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详解金融业放宽外资比例对A股有哪些影响?
受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的比例限制影响,今日(11月10日)券商保险股不跌反涨。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迈出的重要步伐,外资有望持续进入,从而提高中国金融行业竞争力和整体运营水平,A股全球价值也将逐步显现。
资料图
朱光耀在发布会上同时指出,中方要求美方推动中金公司独立在美申请相关金融业务牌照进程。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注意到,虽然中金公司的外资股东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11月8日进行了场外减持动作,持股比例降至14.36%,但是今天中金公司(3908.HK)的股价上涨1.55%。
或早有端倪
在业内人士看来,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的比例限制或早有端倪。摩根士丹利在今年1月12日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将对在华证券合资企业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增持股份至49%,成为首家获得此类批准的银行。
6月19日,证监会核准设立汇丰前海证券,汇丰银行出资9.18亿元,持股比例突破49%,达到了51%。而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出资8.82亿元,占比49%。
同样在6月19日,证监会核准设立东亚前海证券,注册资本15亿元。其中,东亚银行出资7.35亿元,占比49%,而银之杰、晨光控股、前海金控出资比例分别为26.1%、20%、4.9%。
A股全球价值逐步显现
星石投资:
一、 外资控股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有望诞生,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资本市场话语权有望提高。
外资对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持股比例的限制一直是影响外资在中国经营金融机构的主要障碍之一。现在将外资持股比例提高至51%,意味着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外资控股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出现,对提高国内机构的竞争力和走向国际市场都有重大的意义。另外,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有望提高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话语权,有利于继续优化国内市场的投资氛围。
二、中国市场的全球价值将逐步显现,利好A股。
海外资金对中国由低配到标配,增量资金流入改变流动性紧平衡下市场的存量博弈局面。对A股而言,机构资金流入重振价值投资偏好,支持中国A 股市场资产价值继续重估,可以预见,外资在A股的持股比例有望继续提高,利好中国资本市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
我国已经搭建起一套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有能力把握系统性风险。对国内金融机构而言,放宽外资投资比例是一次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机会。对我国金融业整体来讲,会大幅提高运营水平,但不会带来大的风险和冲击。随着中外资之间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不排除在竞争中出现优胜劣汰的情况。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从金融行业来看,银行业等规模体量较大,外资提高持股比例的资本金要求较高。境外机构大规模持股国内大型银行的可能性不大,但逐步提高对中小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司等的持股力度的可能性会相对更大一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下一步的重点主要在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提高人民币支付和计价货币地位;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市场融资,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黄益平:
一、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市场不开放有一定关系。
金融市场不够开放,导致可投资的资产很少,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产品会导致泡沫;另外,市场纪律无法得到彻底执行,由此导致的预算软约束、刚性兑付、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一些扭曲市场的行为等,也造成很多隐性风险。
二、在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审慎推进金融开放。
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等事例也提醒我们,为了金融稳定的考虑,保留一部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短期内大进大出的跨境流动资本实施一定的管理措施是有益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