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军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有加速发展的迹象
从今年以来,先后有多家军工上市公司发布了融资公告,或者用于收购公司大股东的资产,或者用于建设新的项目。无论是融资次数和融资金额都达到了历史的新高。从1993年以来各年度军工企业融资次数、增发金额、配股金额变化情况来看,2007年呈现出了“火箭式”爆发。筹集资金主要用于收购控股股东的经营性资产,以这种外延式扩张方法达到提高上市公司实力的目的。
而从各大军工集团的近期动向来看,各大军工集团都在谋划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无论股改承诺中的被动性承诺还是自发性的开始向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注入,目的都是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中航第一集团远远跑在了各大军工集团的前列:中国一航今年计划完成4家企业首发上市。目标到2010年,希望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超过300亿元,海外融资100亿元,并构建10大业务板块,即防务、民机、动力、航电、机电、金融、重机、汽车、地产酒店、贸易零售和其他业务。从而完成从单纯的实业经营向实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并举转变。中航一集团的资本运作的目标和经验,会给其他还处于观望和等待的军工集团起到示范作用,进而拉开更大规模的军工集团资本运作的序幕。
3、注入的军工资产的盈利能力超出预期
对此前进行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的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置入的资产的质量和盈利能力都高于或远远高于目前公司本身的盈利水平,这一点对于公司的业绩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以军工、电力、机械等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增幅均在20%以上。2006年中航一集团,实现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55%。中航二集团2006年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6%;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8.9%。
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经过近些年不断的发展,军工企业凭借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国家政策的扶植以及企业自身不断改善的经营,整体的经营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观,其中不乏涌现出了很多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灵活、市场开拓能力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通过这种外延式的扩张,一方面可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另外一方面,注入的新的资产,将扩大公司的实力,减少同大股东及下属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增强公司的透明度。
卫星应用领域潜藏巨大的机遇
卫星应用从狭义来看包括卫星通讯服务、卫星导航服务和对地观测服务三大领域。
从应用的范围来看,卫星通讯服务应用的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卫星通讯服务广泛的应用在银行、证券、经贸、海关、交通、气象、远程教育等上百个行业,是未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6年底,我国卫星通信与广播服务的卫星资源主要有亚洲2号、亚洲3S、亚洲4号、亚太1号、亚太1A、亚太2R、亚太V号、亚太VI号、中卫1号、鑫诺1号和鑫诺3号卫星等。其中鑫诺1、3号为航天科技集团基于完全自主产权的“东方红”卫星应用平台研制的新一代通讯服务卫星。未来通讯卫星国产化已经初见端倪。
在对地观测服务方面,主要借助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荒漠化监测、区域性及行业性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与数字地球、地震地面监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服务。目前我国已经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源系列卫星、海洋系列卫星,基本上可以满足目前对于气象、地矿资源勘探、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海洋监测、海洋资源开发等众多领域。
在卫星导航领域里,目前全球已经进行的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均有涉及,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系统。随着今年年初发射的两个北斗系列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过渡。“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民用运营系统初具规模,并不断建设和完善。
我国已经成为导航产业最大的新兴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导航产业将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三、行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的资产注入将在2008年达到高峰
从国防科工委出台的《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和《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可以看到,“对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少数核心重点保军企业,应继续保持国有独资。”对于各大军工企业集团而言,目前都存在有国家禁止类的资产,例如一航、二航集团的军用飞机资产、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的舰艇、潜艇资产,兵器装备集团和兵器工业集团的弹道武器资产等等。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国防工业还属于国家支配性行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国内防务的需求,远未发展成类似美欧国家那样的完全独立的盈利性产业,不具备全面开放的条件和环境。这就决定了在军工集团整体上市之路上,还需要制度和政策上的再次突破。
在集团整体上市目前还存在政策性障碍的背景下,采用资产注入的形式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内军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扩张的主旋律。从目前军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看,相当大一部分从事的是零部件加工等业务,集团公司的关键武器装备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关键分系统等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都没有进入上市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业务品种单一,产业规模小也限制了上市公司内涵式增长的潜力。通过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可以扩大规模,丰富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外延式扩张增强企业内涵式增长的潜能。
由于原文内容过多,找了主要的转载,内容有些删减(查看原文请到华讯财经网站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