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看看被基金热炒的所谓的“绩优股”苏宁电器到底真相如何!!
ericson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836
精华: 25
发帖: 2623
在线时间: 2015(时)
注册时间: 2007-04-07
最后登录: 2016-08-09
楼主  发表于: 2007-09-10   

看看被基金热炒的所谓的“绩优股”苏宁电器到底真相如何!!

mzijia :05-03-07 22:06
苏宁黑洞谁来买单

 
    12月初,在投下了近百万的广告费、促消费后,苏宁电器天津商场热热闹闹的开业了。作为中国大型家电销售企业之一,总部设在南京的苏宁电器近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有目共睹,“苏宁现象”更是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作为家电业呼风唤雨的大腕,在繁荣兴旺的表象下,是否真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肌体?在此,笔者只想陈述几桩苏宁近年的发展事件,看过后也许你自会有答案。


    1、投资熊猫,难以为继:

    2000年4月12日,苏宁和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联合投资成立南京熊猫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开拓“熊猫”空调市场。苏宁的初步目标是当年15万台,01年30万台,02年50万台,三年内跻身全国十大空调生产企业之列。此项计划的第一期总投资达6000万元,熊猫占股51%,苏宁占股49%,即投资2940万元。

    但众所周知,熊猫空调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成为空调市场的主流品牌,其产销量和市场影响力微乎其微,两年后的今天,除苏宁之外,市场上很难见到熊猫空调的踪影,苏宁数千万投资换来的回报有多少不言自明。

    同年12月份苏宁投资1000万成立的北京华凌联营公司也几乎是同样的命运。


    2、投资飞歌,难以收场:

    依然是2000年,9月20日苏宁和飞歌各出资6000万元,在南京经济开发区圈地240亩共同组建飞歌空调(南京)实业公司,飞歌的郑维奇和苏宁的张近东都踌躇满志:“年产空调30万并增至50万台,70%出口。”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不久之后便城门失火,合肥飞歌因为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就高达3.8亿元,累及厂商300余家陷入僵局,2002年初,郑维奇身陷囹圄。作为郑维奇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张近东终于知道什么叫殃及池鱼。飞歌还未起飞便已折翼。


    3、进军西部,前景难卜:

    一直经营家电业的苏宁新举措源源不断,因为西部干旱缺水严重,因此2000年8月,苏宁和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签定共同投资资喷滴灌设备制造的合作协议,此工程总投资7500万元,双方各注资50%,苏宁注入的资金是3750万元。作为家电行业的弄潮儿,苏宁进入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和之前某些人士预测的一样,苏宁的此次投资的回报又遥遥无期。


    4、染指医药,前途渺茫:

    2000年初,苏宁集团又诞生了一家新的子公司----江苏苏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宁投入巨资进入医药行业。准备生产当时号称国家一级抗癌新药的8—氯腺苷。该药当时仍处于临床研究,预计2001年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开始产业化生产,但直到2002年年底,医药市场上依然不见其踪影。让人不得不又对苏宁的巨额投资打一个问号。


    5、网络神话,不堪一击:

    2000年6月,苏宁开始重金招聘包括CEO、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在内的IT业专业人员,首期投资1000万元的苏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苏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作。9月18日,苏宁宣布其SAP服务商身份正式开通的“中国电器网”试运行成功,没有外资背景的张近东也跳进了烧钱的大潮中,张总裁说:“微软有数字神经网络,苏宁有‘IT神经网络’。”2001年,苏宁定下的目标是网上交易额为100亿,2003年要实现500亿元,为了达到此目标,苏宁不惜投巨资建立17个省市与江苏省11个地区的仓储物流中心。按照2002年苏宁电器集团的年总销售情况来看,与其一年前电子商务100亿元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苏宁在IT业烧钱的效果看来很不乐观。


    6、为求扩张,不计成本:

    2000年12月16日,苏宁在其十周年之际向外界公布了自己宏大的计划:在三年之内,投资4.2亿元,建设1500~3000家连锁经营店------这一数字意味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苏宁将以每天两家的速度扩张。

    整整两年过去了,苏宁在全国的网点建设连预期最底目标的五分之一都没能实现。而4.2个亿却花去了远不只五分之一。以南京苏宁电器大厦为例,房租、人员费用、水电费、广告费以及各项管理费用达3000万元。再如仅苏宁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开店的房租就达4000多万元,加上其他支出,苏宁各连锁店的投入是一个天文数字。家电零售平均毛利只有5~6%,要达成可观的利润非常不易。苏宁在南京家电尚算老大,但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苏宁的市场占有并不乐观,有很多地区连前三名都难以挤进。在短短几年内收回成本乃至赢利是个答案绝不乐观的命题。


    7、银河房产,前途堪忧:

    2002年9月,位于南京山西路广场西南侧的苏宁银河国际广场举行奠基礼。苏宁电器集团开发建设的这座大厦共48层,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高达150米,直接投资近7亿多人民币。大厦还按国际标准,在顶部设有直升机停机坪。

    苏宁银河大厦是张近东自己的房产项目,之前苏宁房产一直由其哥哥操作,兄弟两分家后张近东的好胜性格使得他要硬着头皮也要上马自己的房产项目,哪怕只是做给自己看。按规划,银河广场的群楼是大型购物中心,将于03年年底先行迎客。但事实上,在投入了近7000万,拆迁完毕奠基仪式过后,银河房产的工地上就一直没有听到任何动静,计划的搁置不得不令人产生疑问:苏宁银河大厦会不会成为又一座巨人大厦?


    8、炒作造势,代价不菲:

    苏宁会造势,善炒作,这是业内人士和媒体一致的评价。但是,为此苏宁付出的却是高额的代价。在跻身全国市场后,新闻发布会动辄就北上人民大会堂,遍邀国内主流媒体,机票食宿全包,且多是五星级的豪华酒店,连彩电论坛、手机论坛的会议主持人都花重金请*zy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档次不可谓不高,费用也不可谓不高。

    两年前张近东决定斥资500万设立苏宁教育基金,公布的计划也非常周详:对省内贫困地区进行教育投资,每年拟建两到三所希望小学;设立杰出教育贡献奖;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奖。虽然这事后来不见下文,但计划本身好歹是个大手笔,不得不令人关注。

    中国早就告别了大跃进时代,但是苏宁的作为不得不令人怀疑其泡沫现象的存在,苏宁真的有那么多钱花之不尽么?答案不得而知。


    9、入主金山,火中取栗:

    2002年12月,苏宁以1300万元的年租金拿下了南京山西路空关了三年的金山大厦一至五层裙楼总计18000平方米。苏宁宣称将开设最大的数码信息家电商场,这意味着金山店的成本又将超过3000万元。之前上市公司南京新百掂量再三因为成本太高,难以实现收支平衡而退出,苏宁的进入便更令人吃惊。

    南京本就是家电商战之都,除苏宁之外,还有专业家电经销商五星电器和南京交家电,年末又从常州杀来了个金太阳,加上老字号的新百、*zy、南商等,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苏宁以百货业都望而生畏的代价拿下金山,这是业内人士难以算得通的一笔帐。


    10、挥金如土,金库何在:

    企业作风是个人作风的反映,苏宁的不计成本同样表现在苏宁人身上。苏宁分公司的很多经理坐驾都是宝马,张近东本人的私家车便不下三辆,其中的一辆宾利便价值400万元,为了泊车方便,张总特斥巨资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车库。张总常出现于一些世界闻名的赌场,动辄千万元的输赢也是业内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有如此不凡气度?也许张近东数年前有口无心的一句话倒道出了些道道:“我套住了银行便谁都不怕,是银行怕我,不是我怕银行。”

    苏宁的核心业务依然是家电,虽然苏宁好象急于涉足其他行业尽可能地做大规模以谋求上市,但是综上所述,他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大多雷声大雨点小,投入和产出完全不能成正比。那么其核心的家电业务能够负担如此大的投资负担么?苏宁一直在嚷嚷要压干家电业最后的利润挑战暴利,那么仅上述项目便已达15亿元之巨的投资,在微利的家电行业,光凭苏宁卖彩电冰箱就能够填上这么巨大的窟窿么?这需要多长时间、多少利润来填平?谁来为苏宁买单?苏宁只有四个亿的自有资金却宣称要做到200亿元,这连华尔街的分析师都要汗颜了。    <转自新浪首 谈股论金>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