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李志林:评判股市“过热”应求真务实
顺其自然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171
精华: 8
发帖: 3275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8-07
最后登录: 2008-09-3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5   

李志林:评判股市“过热”应求真务实

金融投资报    2007-11-3 9:55:13
  到了6000点上方的位置,批评股市“过热”的声音不绝于耳。格林斯潘认为中国股市“是个迟早要破灭的投机性泡沫”,有媒体放出“不排除*Z*F*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的狠话,引发相当多的个股10天跳水20—30%的大动荡。我认为,评判股市“过热”应求真务实对症下药,既要对表象上的“过热”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又要对深层次的“过热”引起高度警觉。
  1、不能将指数涨幅与股价涨幅划等号。从指数涨幅看,两年来上证综指涨了5倍,今年涨了150%,确实可以得出“过热”的结论。但千万别忘了指数上涨的虚假成分。一是上证综指是将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一起计入指数;二是工行、中行等大盘股上市当日即计入指数,至少吞吃了几百点指数,容易快涨;三是超大盘股的巨幅上涨,虚增了指数,如中石化、宝钢涨7倍,招行、浦发行涨8—10倍,联通涨5倍,长电涨4倍,平安涨3倍,工行、中行均涨1.8倍,人寿涨1.5倍。但是,从平均股价来看,两年来从6元涨到18元,仅3倍,今年从12元涨到18元,仅涨50%,指数与股价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尤其是10月份在指数上涨10.7%情况下,80%的股票反而下跌 10—30%,只相当于3000—4000点的水平。故不能仅就指数涨幅笼统地批评股市“过热”。
  
  2、不能以静态市盈率估值排斥动态市盈率估值。时至11月,照理,06年报表应成为过去时。但是,许多人批评股市“过热”、估值高达70倍市盈率的根据依然是06年报表的数据,是静态考量,甚至是过去时考量。如果按照07年前三季业绩作动态估值,平均市盈率仅42倍左右,得不出“股市风险急剧积聚”的结论。
  
  3、不能老是拿日本股市泡沫崩溃与当下中国股市作简单类比。
  
  当时日本股市市盈率高达110倍,而现时中国股市市盈率仅42倍;当时日本实体经济过度扩张,不可延续,而时下中国经济在连续30年以9.7%的速度高增长基础上,还能保持20年的高增长(*W*语);当时日本企业大量使用银行货款炒股,将获利做进利润,而时下中国股市严禁用银行贷款炒股;当时日本银行形成巨额坏呆账,陷入危机,而时下中国的银行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处历史最好时期;当时日币升值到顶峰,而时下中国人民币升值还刚刚开始。可见,中国股市不存在日本股市那样的泡沫崩溃的那种条件。
  4、不能对一二级市场的估值采用双重评判标准。现在整个市场广大投资者都对一件奇了怪的事感到百般不可思议:一方面批评42倍市盈率的股市二级市场是过热,另一方面却容忍并批准一级市场以高市盈率发行超大盘新股,如中油服、建行33倍,神华44.76倍,人寿97.6倍,中国远洋98.7倍,实令人无所适从。
  5、不能忽视现有新股发行方式对中国股市 “过热”的推波助澜作用。前几年新股发行市盈率限定在20倍以下,并向二级市场配售,由于一二级市场唇齿相依,故当时的平均市盈率维持在 30—40倍。而现实行机构询价,并聚积了3.37万亿专门从事无风险套利的一级市场打新大军,由于中签率极低,造成供不应求假象,筹码又大多在机构手中,容易被操纵。于是,大盘新股上市当日市盈率便炒高到七八十倍,上百倍,抬高了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如果能像香港股市,大盘新股发行人人中签1000股,就不可能出现上市便狂炒的局面。例如,以4.22元发行的中石化上市后,曾跌破发行价两年。关键是发行机制和利益倾斜有问题。
  
  6、不能否认大盘蓝筹股泡沫。
  
  今年中国股市的壮举就是将大盘蓝筹股市盈率狂炒到30—40倍。这正是股市“过热”的症结。因为这些大盘股,论送股,没有可能,论分红,不抵银行利息;所谓的“价值投资”其实是空的,只是概念。而国外成熟股市,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仅十几倍,如汇丰、通用、可口可乐16—18倍,埃克森美孚石油、英国石油12—13倍,钢铁股10倍,且一年均几次分红,大大超过银行利息。因此,抑制中国股市“过热”,首先要从挤蓝筹泡沫做起,还指数和股价以真实面目。
  
  7、中国股市最大的 “过热”乃是规模扩张过热。第一,从市值看,2005年6月998点时,中国股市流通市值仅 7000亿,总市值 2.3万亿。仅用了两年,流通市值便达9万亿,总市值达28.5万亿,分别扩张了12.8倍和12.4倍,远远超过指数和股价涨幅。第二,从证券化率看,仅仅两年,就从 15%上升到135.5%,涨幅高达9倍,跃居世界第四,增速实在太快。第三,从流通市值与居民金融资产比例看,9万亿除以9万亿加17万亿储蓄,高达 34.6%,而美国至今只有 40%。然而,有关方面竟认为,当前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是供不应求,应加快红筹股回归和国有股减持,却从未用科学发展观来反省中国股市规模扩张过热中的弊病和风险,很少正视“5·30”以来,尤其是9月以来超大盘股快速扩容后绝大多数投资者的财富缩水所暴露的市场供大于求、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我认为,股市规模扩张过热要比经济过热和股票二级市场“过热”严重得多,值得管理层和市场人士高度警觉,放慢大盘股扩容节奏。    (证券之星编辑整理)
无为而为
wrz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6965
精华: 1
发帖: 830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7-30
最后登录: 2008-01-14
沙发  发表于: 2007-11-05   
6、不能否认大盘蓝筹股泡沫。
  
  今年中国股市的壮举就是将大盘蓝筹股市盈率狂炒到30—40倍。这正是股市“过热”的症结。因为这些大盘股,论送股,没有可能,论分红,不抵银行利息;所谓的“价值投资”其实是空的,只是概念。而国外成熟股市,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仅十几倍,如汇丰、通用、可口可乐16—18倍,埃克森美孚石油、英国石油12—13倍,钢铁股10倍,且一年均几次分红,大大超过银行利息。因此,抑制中国股市“过热”,首先要从挤蓝筹泡沫做起,还指数和股价以真实面目。
wrz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6965
精华: 1
发帖: 830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7-30
最后登录: 2008-01-14
板凳  发表于: 2007-11-05   
蓝筹=泡沫!是意淫家拿市赢率裸体图的产物!
股市赢亏是股价波动而不是分红多少决定的,有分红也是一点点,立马被除权掉!
今年中国股市的壮举就是将大盘蓝筹股市盈率狂炒到30—40倍。这正是股市“过热”的症结。因为这些大盘股,论送股,没有可能,论分红,不抵银行利息;所谓的“价值投资”其实是空的,只是概念。抑制中国股市“过热”,首先要从挤蓝筹泡沫做起,还指数和股价以真实面目。相反,三板股份转让板,和中国广大农业生产第一线一样,严重的资本流动性不足!而qdii却去打水漂了.
深山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3248
精华: 6
发帖: 1772
在线时间: 1010(时)
注册时间: 2007-04-30
最后登录: 2014-04-10
地板  发表于: 2007-11-05   
继续刷墙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