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存款暴增与股市巨震:历史的简单再现?
蔡浩:监管在对待股市的问题上,一定会更加谨慎,既然大涨不得,大跌不得,那么严格监管、维持股市理-性-交易秩序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实际上,有了2015年股市崩盘的前车之鉴,本次监管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1月下旬开始,各监管部门就纷纷出台抑制股市过热、降低资金杠杆的政策。证监会机构监管部1月23日下发了2018年第1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直指近期权益基金持续热销现象,称需关注“追热点”、“捧明星”、“过度营销”等非理-性-因素的苗头,于是此后发行的股票型基金纷纷采取了单户限购和提前结束募集的方式来控制过于火爆的投资需求。而市场于1月下旬亦有传闻,监管加强了对信托杠杆的监管,由原来的1:2配资降到只有1:1。还有媒体报道,监管部门于1月下旬加强了对农村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监管,“贷款不能出县,资金不能出省”是未来监管方向,对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的监管约束也大幅加强。这些去杠杆、防风险的举措,实际上确实起到了给股市降温的作用,上证综指在1月末的高点连跌四日后,即出现企稳反弹。但美国股市的大跌还是检验出了A股市场的脆弱性,从半山腰跌到谷底总好过从峰顶的垂直降落。
可以说,2018年非银存款与股市的共鸣,相较历史来看,必然多过偶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去杠杆政策下监管的提前介入,没有美股的“意外”大跌,2018年的A股市场也许会再度简单重复2015年的历史,在市场一致看多的口号引领下,股民前赴后继,机构蜂拥而至,杠杆高高垒起,市值在一片片的高歌声中,不断创下新高,股市风险和脆弱性不断积累,最后在内因或外因的影响下,轰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