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猛然发现:s*st股票 等于=退.市.三.板.股!!!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719
精华: 11
发帖: 1016
在线时间: 465(时)
注册时间: 2007-09-05
最后登录: 2009-08-29
楼主  发表于: 2008-01-14   

猛然发现:s*st股票 等于=退.市.三.板.股!!!

然而股价相差5~10倍!资料上的基本面半斤八两!有心人不妨调s*st股票起来看看!呵呵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719
精华: 11
发帖: 1016
在线时间: 465(时)
注册时间: 2007-09-05
最后登录: 2009-08-29
沙发  发表于: 2008-01-14   
去年12月份我在《我投三板的原因》一文中,提出了两个原因:一是账户合并后,带来的投资方式的改变,增加了投资的容易性,参与的人必定增加。二是转板制度的建立。这里就三板公司的投资价值和主板的ST公司壳资源做一些比较分析。
2005年到2007年股改的过程中,也是A股市场公司并购重组的繁荣期,我们先来看看为何这么多的公司会参与重组,收购壳公司上市。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公司本身的发展需要融资,特别是对很多民营企业,到银行融资难,资本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二,资产证券化,套现需求。这从大量的房地产公司借壳上市可以看出来。我认为,这么多房产公司上市,其根本目的是在这个行业的暴利机会慢慢失去,国家政策调控越来越紧的时候,尽快把手中的资产变成股份,以便在以后减持。所以到今天证监会已经不鼓励这种行为了,因为这种行为不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目的,只会给资本市场留下更多的击鼓传花的壳;三,壳资源的价格足够低,借壳方有利可图。在重组初期,对于国有股的转让,国家 规定是不低于净资产,大部分壳公司的净资产都是负的或者很低,这当然对很多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其实这也算是国有资产流失吧,只是流失的过程是在这些壳公司的这些年的经营过程中,净资产的不断下降。今天国家允许以不低于净资产转让,就是对这些旧帐的一笔勾销。从07年开始,国有股的转让开始要以股份市场价格为基础了,但今天,能重组的都已经重组了,不能重组的都剩下些骨头了,很难啃。四,股改给重组方提供了退出的机会。任何资本都是逐利的,不管VC,PE,还是参与重组的公司都是为了最终套现,而股改提供了完美的机会,甚至很多公司以股改不通过公司要退市相威胁,少付对价甚至不付对价,就廉价拿到了全流通的股份。
那08年的今天,还有这么好的机会等待着逐利资本去挖掘吗?我想,在主板市场已经没有了,君不见,越是ST,越是亏损,股价越高,又像是回到了知识越多越*f*d的年代,归根结底,是市场中的投资者的惯性思维,看到了重组后的ST浪莎涨了几十倍,以为这样的游戏还会重演。太天真了,重组方不是解放军啊,现在买壳要以市价作为基础,你越是把价格超高了,他买壳的成本越高,谁会做这个冤大头啊,而且现在的ST公司都是很多债务,很难重组,要能重组早就重组了,还留着你呢。
从对借壳方的目的和上面对主板借壳现象的分析,我们来看三板公司,首先,价格低的条件符合;第二,退出机制上,由于政策面的转板未明朗,这还不具备太大吸引力,但是×ST云大的上市应该给市场和重组方很大的想象空间了。第三,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即公司是否为一个净壳。这要分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来看,两网公司中,海国实是最好最干净的一个壳,万和以不到两毛钱一股的价格获得了这个壳,太划算了,我看好他,因为当政策明朗后,万和一定有动力让他转板,因为转板后,股价上升,万和的利润太高了。06也不错。06的问题是有内部职工股,转板的话有障碍。13也是这个问题。再来看退市公司,由于很多1日票没有近期资料分析,我只看3日和5日票,08,50已经完成债务重组,是最佳的壳,可惜06价格不低,50停牌了。18将是一个优质的壳,虽然未完成债务重组,但请大家仔细分析其资产负债表,你会发现如果*Z*F*推动的话,各债权人都是有积极性重组债务的。38也还可以,负债不多,还有两个楼在出租,土地使用权按新会计准则还是值不少钱的,没反映在报表中,只是最新的大股东不知道实力如何。

总之,三板的壳资源价值将逐渐显现。我建议大家逢低买入并持有。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719
精华: 11
发帖: 1016
在线时间: 465(时)
注册时间: 2007-09-05
最后登录: 2009-08-29
板凳  发表于: 2008-01-14   
去年12月份我在《我投三板的原因》一文中,提出了两个原因:一是账户合并后,带来的投资方式的改变,增加了投资的容易性,参与的人必定增加。二是转板制度的建立。这里就三板公司的投资价值和主板的ST公司壳资源做一些比较分析。
2005年到2007年股改的过程中,也是A股市场公司并购重组的繁荣期,我们先来看看为何这么多的公司会参与重组,收购壳公司上市。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公司本身的发展需要融资,特别是对很多民营企业,到银行融资难,资本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二,资产证券化,套现需求。这从大量的房地产公司借壳上市可以看出来。我认为,这么多房产公司上市,其根本目的是在这个行业的暴利机会慢慢失去,国家政策调控越来越紧的时候,尽快把手中的资产变成股份,以便在以后减持。所以到今天证监会已经不鼓励这种行为了,因为这种行为不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目的,只会给资本市场留下更多的击鼓传花的壳;三,壳资源的价格足够低,借壳方有利可图。在重组初期,对于国有股的转让,国家 规定是不低于净资产,大部分壳公司的净资产都是负的或者很低,这当然对很多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其实这也算是国有资产流失吧,只是流失的过程是在这些壳公司的这些年的经营过程中,净资产的不断下降。今天国家允许以不低于净资产转让,就是对这些旧帐的一笔勾销。从07年开始,国有股的转让开始要以股份市场价格为基础了,但今天,能重组的都已经重组了,不能重组的都剩下些骨头了,很难啃。四,股改给重组方提供了退出的机会。任何资本都是逐利的,不管VC,PE,还是参与重组的公司都是为了最终套现,而股改提供了完美的机会,甚至很多公司以股改不通过公司要退市相威胁,少付对价甚至不付对价,就廉价拿到了全流通的股份。
那08年的今天,还有这么好的机会等待着逐利资本去挖掘吗?我想,在主板市场已经没有了,君不见,越是ST,越是亏损,股价越高,又像是回到了知识越多越*f*d的年代,归根结底,是市场中的投资者的惯性思维,看到了重组后的ST浪莎涨了几十倍,以为这样的游戏还会重演。太天真了,重组方不是解放军啊,现在买壳要以市价作为基础,你越是把价格超高了,他买壳的成本越高,谁会做这个冤大头啊,而且现在的ST公司都是很多债务,很难重组,要能重组早就重组了,还留着你呢。
从对借壳方的目的和上面对主板借壳现象的分析,我们来看三板公司,首先,价格低的条件符合;第二,退出机制上,由于政策面的转板未明朗,这还不具备太大吸引力,但是×ST云大的上市应该给市场和重组方很大的想象空间了。第三,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即公司是否为一个净壳。这要分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来看,两网公司中,海国实是最好最干净的一个壳,万和以不到两毛钱一股的价格获得了这个壳,太划算了,我看好他,因为当政策明朗后,万和一定有动力让他转板,因为转板后,股价上升,万和的利润太高了。06也不错。06的问题是有内部职工股,转板的话有障碍。13也是这个问题。再来看退市公司,由于很多1日票没有近期资料分析,我只看3日和5日票,08,50已经完成债务重组,是最佳的壳,可惜06价格不低,50停牌了。18将是一个优质的壳,虽然未完成债务重组,但请大家仔细分析其资产负债表,你会发现如果*Z*F*推动的话,各债权人都是有积极性重组债务的。38也还可以,负债不多,还有两个楼在出租,土地使用权按新会计准则还是值不少钱的,没反映在报表中,只是最新的大股东不知道实力如何。

总之,三板的壳资源价值将逐渐显现。我建议大家逢低买入并持有。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719
精华: 11
发帖: 1016
在线时间: 465(时)
注册时间: 2007-09-05
最后登录: 2009-08-29
地板  发表于: 2008-01-14   
s*st股比三板好吗?看看它们的股价!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719
精华: 11
发帖: 1016
在线时间: 465(时)
注册时间: 2007-09-05
最后登录: 2009-08-29
4楼  发表于: 2008-01-14   
从证监会审核决定ST云大终止上市的第一天起,ST云大实际上已不再是上市公司,也不是暂停上市公司,而已经是地地道道的退市公司了,这与在三板交易的退市公司在性质上绝无任何区别。至于在不在三板交易则是另一个概念,ST云大交易与否并不影响其退市公司的性质。因此,ST云大独特的重组模式(既没要求重组方三年盈利,也没要求被重组企业三年盈利)和超常规的恢复上市方式(既未经过证监会的发审委、重组委审核,而是由证交所审核批准)应该引起全体退市股民的高度关注。ST云大震撼式的恢复上市为三板的退市公司重组和转板提供了经典蓝本,从中也释放了证监会今后妥善处理三板遗留问题的强烈政策信号,反映了监管层对历史遗留问题有错必改的务实态度和对三板股民遭受不公并坚持诉求的同情和默认。这是证监会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符合**D大会的精神。三板的全体股民应该予以正确研判,三板的转板之门实际上已经开启。
事实上,ST云大的重组完全按照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进行的,而恢复上市又遵循了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来演绎的。例如重组方对被重组公司重组完毕后,被重组公司或重组新设立的公司,其利润可以重组方以前年度利润模拟计算。也就是说,重组方只要在前一年度盈利且预测本年度盈利情况下,就可购并退市公司并予当年包装上市(ST云大就是如此)。又比如“以发行股份作为支付方式购买资产的特别规定”,丰富了重组方式,拓宽了潜在重组方的“寻租”渠道。也就是说,一家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有资金但只需要有盈利资产照样可购并上市公司。前段有传闻,高层将有意控制IPO节奏,甚至有传说要暂停房地产企业IPO,而鼓励通过购并重组实现上市.证监会将开启绿色审批通道,并且特事特办、一路绿灯。ST云大现象仅仅是开头,今后必将有更多的类似个案延伸到三板市场,演绎摄人心魄的、跌宕起伏的、速战速决的重大购并事件。让我们共同去期待吧,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上面“两个办法”我学的还不深不透,但如我以前所料,这“两个办法”作为退市公司的护身符,将对退市公司将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欢迎网友们就ST云大现象和“两个办法”的实施效应展开深入的讨论。
djhpn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7285
精华: 3
发帖: 536
在线时间: 183(时)
注册时间: 2007-08-12
最后登录: 2009-01-04
5楼  发表于: 2008-01-14   
s*st朝华由建新重组了
liliang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413
精华: 0
发帖: 476
在线时间: 373(时)
注册时间: 2007-02-06
最后登录: 2009-04-27
6楼  发表于: 2008-01-14   
高干家的 傻小子都能娶上明星级的漂亮小妞
穷人家的 棒小伙子 不一定能 娶上 老婆
95595 离线
级别: 验证期
UID: 1440
精华: 0
发帖: 13
在线时间: 1(时)
注册时间: 2007-03-30
最后登录: 2008-03-07
7楼  发表于: 2008-01-14   
高,实在是高!
a62854244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3169
精华: 1
发帖: 311
在线时间: 414(时)
注册时间: 2007-12-25
最后登录: 2010-07-23
8楼  发表于: 2008-01-14   
高,实在是高,高家庄。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