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对IPO后遗症不能视而不见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楼主  发表于: 2017-05-12   

对IPO后遗症不能视而不见

FT中文网
对IPO后遗症不能视而不见
苏培科:如果只想通过加速IPO、抑制再融资和抑制跨界并购等方式调配市场流动性结构,其实际结果往往会与监管意志相违背。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报披露收官,次新股大面积变脸和股指步步走低,让IPO和A股市场再次成为舆论瞩目的焦点,这不免让人开始反思IPO大扩容和监管引导政策是否对路?对于次新股业绩大面积变脸,也有人开始质疑这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提出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好IPO公司上市关的要求不相符合,再加上股市行情的大面积下跌,再次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稳定市场从何谈起?
权力发审是A股市场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万恶之源。今年一季报次新股大面积变脸再次打脸发审委,次品率如此之高难免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存在带病上市?是否存在业绩包装、造假等IPO冲关行为?为何早不变脸晚不变脸一上市就变脸?这么一来让IPO核准制备受争议,权力发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投资者筛选优质公司上市,但实际结果却是大量公司带病上场,而且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被人实名举报、公开质疑的公司竟然也堂而皇之地迈入了IPO的殿堂,这让市场百思不得其解。
但随着发审委员冯小树的落马,大家才发现A股真正的股神和IPO获益者是个别少数人,冯小树用300万本金赚取了2.48亿元,远高于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而赚取快钱的背后恰恰是这些发审委员突击入股了这些拟IPO企业,
A股市场缺乏对“带病”IPO企业的修复机制,由于退市制度形同虚设,这种缺乏买单的机制和违规成本与IPO收益不成比例,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大量企业冲关上市,IPO堰塞湖永远也解决不了,而且只会将大量问题公司引入资本市场。当务之急,只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市场才能真正健康。
如果只想通过加速IPO和抑制再融资、抑制跨界并购等方式来调配市场流动性结构,一厢情愿地想让市场支持更多新企业上市融资,但实际结果往往会与监管意志事与愿违,因为IPO放行的企业未必都是好企业,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而且通过抑制再融资和抑制并购重组并不符合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当前应该多感受和体会市场的真实感受,少一点监管意志和监管偏好。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12楼  发表于: 2017-05-12   
回 9楼(五股丰登) 的帖子
无风不起浪!
假消息特多!
怕了!
主板赔钱清仓了!
新华的都在微博发音开骂大街了!
645政策失误!
FT中文网  对IPO后遗症不能视而不见
苏培科:如果只想通过加速IPO、抑制再融资和抑制跨界并购等方式调配市场流动性结构,其实际结果往往会与监管意志相违背。
此文透彻明了指出问题所在!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11楼  发表于: 2017-05-12   
王思想
锅文贵:京西宾馆二楼的理发师,经常为常wei理发。想通过理发师见某常wei一面,理发师开价5000万。
孤桐: 萌贱猪 || 贫民: 文贵说澳州私生子是谁生的?
艳儿: 敲诈勒索,抓起来。
贫民: 康后又一大虎。
虚度时日: 早知道我也学理发,原来这行这么有前途呲牙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10楼  发表于: 2017-05-12   
主板赔钱清仓了!
内斗升级了!
怕了!
先出来再说!
五股丰登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30032
精华: 0
发帖: 520
在线时间: 478(时)
注册时间: 2015-08-18
最后登录: 2017-05-25
9楼  发表于: 2017-05-12   
回 6楼(落叶) 的帖子
现在看来,刘主席的执政能力,也属于祸国殃民型的。是一涨就拼命打压,一跌就成了束手无策的王八蛋!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8楼  发表于: 2017-05-12   
新华陈弋
证监会的混蛋,就在于对市场趋势缺乏预见性,缺乏警惕性,缺乏对下跌性质的及时判断。这回,又跌出了灾难性,不知刘主席是不是又要呼叫国家出资救灾,又要不负责任地拍拍屁股走人了?!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7楼  发表于: 2017-05-12   
回 6楼(落叶) 的帖子
新华的都对645直接评论骂街了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6楼  发表于: 2017-05-12   
新华陈弋
我记得早在4月中旬,我就在回复评论里说过,刘主席需要尽早判断本轮下跌的性质,如不能及时止跌,恐怕会再次股灾到不可收拾。现在看来,刘主席的执政能力,也属于祸国殃民型的。是一涨就拼命打压,一跌就成了束手无策的王八蛋!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5楼  发表于: 2017-05-12   
【财新网】(专栏作家 伍戈)汇率与出口同步中的背离
一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持续贬值,但中国出口增速却处于低位震荡,汇率与出口之间呈现背离。结合历史来看,两者的显著背离往往发生在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的时期。这或是由于国外进口商预期到人民币会进一步贬值,短期内延迟其商品进口,从而引致中国的出口改善出现滞后,即“J曲线效应”。同时期若还叠加外需不振的因素,则会进一步加剧汇率与出口的背离。
  二是除了汇率和外需之外,近年来一些结构性因素也导致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减弱,从而压低中国出口的整体增速。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显著低于贸易增速,逆全球化趋势加剧,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更是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国内生产成本攀升,制造业生产加速迁移出中国,这些都可能直接拉低整体出口。
  三是展望未来,过去一年多以来人民币持续贬值对中国出口的正向拉动作用将在今年继续体现,尽管其效应较过去会有所滞后和弱化。若将汇率和外需这两个周期性因素作为自变量对出口进行回归并预测,2017年中国出口增速有望达到16%以上。但若进一步考虑结构性因素对出口的潜在掣肘,最终预测值或需要适度下调至10%左右。在未来国内经济动能逐步趋弱的情形下,相对改善的出口将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撑。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4楼  发表于: 2017-05-12   
FT中文网
苏培科:如果只想通过加速IPO、抑制再融资和抑制跨界并购等方式调配市场流动性结构,其实际结果往往会与监管意志相违背。
有数据统计,2016年至2017年一季度A股市场380家公司完成了IPO,其中2017年一季报业绩下滑的公司有106家,占比近28%,其中32家公司在今年一季报出现了亏损,占比8.4%,从业绩下滑幅度来看,有11家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超过100%,其中先进数通一季度业绩下降3021%,亏损437万元;超讯通信亦下滑1055%,亏损771万元。
在如此触目惊心的次新股业绩变脸下,2017年一季度竟然完成了135家IPO,创了历史新高,而且还有10%被否决掉了,不然IPO的数量会更多。在目前没有增量资金、金融机构全面收缩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近期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也就不难理解了。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地板  发表于: 2017-05-12   
FT中文网
苏培科:如果只想通过加速IPO、抑制再融资和抑制跨界并购等方式调配市场流动性结构,其实际结果往往会与监管意志相违背。
我们在证券监管方面照搬了国外成熟市场的事后监管制度,但这种监管方式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法律法规体系和有效的惩戒手段作为保障。而很多A股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期缺乏相应的监管引导和法律约束,加上违规成本远低于圈钱成本,让很多企业冒险闯关,如果没有闯过IPO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注册制的美国市场一旦公司进入上市注册环节,无论上市与否都将承担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如果在上市注册环节出现欺诈则视为犯罪。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的法规和约束机制,才导致了像欣泰电气这样的公司在上市前虚增利润、欺诈上市公司。目前有必要把监管关口和信息披露的责任前移,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事前监管配合事后查处来弥补监管不足,提高监管效率和降低监管成本。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板凳  发表于: 2017-05-12   
FT中文网
苏培科:如果只想通过加速IPO、抑制再融资和抑制跨界并购等方式调配市场流动性结构,其实际结果往往会与监管意志相违背。
从过去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和参与再融资的投资者来看,大都是机构投资者,而且这些资金大部分都不会进入二级市场,一级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使然,但新股发行恰恰抽走的都是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因此加速IPO只会让二级市场流动性更紧张,抑制定增再融资只会让实体经济更难受。另外,还有人误以为新上市的企业质量优于已经上市的企业,其实这是另一个很大的误区,从信息披露和规范化治理的角度来说,已经上市的公司整体比未上市企业质量高,未上市企业毕竟没有经历过IPO信披和上市公司治理,未经公众检验,其质量和水分自然很大,这也是很多次新股迅速变脸的原因之一。因此,监管部门应该调整方向,应该鼓励存量的优质上市公司进行深度产融整合和产业并购,而对新股发行要遵循补缺式发展,对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鼓励IPO,而对于传统行业里已经有若干家上市公司的行业要采取抑制IPO而鼓励产业并购,否则新股发行会没完没了,股市质量永远也无法提升。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沙发  发表于: 2017-05-12   
如果只想通过加速IPO和抑制再融资、抑制跨界并购等方式来调配市场流动性结构,一厢情愿地想让市场支持更多新企业上市融资,但实际结果往往会与监管意志事与愿违,因为IPO放行的企业未必都是好企业,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而且通过抑制再融资和抑制并购重组并不符合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当前应该多感受和体会市场的真实感受,少一点监管意志和监管偏好。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