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一些可以查找的资料搜集一下,望各位对长兴感兴趣者补充
长兴实业股争黑幕
师生反目原控制人被逼出局,同窗操刀前董事长私自转让股权(感受中国股市最具震撼力的攻击型波段……)
长兴实业(000827)股权争夺战注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经典案例,它甚至具备了一出戏剧的各种要素——阴谋与欺诈、忠诚与背叛、权力的争夺、利益的纠纷、师生反目、同
窗操刀,各种矛盾的冲突最后演化到了高潮。
前董事长被司法通缉、新股东代表被“绑架”、二级市场庄家幕后操纵,一幕幕如电影片段闪过,而所有这一切的对象,只有一个——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正是有了这个控制权,才可以运作银行的贷款、掏空股民的腰包,在这些庄家的眼里,上市公司原本就是一个壳,是一个能使他们发财的壳。(我的主页,创造我的财富……)
而正是这家公司的股票,从上市时的接近30元,到现在的6.5元,股价缩水70%,从股民角度说,这是一出悲剧。
记者的调查只是试图揭开长兴实业历年演变之冰山一角,仍有更多的幕后故事,隐藏在记者的报道之外;记者发现的,永远不会是事物的全貌;记者所能做的,只能是忠实地记载目前所了解的一切。
大龙泉原是问题企业
长兴实业上市当天,大连另一家股份公司老总嚎啕大哭:长兴实业那样烂的公司却能够上市。
长兴实业(000827)的前身是大龙泉,在1998年,它是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企业上市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对记者说,所谓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指的是在1990年底以前公开发行,并经证监会和国家体改委确定的股份公司,这种公司股份的上市数额,须与国家体改委确认数额一致。
据了解,当时中国企业上市走的是额度制,但是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的上市,无需占用当年额度,该投行人士对记者说:“只要不是太烂,一般这种企业都可以上市。”
而按大连当地企业的普遍观点,“长兴实业,就是一家烂得不能再烂的公司。”1988年10月,经大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由大连龙泉酒厂和瓦房店非标准轴承厂共同设立了长兴实业公司,该公司为股份制试点企业,并向社会发行股票。
据公开资料,长兴实业的主营业务包括酒类系列产品和保健品的研制和开发,但由于业务实在太差,公司认为自己不可能上市,于是在1996年左右,长兴实业引进了来自北京、自称投资银行专家的黄祖祥做公司董事长,而华资银团也成为公司的大股东。同时,长兴实业将下属企业瓦房店非标准轴承厂转让出去,退出了该行业,同时购入华资银团名下的大连仪表盘企业集团公司。
北京华资银团拥有长兴实业28.80%股权后,开始运作长兴实业的上市。据一名曾参与该公司上市但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介绍,黄祖祥动用了他在证监会的一些关系,而且公关力度很强,于是在1998年,长兴实业顺利通过证监会审核,在深交所上市,当天股价最高达到29.80元。
据该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长兴实业上市当天,大连另一家97额度的股份公司老总嚎啕大哭,该老总说,为什么像我们这么好的公司被证监会枪毙,而长兴实业那样烂的公司却能够上市。
更有趣的是,该老总进而对黄组祥的“公关能力”大为佩服,并在其后吸纳华资银团作为公司股东,也希望凭借此种公关上市,不料却在最后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时因“筹资额相比净资产过高”理由被再度枪毙。
长兴实业沦为捞钱工具
“长兴实业各方面素质较低、被北京华资银团收购后主要成为大股东借壳利用下属公司用关联方式捞钱的工具。”
在公司运作上市后,由于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企业上市,黄祖祥并没筹集到一分钱,于是在1999年,他开始酝酿筹资计划。
据了解,黄祖祥此人,1957年出生,自称为国际投资专家,他的另外身份包括北京华资银团集团董事长和大连仪表盘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资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昊财务有限公司董事等。
了解他的人对记者表示:“黄确实是个很聪明的人,思维相当超前,眼睛一转就是一个主意。”1998年,黄祖祥找到一位曾经为长兴实业做过股份扩募的一位投行经理,表示长兴实业可以在2000年配股,可以请该券商做主承销商,且为期三年,但一个条件是,该券商须为长兴实业的4000万贷款作出担保,也就是“过桥贷款”。
记者拿到了当年该券商对长兴实业所做的财务分析报告,该报告指出了长兴实业的几个问题,包括公司货币资金比重少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存货比重大缺乏充沛流动资金;其次公司在1997年1月-1998年1月频频从金融机构融资,达21笔之多,且利率相当高,说明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另外过多应收款和存货显示公司产品积压、销售不畅,其他应收款难以收回;最后报告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过多体现为存货和应收款,仅是一种虚拟利润,实际情况多半是实亏虚盈。
报告的结论是,“长兴实业各方面素质较低,被北京华资银团收购后主要成为大股东借壳利用下属公司用关联方式捞钱的工具。公司绝不会以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经营通过市场竞争去获得利润,只会以各种形式实现关联股东的利益。”
尽管报告相当负面,但是黄祖祥的个人魅力发挥了作用,他将该券商主管投行的一位副总裁请到北京,并参观了科利华,黄祖祥对该副总裁表示,长兴实业准备收购科利华,“科利华将成为中国的微软,而长兴将成为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该副总裁被黄祖祥折服,并在其后就答应为其4000万贷款担保,而且没要长兴实业的股权作质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科利华其后自己收购了阿城钢铁,并在当时的网络热潮中红极一时;而长兴实业的收购对象,也变成了沈阳医药。
黄祖祥退出长兴实业
由于马认为在长兴实业问题上黄祖祥对自己的一些承诺没有兑现,遂起了反水之心。
据知情人士对记者说,长兴实业当时必须找到收购的对象,因为其主业非常的差,没有盈利来源,而沈阳医药就是一个当时看来很好的对象。据了解,沈阳医药是当地效益比较好的一家企业,而当时的公开资料称,“沈阳医药在全国同行业2800余家大中型企业中始终处于领先行列。经审计截至1998年12月31日,总资产达2.3亿元人民币,净资产1.4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达1.7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1千600多万元人民币。”
根据收购计划,长兴实业计划收购沈阳医药国家法人股2154万股,占总股本的35%。收购价格每股2.16元,总收购价格为4652.64万元人民币。
本来如果沈阳医药顺利纳入长兴实业,则长兴实业的困境基本可以缓解,但在此期间,黄祖祥对长兴实业的控制权旁落。知情人士说,马凤伸是导致黄祖祥退出的最关键人物,当时马的身份是长兴实业的证券事务代表,他与黄祖祥是多年相识,马曾当过吉林省委党校的老师,正是黄的老师,因此黄祖祥对他非常尊敬,一口一个“马老师”。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马认为在长兴实业问题上黄祖祥对自己的一些承诺没有兑现,遂起了反水之心。而他的学生柳玉滨在深圳多年发展,先后成立深圳春潮投资公司、泽盛达公司,正想搞一个上市公司,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据了解,1999年,柳玉滨设立了大连长兴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马凤伸的协助下,柳玉滨成功收购长兴实业政府股权,从而成为长兴实业的第二大股东。但是如何将上市公司真正的控股权搞到手,却非常困难,因为黄祖祥根本不愿意放弃该公司。由于意识到柳玉滨可能对自己不利,因此黄祖祥不愿意与柳玉滨谈收购,在这种情况下柳玉滨选择了自己当年在吉林党校的同学王光明来谈,一位当年参与此事情的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在与王光明谈的时候黄祖祥就知道王的背后是柳玉滨,只是没有显露出来自己知道而已。
黄祖祥最终选择了放弃长兴实业,而且条件相当低廉,根据长兴实业公告过的协议,北京华资银团集团将持有的大连长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1728万股转让给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2.50元/股。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黄祖祥是被逼出长兴实业的,一方面,大连市政府对黄施加了压力;最关键的原因却是,马凤伸掌握了黄的太多内幕,马凤伸和柳玉滨对黄提出了直接的威胁,一旦黄不同意转让就要让内幕曝光,于是黄只有被迫退出。
柳玉斌幕后掌控长兴实业
王光明自己说:“其实我只是柳玉滨的一个影子,长兴实业的一切事务,还是柳玉滨决策。”
柳玉滨掌控长兴实业后,站在台前的还是王光明。对此王光明自己说:“柳玉滨让我担任上市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第一大股东长兴开建法人代表、董事长。外界的人都以为我掌控了长兴实业,其实我只是柳玉滨的一个影子,长兴实业的一切事务,还是柳玉滨决策。”
而长兴实业后来的董事会秘书宋连通对本报记者也承认,“根据长兴实业与深交所和证监会方面的沟通,早已承认深圳滨基的柳玉滨是公司的控制人,这点王光明也对大连证管办承认了。”
2001年1月,长兴实业配股成功,值得注意的是,主承销该项目的券商已换为光大证券,此前曾为长兴实业提供过贷款的那家券商,因为考虑到此项目风险太大,害怕会受到证监会处罚,放弃了该项目。通过配股,长兴实业募集到1.15亿元配股资金,但是这部分筹集资金,除给长兴水泥技改项目2626万元外,其余资金全部改变了用途。
2001年7月17日,长兴实业投资4800万元现金和大连滨基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大连海方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并占其中的33.8%的股权。而大连滨基的法定代表人正是柳玉滨。12月10日,长兴实业和大连滨基投资在大连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大连滨基持有的大连海方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56.2%的股权,此次与大连滨基的股权转让属现金交易,受让价格为7988.16万元。依此计算,长兴实业总共投入1亿2800万元持有海方线路板有限公司90%的股权。此后,长兴实业以1019万元从深圳滨基的手中收购了吉大远望39.53%的股权,而海方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又以现金形式收购了其余部分的吉大远望的股权。
长兴实业2003年中报显示,公司收购的来自柳玉滨的资产全部亏损,公司居然将大连海方的亏损归结于非典,而吉大远望软件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市场竞争激烈。
与此同时,长兴实业卖出了资产质量相对最好的沈阳医药,2001年11月13日和2002年11月29日,长兴实业将所持有的沈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5%的股权分别转让给大连滨基投资有限公司20%和长兴食品15%,其转让价格分别为每股2.46元和2.47元。沈阳的消息称,沈阳医药当初卖给长兴实业的评估价本来就很低,而该公司每年都有1000多万的利润,公司地段在沈阳市中街等地,价值很高。另外,根据长兴实业公告,截至2003年11月4日,公司对外担保金额1.536亿元(已在第三季度报告中详细披露),另有为深圳市滨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授信额度担保9500万元。
而长兴实业前董事长王光明10月15日向深交所、证监会大连特派办、上市公司董事会传真的《声明》中称,“由于近几年长兴开建及长兴实业的实际控制人过度使用长兴开建及长兴实业的信用,通过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及其他关联交易,大规模为其自己的项目融资,致使长兴开建及长兴实业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债务数额巨大,长兴实业的对外担保已高达2.64亿元,上述担保绝大部分没有公告,长兴开建与长兴实业均已陷入资产枯竭,无法正常经营的境地。”
王光明私自转让股权
长兴实业的董秘宋连通表示,王光明私自签署协议是违法的,而且涉嫌商业受贿。
王光明与柳玉滨当年一起就读于吉林党校研究生班,是同窗好友。
据知情人士透露,继当年为柳玉滨充当马仔、鞍前马后之后,王光明选择了反叛。在2003年10月10日,王光明与被怀疑是长兴实业庄家的大连永盛投资签署了《股权托管合同》,将其作为法人代表的长兴开建所持有的长兴实业1744万股权托管给大连永盛。
对于将股权托管给大连永盛投资,王光明对外表示是为了对长兴实业负责,他表示长兴实业债务问题很严重,而且违规,现在实际控制人是没有办法把企业救活的,还不如让别人去做,让别人把企业盘活。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王光明认为自己在当初替柳玉滨收购长兴实业时作了很大贡献,但柳玉滨没有兑现承诺。知情人士还说,王光明是想仿效当年的马凤伸,以掌握的所谓内幕来要挟柳玉滨,逼柳退位,自己再谋取好处。
而长兴实业的董秘宋连通对记者说,王光明私自签署协议是违法的,而且涉嫌商业受贿,公司已就此向大连公安机关举报,并向深交所作了说明。长兴实业方面的意见认为,王光明肯定是受了大连永盛投资的授意与承诺,没有好处他断不会做这种事情。
据最新的消息称,在大连永盛投资来深圳办理股权托管手续时,几名代表受到袭击,有关文件被当众撕毁。而大连方面的消息称,大连市政府早就对柳玉滨控制下的长兴实业不满,在长兴实业黑幕频曝的时候,当地政府的面子也大受牵连,因此不排除政府介入、让各方都退出的可能性。而来自二级市场的反应是,长兴实业的股票自事发后,随着黑幕的不断曝光,股价大幅跳水,已从事发前的12元多跌落到目前的6元多价位水平。
如果作为一幕戏剧来看的话,长兴实业几年来的变化无疑是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任何故事都会有一个结局,长兴实业的结局又是什么呢?(记者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