灾以来新高的大盘蓝筹股。8月12日,万科再次涨停。8月份以来,万科市值暴涨了600亿,总市值2300亿,短期风险正在迅速积累。
欣泰退市难背后:
再上市比退市还难
万科事件释放出管理层鼓励公司治理公开透明和给投资者分红回报的信号。监管层通过万科事件释放出鼓励好孩子的信号,而欣泰电气退市释放出的信号则是强力处罚坏孩子的监管风暴。欣泰电气因为IPO造假退市,可能将从8月23日起停牌,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在十五个交易日之内作出是否暂停股票上市的决定。欣泰电气上市以16.31元发行价募集了超过3亿元的资金,如今,欣泰电气市值3亿,投资者血本无归,欣泰电气退市势在必行,但是,多一个欣泰电气退市不能改变股市的生态。欣泰电气还在申请行政复议,企图挽救退市危机。
炒垃圾股的状况要根本改变,应该把ST类公司全部退市到新三板挂牌,资产重组达到上市条件再重新上市。资产重组放到新三板这种没有流动性的市场影响伤害最小,否则让垃圾股在沪深交易所进行资产重组,炒作之风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沪深股市的资源有效配置,绩优股的分红收益难以匹敌垃圾股的炒作收益。

那为什么退市比较难呢?一方面是因为IPO门槛高,排队时间长,另一方面是重新上市的通道仍然没有打开,壳资源奇货可居。要让退市变得容易,重新上市也需要很方便。上市公司批量退市成常态的前提不仅是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造假,重新上市之门也需要打开,有进有退,资本市场才会进入良性循环。沪深交易所的目标应该是建成精品市场,把新三板建成包容性的市场。
新三板和沪深交易所之间的退市和转板机制一直没有建立,重新上市的条件是公司主营利润两年累积达到两千万,有可持续经营能力就可以申请再上市。但实际上再上市之路比退市还难。最近,一批退市公司资产重组重新上市再次被叫停,多家正在做破产重整和资产重组的公司接到通知,不能再披露任何重组信息,所有工作不得不停止,重新上市之路又变得遥不可及。

蓝色心情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64126
精华: 0
发帖: 1639
在线时间: 61(时)
注册时间: 2010-11-10
最后登录: 2020-09-08
15楼  发表于: 2016-08-24   
支持自然规律
fsyi2000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2292
精华: 0
发帖: 132
在线时间: 92(时)
注册时间: 2007-11-16
最后登录: 2018-02-11
14楼  发表于: 2016-08-23   
非常感谢作者,文章到后来就不敢评论了,怕丢饭碗情有可原,对老三人来说最好当然是让新退的退到新三板,要不老三扩容了日子就难过了
fsyi2000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2292
精华: 0
发帖: 132
在线时间: 92(时)
注册时间: 2007-11-16
最后登录: 2018-02-11
13楼  发表于: 2016-08-23   
引用
引用第12楼我从山中来于2016-08-14 11:54发表的  :
他们写的这种文章总是分不清老三板和新三板,主板的ST退到新三板?磕掉大牙。应该是老三板吧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9467
精华: 3
发帖: 538
在线时间: 1388(时)
注册时间: 2007-09-28
最后登录: 2022-09-06
12楼  发表于: 2016-08-14   
他们写的这种文章总是分不清老三板和新三板,主板的ST退到新三板?磕掉大牙。应该是老三板吧
茅庐居士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015
精华: 12
发帖: 1098
在线时间: 1070(时)
注册时间: 2010-04-15
最后登录: 2017-05-01
11楼  发表于: 2016-08-13   
支持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7
在线时间: 7412(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8-13
10楼  发表于: 2016-08-13   
当然,若还是象姚刚之类,把老三板人当成赌徒,那我们就等下一任证监会主席,甚至是下一个政档
政策层面造成的不公,本来就应该是政策层面解决,推给市场,反而扩大问题,让一些不怀好意的重组方忽悠得利。
证监会,缺乏的是担当
[ 此帖被自然规律在2016-08-13 21:11重新编辑 ]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0909 铜币 +10 2016-08-14 支持
隐藏评分记录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7
在线时间: 7412(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8-13
9楼  发表于: 2016-08-13   
回 8楼(400051) 的帖子
退市,惩治的是什么,惩治的是违法或掏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而未尽责的各方主体。
老三板历史遗留问题,遗留的是什么?遗留的是在退市过程中,给不了普通流通股民公平、公正。
解决老三板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是什么?补偿原有普通流通股民的市值损失,补偿流通股民的政策亏欠。

那再看现在的老三板重组,流通股民得到足够的补偿了吗?享受了正常清欠、股改政策了吗?
哈,只看到大比例让渡。
这样的重组,是我们十几年坚守想要的吗?是一个健康市场所需的吗?
流通股民的历史亏欠,能成为重组方暴利的理由吗?
目前的重组方案里,能比得上我们流通股民加新三板的股价换成新三板公司股票,然后上市吗?
400051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227
精华: 10
发帖: 1223
在线时间: 4133(时)
注册时间: 2007-08-10
最后登录: 2019-09-02
8楼  发表于: 2016-08-13   
引用
引用第7楼自然规律于2016-08-13 19:05发表的  :
上联:生前买股票生孽债死后偿还
下联:今世强让渡愤不平早晚得报
小草网友给个横批






横批: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7
在线时间: 7412(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8-13
7楼  发表于: 2016-08-13   
上联:生前买股票生孽债死后偿还
下联:今世强让渡愤不平早晚得报
小草网友给个横批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7
在线时间: 7412(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8-13
6楼  发表于: 2016-08-13   
太乱了,确实应该规范了,停止信披,对重组过程中进行监管,出台重组和股改的细则是必要的。重组中出现问题还是可以修改的,等到重新上市时,再提出重组问题就不好处理了,有问题的恐怕只能去新三板了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7
在线时间: 7412(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8-13
5楼  发表于: 2016-08-13   
总结老三板重组,那么多的盗墓重组,真的没把市场和监管、投资人放在眼里,我也是醉了
让渡50%---75%,股改不送股,让渡的股票参与股改流通股投票。哈,眼里可有公正和合理
注入的那点资产能值动辄把股本扩大几倍,甚至出现把原破产重整中拍卖下来的资产,再高估值注入就算完成重组,哈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7
在线时间: 7412(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8-13
4楼  发表于: 2016-08-13   
再上市政策,属于股市的内循环,以前没有,说明是制度的缺失。
退市了,把公司退掉没问题,但把投资人一起退掉,那明显是不正常的。
再上市政策不应该有什么期限的,应该是会永久存在的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7
在线时间: 7412(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8-13
地板  发表于: 2016-08-13   
沪深交易所的目标应该是建成精品市场,把新三板建成包容性的市场。

这句话很有意思的,老三板那些重组中让渡高的,注入资产少的,不合规的,可能不是去主板,而是去新三板。

想想重组方费尽心机要了那么多让渡的股票,结果是去新三板,我也是乐了
400051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227
精华: 10
发帖: 1223
在线时间: 4133(时)
注册时间: 2007-08-10
最后登录: 2019-09-02
板凳  发表于: 2016-08-13   
“ 最近,一批退市公司资产重组重新上市再次被叫停,多家正在做破产重整和资产重组的公司接到通知,不能再披露任何重组信息,所有工作不得不停止,重新上市之路又变得遥不可及。”






[ 此帖被400051在2016-08-13 20:41重新编辑 ]
三版记者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4833
精华: 3
发帖: 1749
在线时间: 1191(时)
注册时间: 2008-09-22
最后登录: 2020-03-18
沙发  发表于: 2016-08-13   
“ 最近,一批退市公司资产重组重新上市再次被叫停,多家正在做破产重整和资产重组的公司接到通知,不能再披露任何重组信息,所有工作不得不停止,重新上市之路又变得遥不可及。”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