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警惕老三板人,有这种说法:同时彻底取缔借壳上市的后路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楼主  发表于: 2018-05-25   

警惕老三板人,有这种说法:同时彻底取缔借壳上市的后路

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180525000034&p=1&_da0.2498028527693239
重磅!A股或迎“非标”退市第一股!投资者该咋避险
时间:2018年05月25日 07:05:22 中财网    
(略)
 ST板块投资生死局:平均每户股民浮亏3万
  喊了多年的退市,如今不再是说说而已。
................
当前退市制度的成效远远不足,对于A股整体的投资逻辑改变影响有限。按照A股现有的上市公司体量,未来每年至少有10家公司退市是正常的。但达到这一效果,一是要对会计事务所施压,让其对年报的审计足以重视;同时彻底取缔借壳上市的后路。(第.一.财.经.网)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沙发  发表于: 2018-05-25   
有人做梦都想把老三板办成毁尸灭迹的坟墓!
xiaocaobeihei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31399
精华: 0
发帖: 5369
在线时间: 2285(时)
注册时间: 2010-01-24
最后登录: 2020-10-03
板凳  发表于: 2018-05-26   
应该这样,全部到老三板借壳。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31399
精华: 0
发帖: 5369
在线时间: 2285(时)
注册时间: 2010-01-24
最后登录: 2020-10-03
地板  发表于: 2018-05-26   
注册制等到民选政府实施
华山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8
精华: 93
发帖: 10718
在线时间: 5319(时)
注册时间: 2006-11-30
最后登录: 2024-08-13
4楼  发表于: 2018-05-26   
摘自"呼吁政策与监管救济"
http://www.xc3b.com/read.php?t

一、 “借壳上市”专指交易所市场(上市公司挂牌的市场)
上市公司与未上市公司之间,依法通过兼并重组,由未上市公司的经营性资产进入或取代上市公司主营资产,同时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未上市公司的主体,未经“发新上市(IPO)”审核,成为沪深交易所市场的上市实体。无论原上市公司的名称是否变更,新实体经营性资产和控股股东在事实上取得了上市地位。
“借壳上市”有两个主体:一个主体是上市公司,另一个主体是未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如果两个主体都是上市公司,其发生收购与重组,无所谓借壳;如果两个主体都是非上市公司,发生收购与重组仍是非上市公司,也不能称作“借壳上市”;如果两个主体都是未上市公司,更与借壳上市毫不占边。所以“借壳上市”有一个主体必须是上市公司。

二、老三板退市公司是非上市公众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不能成为“借売上市”主体
2001年至2007年间,被強制退出沪深交易所市场的公司被称为“终止上市”,2001年7月后挂牌 “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三板”)。    
这个转让系统是没有法定监管者的,仅由主办券商代为退市股民卖买股份,这个系统没有证券市场最基本的配置功能、收购与重组功能,也没有再上市功能。
2006年起,为了让非公众公司的中关村园区中小企业名正言顺、堂而皇之进入公众公司的 “三板”市场,退市公司由终止上市公司改称为“非上市”公司,不提其公众公司的特性。又经过2500天的七年岁月,从2013年起执行了证券法,退市公司才纳入了中国证监会监管范畴,并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从这一天起原交易所市场退市公司终于有了法定的监管者。
可见,非上市的退市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且长期被市场监管机构抛弃,忍受歧视,倍受冷遇,历经艰难,命运悲惨,被排除在上市公司市场外。如果允许其“借壳上市”,那么请首先恢复其沪深交易所市场地位。
  
三、 非上市的老三板退市公司收购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适用於中国证监会发布的【102号令】、【103号令】。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结构治理与经营实体调正乃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精神”(国发[2013]110号),理所当然应当遵照中国证监会2014年6月23日颁布的【102号令】《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第103号令】《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两个管理办法的起草说明等四个文件执行。要求非上市的退市公司执行沪深交易所市场适用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不合适,不妥当,不合理,不合规。
  
四、 “借壳上市”“条件”何处寻觅?
再退一万步讲,即使依照上交所“要求符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借壳上市条件。从该管理办法的2008年3月版本,2011年8月修改版本,还有2014年11月最新版本,均无“借売上市”字眼,无“借壳上市”条件款项。执法岂能随意“指鹿为马”?
  
五、不能将主板市场、上市公司行为概念死搬硬套在老退市公司头上。
证监会的2014年第103号令公布的“《非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起草说明”,特别作出清晣解释:    
“从法律属性来说,退市公司属于当然的非上市公众公司,其监管安排应当符合非上市公众公司并购重组的一般规定。” “需要突出强调的是,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申请重新上市是两个独立的事项。重大资产重组是对公司的资产结构、经营范围等实体变化调整的过程,而重新上市仅是公司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获得上市资格的一种途径。因此,退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与申请重新上市并无必然联系”。
  
建议与意见:
  
六、 要求尊重历史,尊重亊实,尊重法津(法规),尊重老退市公司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认真吃透并贯彻国务院新国九条、国发(2014)14号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九项意见25项举措,制定以投保为核心的救济措施,有效解决老三板历史遗留问题。
对第十四章第四节重新上市第1款第(五)项修订,尤其要屏弃“借壳上市”提法,统一於证监会“退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只需满足资产重组一般规定即可”。

七、 解决原退市公司遗留问题,需要予以监管救济
上交所2007年前退市20家,已停牌五家,其中一家破整结束,其余四家正在进行结构治理,仅占1/4。还有15家未停牌,尚未进入重整程序,占3/4,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0909 铜币 +10 2018-05-28 华老精辟释义!
隐藏评分记录
三板问题解决的进度与力度,取决於投资者觉醒度

(注:本人保证在论坛所有发言均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但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5楼  发表于: 2018-05-28   
点击以下这个网址:
http://www.xc3b.com/read.php?t
显示:
帖子ID非法,提示代码:illegal_tid
怎么回事?
xiaocaobeihei
华山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8
精华: 93
发帖: 10718
在线时间: 5319(时)
注册时间: 2006-11-30
最后登录: 2024-08-13
6楼  发表于: 2018-05-29   
证监会的2014年第103号令公布的“《非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起草说明”,特别作出清晣解释:    
“从法律属性来说,退市公司属于当然的非上市公众公司,其监管安排应当符合非上市公众公司并购重组的一般规定。"需要突出强调的是,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申请重新上市是两个独立的事项。重大资产重组是对公司的资产结构、经营范围等实体变化调整的过程,而重新上市仅是公司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获得上市资格的一种途径。因此,退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与申请重新上市并无必然联系”。
三板问题解决的进度与力度,取决於投资者觉醒度

(注:本人保证在论坛所有发言均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但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ft007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26338
精华: 6
发帖: 717
在线时间: 86(时)
注册时间: 2014-07-18
最后登录: 2020-01-13
7楼  发表于: 2018-05-31   
坐等老三板一揽子解决方案出台~
sunnyon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7381
精华: 4
发帖: 1478
在线时间: 3149(时)
注册时间: 2009-06-06
最后登录: 2025-05-12
8楼  发表于: 2018-05-31   
除非太阳西边出来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9楼  发表于: 2018-05-31   
@林登万大人
9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
转发:
高博严辞批判政府的去杠杆政策,具体观点:1,企业总体杠杆率到2016年已经稳定不再升了,市场有自发的力量,政府是后知后觉。加杠杆惹祸的主要是国企,民企和居民杠杆率不高。
2,去杠杆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大萧条的失败教训和08金融危机后的成功经验说明,紧货币的政策下去杠杆只会把杠杆率越去越大,因为分母缩小比分子快。
3,中国全面收紧金融条件和环境,通过高利率去杠杆的组合和选择,必然带来杠杆率越来越大,必然带来权益市场持续调整,必然带来银行持续坏账,必然带来民营企业企业流动性危机。
4,批评者针对政府有风险,舆论容易一边倒的叫好,中国政策纠错机制越来越差,只有出现严重失误才会纠错。
为高博点赞,源自北大的独立之精神。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10楼  发表于: 2018-05-31   
@林登万大人
政策纠错机制越来越差,只有出现严重失误才会纠错。
zhenren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5602
精华: 2
发帖: 773
在线时间: 937(时)
注册时间: 2009-01-11
最后登录: 2019-10-28
11楼  发表于: 2018-06-02   
政策应该允许从新上市,具体理由是:
1,企业亏损或许是产业处在一个低潮期,经过一段时间后,迎来高潮,效益好了。
2,允许企业领导层犯错误,在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后,企业走上正确轨道。效益好了。
3,有些问题是处于上级领导的误导,比如两网股,应该给与纠正。
一个市场只有这样才有生命力。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