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是心思在别处,没把民意当回事,更没把网络民意当回事,每日忙碌于迎来送往的应酬中,没心思沉下心去了解民情,解决民生难题。
关注网络民情,前提是要具备一种与时俱进的心态、一种对现实与民生问题的敏感与责任。
设想一下,一个不思取进、浑浑噩噩、闭目塞听的官员,能有多少求知欲、创新力?他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反应迟钝,如何会想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时了解民情、改进工作?一个官员如果沉醉于迎来送往,热衷于花拳秀腿的表面文章,他又会有多少心思去关注基层正面临什么困难?如果一个官员习惯于眼睛向上,把心思都用在揣摩上级意图或个人升迁上,他又怎么可能有心思上网看看百姓最烦恼的事是什么?一个习惯于下基层调研时走马观花、“坐在车上看看、办公室里听听、酒桌上乐乐”的官员,又怎么可能会想到借助网络做民情调研?
手段有效与否,取决于动机,取决于官员是否真心想走近百姓,是否真心渴望了解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是否真的把百姓的事当事。那些真正了解民情民生的人,往往会少些“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漠然,少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隔阂,少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专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