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股民心声:满纸尽是“炒股文”
多头散户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521
精华: 34
发帖: 1942
在线时间: 11(时)
注册时间: 2007-04-20
最后登录: 2009-07-29
楼主  发表于: 2007-06-10   

股民心声:满纸尽是“炒股文”

股民心声:满纸尽是“炒股文” [zt]

2007-06-10 11:42:21

大中小
标签: 高考 股市 股文

  全民皆股的狂潮下,连高考都成为股民抒发心绪的上佳渠道。各省的高考场内,面对不同的话题作为,考生奋笔疾书,为攀登大学殿堂而做最后的冲刺;高考场外,股民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下一篇篇现代式“炒股文”。

  且看各省的话题作文的“股文”思路(摘自互联网):

  【广东卷】话题作文《传递》——谁是最后一波站岗的人;
  【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绝对不会这样熊下去;
  【江西卷】《要说爱你不容易》——股民们的心里话;
  【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套牢股民的心声;
  【四川卷】《一步与一生》——入市风险提示;
  【广西卷】《摔了一跤》——“5·30”惨案的真实写照;
  【宁夏卷】《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死了都不卖的散户精神;
  【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江苏卷】《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5000点在召唤……

  如此“绝妙”的构想,以至于让人怀疑出题者都是股民。若真如此,那么,中国的股市文化可谓“兴焉勃焉”——既针砭时弊,又不乏个人的经历与情感。

  有道是“文从心生”,因此,“股文”现象恐怕不能简单地被归咎于“恶搞”。须知,若问中国民众时下最关心的是什么,毫无疑问,“炒股”一词肯定名列其中。只是,在经历过一波波大起大落的“动荡”后,股民的心态多少有些辛酸。辛酸之余,难免会有喟叹。

  当年,曹雪芹在写红楼时曾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今,股民写“股文”的辛酸心情,恐怕也就只有那些“肝胆相照、荣誉与共”的“股友”才能体会:股票,股票,咱炒股还不是为了得到那些票子么?况且,与大庄家相比,广大散户的心情似乎要简单得多,无非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仅此而已。

  中国的高考作文,在过去很多年里,被诟病为明朝式的“八股文”。清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试文格式》中解释说:“股者,对偶之名也。”但现代式“股文”中的“股”字,却饱含了股民的“金钱观”。受这种“金钱观”的影响,股民队伍才会日趋强大。

  据说,今年参加高考的人超过了一千万,而股民数量则达到了八千万。人们无法统计,在考生中,股民的比例占了多少。众所周知,中学生炒股的现象在校园里并不鲜见,那么,当这些考生看到考题时,是否也能“妙解”中国文字的玄机,写出颇具现代化的“股文”?

  日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有一个12岁的小学生,因为父母热衷于炒股,耳濡目染之下,他就写了一篇趣味十足的“股文”。此文创意十足,读后让人捧腹。全民皆股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那么,如果考卷上真出现了“股文”,手握生杀大权的阅卷老师又会作何想法?是以包容心态冷静看待这种股风,还是持以传统教育的“金钱观”而无情棒杀?念想之间,是否也会像我们这些置身于高考事外的旁观者那样,仅仅是一笑而过?恐怕不会。

(文/星岛环球网谭庆洋)
同心十载痴情盼 ,守得云开见月明
多头散户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521
精华: 34
发帖: 1942
在线时间: 11(时)
注册时间: 2007-04-20
最后登录: 2009-07-29
沙发  发表于: 2007-06-1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同心十载痴情盼 ,守得云开见月明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