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tmoney.com 2008-02-22 15:22 王济洲 金融时报
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做好主办报价券商内核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对人们俗称的“三板市场”的流通转让进行了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
据统计,我国已有1500余家上市公司,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已达2万余家。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交易市场,而一些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又有着强烈的股份流通需求,因此这部分股票交易问题的解决就变得越来越迫切。此外,资本市场的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让每家公司都进入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将来的创业板市场。因此,建立一个大容量的三板市场,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而保证这一市场正常运行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规范和完善的主办报价券商内核工作制度。必须严格规范主办报价券商内部审核行为,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市场交易的规范。
促进市场规范交易
目前,在三板市场挂牌的有49家公司,共53只(含B股)股票,股民约有176万余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三板市场基本成为退市公司的收容场所,交易非常清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有些主办报价券商内核工作基础薄弱,没有成立股份报价转让业务内核机构,缺乏专业人员,内审工作程序不明确,许多与价格相关的重要信息披露不规范。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三板市场的发展,甚至使不少投资者形成了三板市场是“垃圾股市场”的概念。
证券业协会的新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主办报价券商内核工作程序,要求主办报价券商应由10名以上成员组成股份报价转让业务内核机构,负责推荐挂牌业务内部审核工作,每个拟推荐备案项目需由7名内核人员审核。这就从机构、人员和程序等方面为内核工作提供了保证。
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过去,证券市场的规范更多地采用了外部监督的形式。外部监督固然必不可少,但是要券商能够真正依法合规地操作,最终要靠其从自身治理机制的完善入手。此次证券业协会规范三板市场主办报价券商内核工作,是以行业自律的形式出现,体现了证券行业监管层次的提高。一个好的三板市场有融资、投资和坐市商三个方面的参与者,如果主办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顾经济效益而不能完善内核等管理机制,那么股份转让企业的质量就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同,也就难以吸引到更多的参与者。市场不繁荣,主办券商的收益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规范三板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由于多种原因,许多投资者过去从两网市场和主板市场以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买入的股票,进入三板市场后最低贬至二三角钱,成为不公平市场制度的受害者,而其中损失最惨重的还是众多中小投资人。因此,如何对两网市场和退市公司尽早出台扶植创新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让这些公司尽快转入有融资功能的主板或中小板市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矛盾之一。
总之,要使三板市场真正出现功能完善、活跃繁荣的局面,狠抓券商内核工作这类基础制度建设必须走在前面。
来源: 金融时报
附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做好主办报价券商内核工作的通知
[ 此贴被dashan在2008-02-23 08: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