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主管杂志:电动车替代燃油车又是个世纪骗局?
无独有偶,法国CGG公司也展示了一个通过“四维地震”分析发现油气从深层逐渐向上运移、补充开采层的例子。
大量实证信息可以证明,油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原油不是依靠有机成因理论所形成。是无机成因。但处于长期战略需要,美国人才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油气藏实际储量也绝不等于用储层体积等现有技术计算的量,它是一个既有采出、补充和逃逸的动态过程。这一点,美国能源部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心知肚明,可其官方和石油公司不仅闭口不谈油气补充与逃逸,却偏要借哈伯特“石油峰值论”,将油气价格上涨与资源不可再生挂钩。这种意图就是在淡化1971年美国背叛对世界的承诺,即废除美元按固定比值兑换黄金的货币机制。而用油气不可再生的由头,就可继续编出无数离奇的故事来蒙事,而今天的燃油汽车替代很可能又是哈伯特骗局的一个全新延续。
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为例,如若实施燃油汽车替代,电池续航能力及成本就是其关键。而在特斯拉电池正极材料中,主要使用的是钴镍铝氢氧化物。随着钴价走高,镍正在加速取代钴,特别是原料硫酸镍。尽管镍元素在电池中的主要作用是能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决定着电池容量,但中国的镍矿资源并不丰富,红土镍矿更是严重依赖进口。尽管国内镍的中间品氧化镍、氢氧化镍和碳酸镍等材料的来源丰富,溶于硫酸即可制备硫酸镍,但用这种制备方法生产过程的污染较大。
从政府的角度看,一方面,2017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几乎比目前水平翻了一番。另一方面,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在4月25日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约占当年汽车产量的6.67%;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年约700万辆。
可见,中国的汽车“去燃油化”正在进入轨道,而我们似乎还没有思考清晰,比如,有替代的必要吗?替代后会有多大的沉没成本发生?有多少既有资源资产会被浪费?在创造内需时又会造成多少人失业?而最重要的是,创造新产业的同时会通过增发货币刺激,是否会造成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
其实,我们已经赶了太多“时髦”了,今天,真的不需要再太“赶时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