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场很遥远的交易。
1994年,吉林省举办东亚运动会,但是当时并没有一所像样的室内体育场馆。长春市长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顺实业,实际控制人是范日旭)在省政府的劝说下,与北方五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方五环)合作修建五环体育场。北方五环主要负责修建五环广场,而体育场馆则由长顺实业修建。
“长顺实业跟政府提出条件:通过泛亚信托的前身长春农行信托公司,以长顺实业名义发行债券,在政府主导下,募集资金用于修建五环体育场馆。体育场建成后归政府所有,长顺实业兑付债券的前提是政府用体育场周边的两块地皮作为补偿。”知情人说。
但是,该人士又称,由于政府官员换届,长顺实业与上一届政府达成的土地划拨协议被无限期地拖延,无法兑现,遂决定让政府赎回为修建五环体育馆发行的债券。“体育场修好了,东亚运动会等大小运动会开了无数次,仅卖门票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赎回债券总该没有问题吧?”他说。
1997年,吉林国投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范日旭以厦门国泰、北方五环等几家公司出资,占吉林国投2亿元股本中的35%。但是,范氏重组吉林国投的计划受到很有背景的新华证券实际控制人杨彪阻击,杨获得了重组资格,范不得不与杨在1998年上半年进行股权置换,得以入主长春农行信托公司(泛亚信托前身)。
1999年全国整顿信托牌照时,泛亚的信托牌照获保留,范日旭借助泛亚信托整顿的机会,用自己实际控制的海南泰海投资、珠海华裕达、长春洪武实业公司以协议方式受让泛亚信托原股东长顺实业等股权50.03%,一举控股泛亚信托。这实际是一次左手倒右手的交易,但至少在外界看来,泛亚信托的股东席上有了“新面孔”。这是范的目的。为什么呢?
在长顺实业退出泛亚后,范日旭控制的泛亚信托很快跟政府摊牌。1999年,前述债券首批到期,债券持有人逼迫长顺实业兑现,范日旭以信托公司的名义要求政府兑现当初的债券。
知情人介绍,情急之下,有官员献计,既然政府一时拿不出那么多资金兑付债券,但是时间可以延长,把债券转化成信托计划,每年政府支付信托收益。
于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原本到期兑付的债券开始逐渐违法转变成信托计划,债券持有人一夜之间成为信托持有人——再延期3年。
“2006年将有1.8亿元的信托计划就要到期了,现在要么是政府拿出资金兑付,要么是泛亚信托破产,政府兜底买单,反正政府都得掏钱。”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问题是,除去五环体育场馆这3.4亿元的债券违规转信托之外,泛亚还有多少窟窿需要地方政府买单?
本刊了解到,55岁的范日旭当初为能在吉林省取得更多的上层资源,利用长顺实业等公司通过发行债券、信托等方式,为地方政府农业形象工程等项目筹集资金。现在,一旦泛亚信托出问题,政府就得为此前的项目买单。吉林省权衡再三,吉林省省长6次到北京与人民银行沟通,为的就是保住泛亚信托这块牌。
知情人说,“现在问题在于,长顺实业、泛亚信托、地方政府怎么确认债券与信托的具体责任,这里面相当复杂,数额远远不止3.4亿元,一旦盖子掀开,政府需要买单的数额还更大。”
据说范日旭早就想让泛亚信托破产了。3.4亿元的债券转信托计划已经超过泛亚信托3亿元的注册资本,如果兑付完现有的信托产品,那么这个3.4亿元就不能兑付,这样一来,监管层势必要查清楚这3.4亿元窟窿的原因,地方政府就必须掏钱兑付。
“一笔地方政府与企业的交易,通过违规债券转信托,将烂账转嫁给信托持有人,现在信托公司甚至以破产来相互要挟,这是‘绑架’了信托持有人。”一名信托研究人员深感不可思议。
记者获知,目前,地方政府正在四处筹集资金,希望能在6月份最后期限之前,可以解决部分到期的信托计划,否则,泛亚将难免被强行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