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鼠年“八字真经”:避空.反贪.恐高.挖低---------------- 中财网 2008.2.19
hzxx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69
精华: 39
发帖: 2530
在线时间: 2074(时)
注册时间: 2007-01-14
最后登录: 2025-02-09
楼主  发表于: 2008-02-19   

鼠年“八字真经”:避空.反贪.恐高.挖低---------------- 中财网 2008.2.19

管理提醒: 本帖被 1357 执行加亮操作(2008-02-19)
2008年02月19日 中财网


  不用多作解释,年线是实打实的牛熊分界线。因为年线又称为250天平均线,代表大盘的长期趋势和一年投资者的浮动盈亏,是股市里的"250"。超越了年线,就告别了"250";被年线压抑,再把钱往股市里送,就难免成为"二百五"。在猪去鼠来的隆冬,上证指数进行了一场年线生死争夺战,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二战时马其诺防线的攻与守。先是以基金为首的主力,被恶性圈钱利空垂直打击,举白旗拱手让出年线;其后又在政策救市的朦胧利好下,一飞冲天,用创单日最大涨幅收复了年线。沽穿年线有两大可能:一种是诱敌深入,一举围歼的诱空;一种是失守年线的回光返照。因而鼠年长假开盘后,多空双方将围绕年线进行多次生死决战,鹿死谁手,还很难猜测。中小散户在年线争夺战中进行操作时,就要掌握"避空、反贪、恐高、挖低"这八字真经。
  所谓"避空",一是指回避预亏已跌破年线的个股。此类个股跌破年线往往意味"回天无力"的大级别调整,后市下行空间难测;二是避免高价大比例公开增发的个股。此类个股因公司缺乏诚信打哑谜恶意圈钱,漠视公众投资者的知情权,势必影响今后公司的经营业务。倘圈钱成功,也会摊薄每股业绩,投资者必定选择用脚投票。失信于民的公司,圈钱再多也不会给投资者回报,股价长期走熊不可逆转,中小散户应逢反弹果断出局。
  所谓"反贪",是指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因周边股市动荡和内地雪灾、大扩容、大非减持等不确定因素增多,鼠年股市注定了像老鼠一样东蹿西跳地震荡。因而,改变猪年捂股养肥猪的操作方式就十分重要。短线、波段、反贪心就成为操作首选。见麻雀就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降低收益预期,在暴跌时买股,在暴涨时卖股,切忌追涨杀跌。
  所谓"恐高",是指卖出或坚决不碰高价庄股。原因是高价股庄家获利丰厚,因接盘者甚少,用少量资金自拉自唱,引诱散户去接盘。从盘口观察,机构正迫不及待地从高价股上进行战略撤退,一旦趋势出现拐点,就会由牛转熊跌幅巨大。此外,2008年是大非减持首个高峰年,股价越高,大股东减持套现决心越大。以A股第一高价股苏宁电器为例(复权后高达1000多元,大大高于中国船舶和茅台),第二大股东陈金凤自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4日,多次共抛售了1440多万股,平均每股价格51.64元,在苏宁电器上套现了近20亿元。据统计,多家高价股的大股东减持大非合计套利超过千亿元,大大超过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总量。中小散户在操作上应把50元以上的股票划为高价禁区,30元以上划为中价灵活区,20元以下划为低价相对安全区。对翻了数番的个股,不管业绩多好、送股多丰(庄家往往利用高送股出货)都坚决不碰。宁可错过100匹黑马,不可错买一匹白熊。因为白熊是熊中最凶狠、最伤人的。据最前沿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亏损最惨烈的,大多是在高位追高买入了高价股的"攀高族"。
  所谓"挖低",则是指在低价股里挖金矿。古语道"寒门出秀才,贫贱思富贵",多年熊股熬成牛。2008年奥运概念、创投概念、大农业概念、重组题材都蛰伏在低价股里,我们看到熊了多年的紫光股份、综艺股份、北大荒、复旦复华等在悄然走牛。低价重组股和刚上市的新股没有高价圈钱和大小非狂减之虑,鼠年中中小散户应在没有爆炒过的业绩扭亏、大幅预增和转型的低价股和新股里去挖掘金矿。对于个股而言,200元被腰斩就砍掉了100元,5元被腰斩只砍掉了2.5元。而要翻番,5元到10元可能易如反掌,200元要翻到400元则比登天还难。
  股市里的成功者千奇百招,各有各的手段,但共性只有一个,那就是:赢家不在于凭运气抓了一副好牌,而在于抓了一副孬牌而能把它打好,愿中小投资者打好鼠年这副注定并不怎么好的牌!
[ 此贴被1357在2008-02-19 18:43重新编辑 ]
hzxx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69
精华: 39
发帖: 2530
在线时间: 2074(时)
注册时间: 2007-01-14
最后登录: 2025-02-09
沙发  发表于: 2008-02-19   
08投资战略要览------股市

叶航--搜狐博客

    牛市结束了吗?这也许是当下所有股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如果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来看,10年、20年以后再来回顾今日的股市,任何下跌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调整。我深信,所谓中国股市的“黄金十年”、甚至“黄金二十年”,都不是什么不可企及的梦想。但如果真的这样给牛市下定义,你会发现,自从人类发明了股票交易以来,就根本没有熊市这回事!因为无论美国、欧洲、日本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股市,从股指的长期走势来看,都是上涨,而且不是小涨而是大涨。

    那么什么是熊市呢?熊、牛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其实,熊市和牛市的区别既不是股指的高低、也不是市盈率的高低,更不是股票价格的涨与跌!区别熊市和牛市的关键其实是投资者的投资心态: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去年“5.30”以前的中国股市以及“5.30”以后沪指冲击6000点大关时的中国股市,只要股指敢跌,就有人敢卖;这是什么?这就是牛市!再看看沪指6124点见顶以后的中国股市,每一波上升或反弹,就有人想卖、想解套、想割肉;这是什么?这就是熊市!2008年1月7日,当沪指跌破半年线,继而于1月30日洞穿年线,技术指标已经明白无误地发出了中国股市由牛转熊的信号。其实,所有技术指标只不过是股票投资者心理状态的集中反映罢了。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股市的波动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基本面的波动,而且通常会提前反映这一波动。因此,我们常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直关注我学术讲座的朋友肯定知道,我曾经成功预测了1999年的“5.19”行情。何以可能?因为我预见到了2000年是当时中国宏观经济持续8年衰退期的转折点。同样道理,当我预测2008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8年强劲上升期的转折点时,即便从逻辑一致性的角度讲,我也必须发出2007年6124点见顶的警告。当然,这一警告不可能在6124点之前就发出,因为谁也不可能是神仙。但是,当沪指给了我们将近2000点的下跌空间使我们可以观察和确认某种趋势以后,我们再不及时改变投资策略,那就十分危险了!

    作为投资者,无论机构还是散户,尤其是在一个没有做空机制的投资市场上,谁也不愿意看到熊市的来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牛熊的转换并不依赖于我们个人的喜好。我不赞成一味地自我安慰,寄希望于老天开眼、牛市永续;我也不赞成一味谩骂管理层,寄希望于政府救市、出台利好。事实上,能够救我们于熊市的只有我们投资者自己!我们应该做的是——根据形势及时调整我们的投资策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我们的资金安全和财产安全。

    其实,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正确的投资策略,仍然能够使我们的资产保值增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尽快地转变我们的投资理念。那么,在熊市中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投资理念呢?以下就是熊市操作的5条“金科玉律”——

        1. 不管你是盈利还是亏损,不管你是小亏还是大亏;请把每次反弹都当作上天赐予的出局机会,反弹愈强烈,机会愈难得;如果你难以割舍,请这样安慰和提醒自己:在熊市中,你总有机会在更低的价位上把你抛出的筹码接回来,从而有效摊低持仓成本。这是熊市操作最核心的理念:敢于出局、善于出局。

        2. 一旦成功出局,就要耐心等待、持币观察;一般情况,不见三条阴线或两波下探不轻易进场;越是没有理由的恐慌性杀跌(如2月1日周五午市开盘后一个小时),越是大胆买入;如果错过买入机会,千万不要追高;熊市操作,不怕踏空。

        3. 不要频繁换股,做你熟悉的股票;也就是说,当你卖出的股票拉出较大下跌空间时,才予以追仓买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具有比较准确的感觉,才不会成为别人杀跌的牺牲品;当然,如果你持有的股票出现了明确的利空消息,应该及时止损出局。

        4. 短线操作,不宜持股过多;熊市中买入和卖出的机会往往稍瞬即逝,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出于操作战术的需要。

        5. 最后请记住,熊市中没有不跌的神话,没有投资避风港;越是不跌的股票、越是抗跌的股票,也许蕴含着更大的补跌风险;小心地雷,刻意回避。
hzxx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69
精华: 39
发帖: 2530
在线时间: 2074(时)
注册时间: 2007-01-14
最后登录: 2025-02-09
板凳  发表于: 2008-02-19   
侯宁:所谓“牛市下半场” 当是熊市毫无疑问

2008年02月19日 中财网

  或许是因为过年"吃好喝好"、聚会多的缘故,这几日有些疲惫,所以也便违背了"每日必写千字"的"侯宁式凯恩斯主义",以期"偷得浮生半日闲"。
  然而,朋友们的留言、纸条很多,还是希望能看到我的思索,这让我感到了责任。而且,今日在一位博友的指点下,我竟还在新浪博客上发现了另外一个"侯宁",完全打着我旗号、贴着我照片和简介的"侯宁",在其博客上散步与我或同或异的言论,且流量还达到了六万多!
  此举让我哭笑不得,论坛上有"侯宁"虚张声势也就罢了,博客上竟也赤裸裸搞冒牌,真使人有了"假冒伪劣"无处不在的感觉。好在,新浪很快封杀了这个博客网址,否则,那位"侯宁先生"还不知会适时再散布什么"2008万点大牛市"言论呢。
  当然,"万点大牛市"也没什么不好,被某媒体评为"最不靠谱"的股评家的罗杰斯这两天便又在谈论"万点大牛市",但可惜,众所周知,这不是我的观察结果,我早已明确地告诉过广大投资者:6124点以来,我们已经步入了一轮"慢熊"周期,只要你还认同我说的"六大实质性利空"的存在,且认为其至今并无实质性改观,那么"慢熊"便是注定的了。
  事实上,1月中旬前高至5500一线的反弹行情便已诠释了"慢熊"的真谛,即"慢熊"里会有局部牛市,也会有反弹行情,但随后的"血色浪漫"你却是需要警惕的,因为相对于真的牛市,那样的筑底反弹不过是"华南虎",而反手杀跌才是真吃你血肉的"真老虎"。你若想在熊市中也从庄家身上叼块肉吃,你便绝不能犯"贪婪"和"犹豫"这两大致命错误,否则,巨斧在上,你便注定只能做人家刀下的"鱼肉"。
  众所周知,在"慢牛"还是"慢熊"问题上,我和成思危副委员长是PK过的,但昨晚看央视一节目,我却还是对成思危先生充满敬意,因为他说,"财产性收入"是直接投资所得,也是要冒风险的,要小心"赔光",而且,他还说,对好股,要"死了都不卖",对坏股,你却是"不卖就得死"……
  这都是大实话,虽然我个人认为目前市场中"好股"几乎难觅,连机构最青睐的贵州茅台都得最终崩溃,但成思危副委员长的坦诚却是有目共睹的--他没有为投资者描绘一个"黄金十年式的陷阱",也没有告诉大家"财产性收入"就是你的"提款机",而且实实在在强调其"慢牛"的风险。因为,即便是你不同意我关于"慢熊"的观点,那么成思危先生的说法也已经足够投资者警醒了。
  股市里需要的是铁血,"股民的形象"再好,你若赔得倾家荡产,也绝不会有人多给你一分钱,更不会有人因为你"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作了贡献"而同情你。对此,每个投资者当有清醒地认识,而不能只被几句廉价的同情语感动得热泪盈眶。而且,对市场趋势逆转的认识一旦大致形成,你便需要对"救市"敬而远之了,因为熊道之下,往往是越救越熊,越救越显得市场孱弱无能。即便是市场盼来了有些朋友忽悠的印花税调低,该熊的也一样熊!
  试想,5.30暴跌虽缘起于印花税调高,但其后的走势呢,却能在根本没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再创新高!这说明,在我国这个年均换手率1000%多、投机占绝对主体的新型市场中,交易成本根本便算不了什么,更重要的,就是博取价差。在我看来,即便当时没有"半夜鸡叫",5.30前后的市场也大致要暴跌的了,否则,我不会在5月23日便坚决地认为"市场将在部委博弈声中展开中期调整"--疯狂投机之下,股市必会上"万点之巅",这样的文章我也写过,但每一次变盘前,其实都是有预兆的,并不会因为它是4335、6124、8000点或10000点而"准确逆转",你所做的,便只能是未雨绸缪的阶段性防范了,而试图贪到最后"一点",你便只能为那最后一口肉屑付出一块大腿上带血的肉甚至更多。
  今日闲来无事,认真看了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先生的文章《调整,还是崩溃》,知道高先生不像金岩石先生那样已经改变了观点,已然还在坚持其"牛市下半场"的论断。但可惜,反复读完全文,高先生的论据却没能说服我。
  比如,他认为",去年四季度以来实体经济领域资金面的收紧可能是本轮市场调整最主要的原因,但促使资金面收紧的多数因素应该不是趋势性的",但显然,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却只能是市场投机过度导致市盈率市净率过高以至于市场自身无法承受,因为投机者自身最知道自己是否在投机,所以当投机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投机者便自然会因恐慌心理而催生疯狂抛售行为。而且,即便是"资金面收紧",其趋势大致也是确定的了,盖因不论是"双防政策"导致的国内银行企业资金链绷紧,还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境外机构自救风潮,都足以在半年甚至一年乃至更多的时间内只能收缩银根。再者,今年一月银行信贷投放的报复性潮涌以及高企的PPI\CPI数据,都已经告诉我们,"从紧政策"乃是2008国策,是为了应对数年来膨胀了的扩张欲望的,根本不可能因为一场雪灾便有所更改。
  再比如,高先生在论及其关于"企业盈利的增长仍然强健"的观点时,说来说去,却闭口不谈2007年企业投资收益占据总利润30%的事实,而只是象征性地提到了"一次性税改利好"的贡献不可复制。但恰恰因为这两项,上市公司在2008的利润便可能较2007年大幅下滑了,因为即便企业维持了30%的盈利增长,但上述两项却已扣去了企业盈利的50%。如此,像高先生所说的"考虑到盈利增长,市场2008年动态市盈率已经下降到25倍附近的水平,这一水平应该是可以维持的",便完全又是在市梦率里畅游了。因为"动态"地看,2008年的市盈率极有可能还会比2007年上升,从而出现越跌市盈率越高的不利局面;而再"动态"地看,中国股市的希望也只能在于夯实基础而不是寄望于靠投机"滑过危机"。
  所以,结合2007年10月以来人民币升值提速以及机构频繁出货的事实,我想说的是,大牛市的根基早已动摇,"牛市下半场"便是熊市,只不过,利益所系,没有机构愿意说破这一点而已。
  君不见,上市公司高管宁愿辞职都要套现巨款么?谁给了他们这样不顾几十万高薪而只图落袋为安的超级冲动?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