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科研环境是中国人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主因
xg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62
精华: 43
发帖: 2920
在线时间: 8580(时)
注册时间: 2006-12-21
最后登录: 2015-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科研环境是中国人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主因

科研环境是中国人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主因2007年10月11日 10:29光明网
布木布泰认为,倡导中庸之道的中国文化传统,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理论比较接近。中国古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结为阴阳、八卦及金、木、水、火、土“五行”,古希腊人则认为是干、湿、冷、热和水、火、土、气“四因”,实质上都是认为世界是由某种实物演变发展而来的。但发展结果是:西方逐步形成了严密的逻辑系统,并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形成了自然科学理论;而我国则形成远离自然科学的社会政治伦理观念系统,终究未形成以有控制的科学实验和严格的数学推理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从中西方文化传统比较看。西方文化倾向于具体、精确,表现为严密的逻辑思维,有良好的求异、求新传统。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更多地表现为直观的、类比的形象思维方式,思维缺乏逻辑和数学的传统,模糊而不求精确,而且功利主义比较严重,不够注重基础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实验科学传统和完整的科学体系,导致了科技缺少应有的地位,并且缺乏通过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机制[1]。

布木布泰的观点在网上引起热烈的讨论,多家媒体转载讨论[2]。刚刚公布的2007年诺贝尔获奖名单大大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向来以国外杂志和国外奖项为标杆的中国科技界何言以对?

中庸之道是处世之道,为官之道。孔子云:“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中庸之道讲的是趋同性:即布木布泰所说的我国传统文化的“守一”和“齐一”这种大一统的思想价值观:厚古薄今、顺天承命、安于现状、跟随大流等意识。

科学之道与其相反,讲的是立异性。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认识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没有新理论、新假说、新发明、新技术,人类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进步。但是,错误的认识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新思想新观念的确立,需要与旧思想旧观念作长期的比较鉴别,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力排众议,舌战群儒,逆潮流而拥护真理,其生存和成功的艰难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社会的宽容,政治的平等,法律的公平,争论的公开,评判的公正,新的科学观点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甚至无立足之地。长期垄断中国科学界的“官本位”就是将科学的立异性演变为趋同性,只有传播科学的功能,失去了再生科学的本能。科学的本质是求“真”,“官本位”的本质是求“利”。道不同难以相谋,有谁会为真理丢官丢利呢?

真理是客观的、唯一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的新观点一经提出,必然与当前流行的观点相矛盾,一定会遭遇空前的阻力和争论,“穷穷孓立,形影相吊”,“光荣的少数”是真理被发现的初期阶段。“太阳中心论”相对“地球中心论”的胜利,是以布鲁诺被判火刑和伽利略被长期监禁为代价;魏格纳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大陆漂移说”的成功,著名的物理学家杰弗瑞斯在《地球》一书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坚称大陆漂移的不可能性,使大陆漂移学说消声灭迹了50余年。关键的问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涌现出的大量事实,使地球中心论难以自圆其说,胜过雄辩家的巧言诡辩。

在旧中国,知与行是相分离的,“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欺上瞒下,指鹿为马,“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这是为官者的座右铭。科学讲的就是真实,必然触犯当权者的切身利益,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前苏联大量科学家被投入监狱,原因就在于科学家的特征就是坚持自己的独立观点,至死不愿放弃自己的独立学说。一些为官者不仅素质不高,而且相当迷信。他们的伪装甚多,忌讳也就甚多。封建tongzhi者自称“皇权神授”,农民qiyi者自称“替天行道”,学阀学霸自称“天下第一”,“我不相信,你就通不过”,这些违背科学的“权威象征”自然见不得真理的阳光。

科学的生命就在于不同观点的公开争论[3],在科学界搞一言堂,实质是抹杀了科学的创新性。受长期封建tongzhi的影响,中国科学界的开放程度不高,评聘制度不完善,竞争机制不健全,致使创新精神得不到支持和发扬。即使是得到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也无人过问,令其自生自灭。理论权威有权力,没责任,不能对当前其专业学科的发展给与定期评述,仅仅靠单方向的文章评审和项目评审控制学术发展,缺乏公平的竞争性。事实上,无论是学术权威,还是初出茅庐的学子,都具有平等学术争论的权力,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这是科学能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证明一种观点要有理有据,反对一种观点也要有理有据。“我不相信,你就通不过”,是地地道道的学阀学霸作风,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采取打击报复,压制封锁,在学术界也是司空见惯。内耗扼杀了中国学术界的创新精神,也是大型科学研究团队无法形成的原因。

1999年,林振山等人提出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为预测厄尔尼诺事件提供了理论依据[4]。8年过去了,我们利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波动准两年周期,成功地预测了2002年和2006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2007年的拉尼娜事件,证明了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的有效性[5-7]。可是,有的学术权威不相信日食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又拿不出反驳的论据和证据,致使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被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至今无权威部门重视。这是谁的责任?对于厄尔尼诺预测这种重大的科学问题,作为学术权威,理应拿出有价值的评论引导学术研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林振山等人提出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在中国都通不过[8],中国人与诺贝尔奖无缘:科研环境是主因。
三板市场风云:http://blog.eastday.com/xuguorong
wenjingcn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7484
精华: 0
发帖: 53
在线时间: 1425(时)
注册时间: 2007-08-24
最后登录: 2014-11-05
沙发  发表于: 2007-10-12   
中国人追求真理的路上还需要多少鲜血?
qwe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980
精华: 40
发帖: 2331
在线时间: 8738(时)
注册时间: 2007-03-15
最后登录: 2017-07-04
板凳  发表于: 2007-11-11   
000000000000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注:所表述的是本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和讨论,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qwe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980
精华: 40
发帖: 2331
在线时间: 8738(时)
注册时间: 2007-03-15
最后登录: 2017-07-04
地板  发表于: 2007-11-11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注:所表述的是本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和讨论,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