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
MSCI指数拒绝A股的真实原因
2015年6月,MSCI明确表示不会将A股立即纳入主流的指数系统,并指出了A股尚未满足的三大关键要求:资本管制、额度分配和收益权分配等仍存在问题。
2015年A股纳入MSCI失败后,中国监管层有针对性地对监管规则进行了大量改进,原本期望2016年6月MSCI评审过关,结果失败,A股市场暂不能纳入MSCI指数,其理由却又有了新借口,这次又是三个新问题:QFII每月资本赎回额度、停复牌制度以及中国交易所对A股相关的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至此,A股已连续三次“闯关”失败。
目前,中国股市总市值接近8万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股市。然而,MSCI指数却视而不见,它完全“屏蔽”了庞大的中国A股市场。MSCI“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拒绝采用A股,却采用了境外上市的部分中资概念股来替代,以间接反映“中国指数”动态,这种做法只是无奈之举,当然也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MSCI指数拒绝A股的根本原因,或真实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A股“市场化”程度不足。比方说,IPO定价与IPO节奏尚不能由市场决定;普通投资者(无市值)没有新股申购权利;监管层经常关闭一级市场(暂停IPO);市场与个股经常暴涨暴跌、大起大落等。
(2)A股“法治化”程度不足。比方,证券法修订“难产”,注册制改革受阻;法律对证券违法犯罪威慑力还不够;信息造假、市场操纵、内幕交易仍十分猖獗;投资者尚不习惯或不善于使用法律武器自我*****,股民过度依赖政府行政保护等。
(3)A股“国际化”程度不足。比方,境外投资者尚不能自由进出A股市场;境外优秀企业也不允许进入A股市场IPO;即便在“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股市与A股市场也还不能做到全方位互联互通。
坚守A股“三化”改革,是监管层必须看清的大方向、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