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股东大会将召开之前
粤传媒的股东大会即将召开,下面的三个问题应提请公司给出明确、却不一定非得是满意的答案。
⑴上市时从股市募集的4亿元左右资金打算如何处理,怎样让它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很现实的议题,因已在2月1日的小草论坛上公开(见与东吴证券商榷一文),故不再重复。
⑵关于注资事项:2005年《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中明确指出:“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参股下列领域国有文化企业:出版物印刷、发行,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上述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现广州日报控股的广州大洋文化传讯有限公司仅拥有粤传媒37.7%的股权,不符合上述的要求,他们向中宣部保证将认真执行相关的规定,所以说注资是早晚的事,具体怎么做,时间表安在,这些该请公司回答。
临上市前夕,好些证券公司都把博瑞传媒作为粤传媒的参照,认为它们俩在许多方面都较相象。其实它们的差别还是不小的,粗粗一看,在粤传媒上市时股价是23元,很在许多证券公司的预料之外,算是超水平发挥了;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行后,比上市时的价格稍降,变为21.8元。博瑞传媒在粤传媒上市时约28元,经过同样时间段的运行,现收于34元,甚至在1月21日大盘猛跌7%,跌停个股达千股之际,它仍逆市飘红。再一看,它们的净收益也有不小差别,粤传媒的EPS是0.27元,博瑞传媒则为0.67元,请注意博瑞传媒是以成都商报为主体的上市公司,该报每天出版的份数仅区区60万份,是赫赫有名的广州日报的1/3而已。除此之外,其余的差别还表现于下面。
按照安信证券的说法,2000年广报集团基本完成了买壳上市,此后7年时间里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在上市公司层面上资产注入进程,而实际上却没进行,人们不妨把这理解为当时转板前程艰辛难料,更多地注资风险不小;也在这段时间里博瑞传媒却基本完成了报章大部分经营性业务的整合,她还有成都-南充高速路上的户外广告、成都市区的灯箱广告和广播电台的广告制作,等等。作为对比,粤传媒的广告收入实在少得可怜,它的招聘广告营业额0.38亿元,只及集团18亿元广告收入的2%,还有众多的竞争对手;另外,即使公司最强大的印刷业(其收入是2.8亿元,占公司3.41亿元总营业额的81%),也只有集团总印刷产能的1/4。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上述的实实在在现状清楚地表示了粤传媒公司的潜力和与博瑞传媒的明显差距,也就是说,平台与发展空间已经成熟,如今的问题是怎样利用,如何施展的问题。这仍得请公司给予答复。
⑶关于传媒业的做大做强:发表于今年1月4日中国图书商报的“2007年出版传媒业资本市场年度报告”中提到“与欧美许多跨国传媒大鳄相比,我国的传媒企业都还很弱小,新闻出版领域管理决策层一直想要推动出版传媒单位通过借力资本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体系,形成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企业。但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又是传媒与资本亲密接触的最大“障碍”。有业者认为,新世纪的7年,正是政策逐步解冻破冰的时期”。还有,“资产注入、整合并购将是传媒行业未来一个阶段的投资主题,上海新华传媒就是最好的例子。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性资产注入,让新华传媒从一支书业发行股变成了真正意义的传媒股。有消息称,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后续还可能继续注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等的资产,实现上海平面媒体资源的大整合”。似乎无须再引点什么,新华传媒又是粤传媒一块心头的痛。传媒业做强做大是时代的要求,它将整合平面媒体、有线电视、新兴媒体、甚至出版业,使之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有战斗力的现代企业。
传媒业的做强做大是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是传媒龙头产业责无旁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