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重磅!北京发布深改行动计划,推出117项改革举措!】昨天,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包括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科技文化体制改革等众多方面,细化为117项具体举措。
四、深化科技文化体制改革
23.深化部市会商、院市合作等央地协同创新机制,为在京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24.完善“三城一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优化升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
25.加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力度,进一步发挥中关村改革“试验田”引领作用,积极争取和系统推进新的改革试点。
26.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吸引集聚一批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其高水平创新团队来京发展,赋予新型研发机构人员聘用、经费使用、职称评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27.完善首都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机制和配套政策,打造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
28.完善市属国有企业创新考核机制,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
29.完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空间用地等配套政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等10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土地、人才、财政等3个综合配套政策落地,培育和发展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
30.制定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构建科技创新基金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引导激励机制,完善落实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
31.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缮、利用的有效机制,统筹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创新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实施路径和机制政策。
32.建立健全文化与科技、金融、信息、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升级、业态创新、链条优化,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
33.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34.深化市属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35.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