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希望中国股市政策尽快归回常识
所以,这里实际存在出牌顺序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就应当是:第一,抑制债务规模进一步膨胀的同时,通过强监管堵住资金乱跑的渠道;第二,实施“中性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收短放长”,大幅减低存贷款期限错配、投融资期限错配,并借以舒缓金融机构杠杆压力;第三,激励股票市场投资信心,刺激股价上涨,并逐步、适度加大股权融资,减低实体经济总体债务率——杠杆风险;第四,实体经济杠杆风险减弱,金融杠杆风险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自然而然地得以化解;第五,股市上涨以及实体经济的活跃,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并支持中国经济内需进一步扩展。
“简单的逻辑”构成的则是中国经济整体良性循环过程,这只是宏观经济政策?是,但同时也是股市政策。至于中国产业要什么不要什么?需要多大规模?这些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那需要更多依赖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去“配合完成”,而绝不能依赖总量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去完成。这是基本常识性的问题,一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税收、环保成本不断上升而利润不断被蚕食的企业,必定属于高风险企业,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金融资源自然不愿流入,反之亦然。所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货币政策执行者去过多操心,市场比你更懂得资本投向。
2018年6月19日,中国股市又多了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我们可以说这是外部因素干扰的结果,但究竟为什么,每位投资者心中都有一本账。所以下一步,不管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如何变化,中国自己的金融政策能不能激励和护佑股市才是第一要素,尤其是中国经济必须更多依赖内需扩张的条件下,金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必须首先回归常识,越位和缺位同样是重大错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