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达尔曼“空城计”
y1y3y2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99
精华: 18
发帖: 3493
在线时间: 1637(时)
注册时间: 2006-12-12
最后登录: 2022-04-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达尔曼“空城计”

达尔曼“空城计”
三十六计揭秘股市投资陷阱之十
■╱财经专栏作家:严荣华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空城计”的意思是,在己方无力守城时,“虚者虚之”,故意向敌方暴露城内空虚,使敌方“疑中生疑”,担心中其埋伏而撤围。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
  达尔曼(600788)以生产珠宝、玉器为主业,1993年10月成立,1996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陕西省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曾被誉为“中华珠宝第一股”。公司掌门人许宗林也曾于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以6亿元的身价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富榜。
  达尔曼于1997年实施每10股送10股的分红方案,受此利好刺激,公司股价冲高至51.7元,上市后不到四个月涨幅竟高达270%。1998年,在每10股送5股的情况下,股价又走出波澜壮阔的填权行情,再冲至47元,复权后已高达94元。
  经过两次高比例送股,公司总股本从最初的7600万股,扩张至2.28亿股。俗话说,养猪是为了吃猪肉,达尔曼在把“蛋糕”做大后,分别于1998年、2001进行配股,募集资金5.78亿元,加上上市时募集的资金,已从股市“圈”走了近7.3亿元的真金白银。
  然而直到2004年4月,因2003年年报出现重大问题,首次出现巨额亏损,达尔曼丑陋的一幕才逐渐浮出水面。随后公司股价迅速暴跌、一败涂地,并于当年底跌破面值1元,成为中国A股市场首只“仙股”。2005年3月,公司因未依法披露2004年半年度报告被终止上市,成了第一家因未能如期披露定期报告而退市的公司,又一次填补了国内证券市场的空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令人震惊的是,达尔曼上市8年来,都是靠造假过日子,90%以上的收入都是虚假的,其所有的产、供、销基本上都是在虚拟的状态下完成的,是名符其实的“皇帝的新装”。为了做到天衣无缝,公司对每笔交易和形成的利润都照章纳税,几年下来所花费的代价上亿元。正可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
  达尔曼正是通过“业绩造假——骗取上市融资——编造项目——骗取银行贷款——再以项目之名转移资金——业绩造假……”无限循环的方式不断从股市及银行抽取资金,最终被公司掌控人许宗林掏空。
  经司法机关查实,1996年至2004年,许宗林利用职权,先后从控股的几家公司,以“货款”往来款名义转往疑犯李晓明控制的深圳、珠海几家公司共计人民币4.83亿元,其中3.34亿元转回西安达尔曼实业公司,1.49亿元转入深圳十余家公司。许、李将其兑换成美元,且将其中1000万美元转入许和其妻在加拿大的私人账户,据为己有。此外,许还将西安达尔曼公司资金1990万元再转入深圳,作为注册私人公司使用。
  当达尔曼最终只剩下一个空壳时,许宗林再一次利用这个空壳,用5.28亿元的银行存单作诱饵,通过违规担保从银行疯狂骗贷十几亿元,然后携款举家出逃国外,唱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而城外的银行和股东一头雾水,待幡然醒悟后,却发现被狠狠地宰了一刀。
  如果投资者对达尔曼多一点怀疑,如果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多做些调查,如果*Z*F*部门和监管机构把关严一点……可惜,这仅仅是“如果”。达尔曼虽然退市了,但是它留给证券市场和投资者的教训不应该被遗忘。
长安草根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232
精华: 3
发帖: 374
在线时间: 4302(时)
注册时间: 2007-08-10
最后登录: 2018-10-01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2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