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170605000022&p=6大小非为何敢不计成本减持?成本价低至几毛钱、一两块
市场大跌,次新股即将解禁的大小非们,首当其冲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成为众矢之的。连环效应也随之出现,大跌之下,是部分小非在出逃。他们为何敢于不计成本减持?
三组数据最能表现问题:
一是大小非解禁数据。
我们只说去年,2016年共发行新股294只,首发募资1820.88亿,募资规模并不算高,然而这些新股背后是847.11亿股的限售股权,粗略统计限售股的市值约为2.2万亿。接下来的3年,这些限售股将逐步解禁成为流通股。
二是大小非的成本价。
市场都有大小非成本低的印象,但是低到什么程度,怕是没有谁能准确给出答案。
先以吴江银行为例:东方市场持有吴江银行1239万股,持股价格0.4元,目前市价15.73元,市值翻了38倍。就在11月29日,吴江银行就将迎来6.28亿股解禁。
三是上市后高企的市盈率。
新股上市后股价遭爆炒,高企的市盈率,也让大小非们有着减持动力。上市市盈率一般为23倍,但上市数日后,便会抬高至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
(略)
超低价格的原始股,让大小非有着不计成本减持的底气。不可否认,对于很多小非来说,他们历经了投资的九九八十一难,才迎来一个成功退出的上市项目,因此,对这些股权投资来说,投资风险也是极高的。
不可回避的还有一点,市场上也有部分小非的持股成本较高,上市后市值增加有限。
五大低成本案例看过来
案例一:吴江银行原始股只有4毛,当前股价15.73元
近一年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其控股的全资子公司IPO过会后持股的公告,原始股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