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证券交易中的问题与对策
证券交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接轨的一件新事物,是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好途径;同时也是为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实现直接投融资的好办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证券交易积累不少经验,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问题也不可忽视。认真研究证券交易中的问题与对策,对更好发挥证券交易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将更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问题
(1)证券交易中的名词术语不统一规范。目前我国有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共三个帐户。分别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帐户;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帐户;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帐户。一个是股票帐户;一个是证券帐户;一个是股份转让帐户。不知到股票、证券、股份有什麽相同与不同。
(2)证券交易中一板、二板、三板市场的叫法不统一。据说三板市场是老百姓和媒体的俗称,个别管理层叫三板市场也很少,中国证监会的文件不叫三板市场,定名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而在网上则专门有个三板市场(应该有)。
(3)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与实事不符。首先说“股份转让”不是无偿转让,而是通过货币交易的有偿转让。有交易场所,有货币交易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是上市交易。交易一分钱也是交易。况切非上市公司股票与上市公司股票都是在同一个证券交易所用同一个交割机交割,甚至有的非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已超十多元,而好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只有几元钱。
(4)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帐户还有个别句子概念含湖不清。例如,在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帐户中有这样一句话“买卖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风险由帐户持有人自负。”言外之意,是否买卖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风险可不由帐户持有人自负。再有,“买卖非上市”这5个字就不妥。非上市就不能上市,不能上市就不能买卖。
(5)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帐户的名子太长、太别扭。且还没有写着交易所的地址和名子。
(6)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在实际交易中不如上市公司透明。虽然非上市股份有限股份和上市公司都同在一个交易所的同一个交割机同时交割,但知道交割是否成功的时间和速度大大不同。上市公司交割的时间短、速度快,当时、当天就知道交割情况;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转让交割时间长、速度慢,等当日下午5点后或第二天才能知道交割情况。容易给人造成有暗箱操作的怀疑,特别是在想交割且交割不成的情况下更怀疑是否有人再捣鬼。
(7)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被大股东欠款长期不能解决。目前上市公司清欠问题已基本解决,接近未声。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清欠一点也没有进行。直接影响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持股公民的权益,直接影响社会安定和社会的和谐。
二、对策和建议
(1)统一规范证券交易中的名词术语,使名词术语仅量简明、厄要、简单、易懂、易 记,使证券交易中的句子词语搭配客体得当、合乎罗辑,结合实际,非常科学、规范、统一、严密;更不能使句子前后自相矛盾,相互碰撞。仅量使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2)采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撤底改变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的交易办法,使之象上市公司一样,快捷、透明。
(3)把清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欠款做为证券交易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早在2004年7月27日,就采取措施纠正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表示: “大股东或实际控股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已成为影响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顽嫉”。管理层非常清楚,这些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原都是经按程序逐级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包括两网公司),在没一家撤底清欠的情况下使它们全部退出了主板市场,成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灾区。在中国证券交易中受害之深、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清欠数额之多、难度之大,历史罕见。谁之过?明知清欠有艰难,越是艰难越向前。只要管理层有决心、有信心、团结一致又齐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就一定能夺取这场清欠工作的决定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