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渡过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是否只有退市一条路?所有股市参与者,参与的都是一个类似认沽权证的炒作?做投资长期不动的只能得到归零的结果?胜出的是少数象认沽权证里高明的炒家?为什么那些退市的几百万股民就没人管了,没人重组,没人清欠,没人股改,更没一家恢复上市?
如果渡过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最后归零,那么股票的价值就应该是其生命周期里的现金分红,如果按这样子计算,我们的股市还会有融资功能吗?我们股票的定位又应该是多少?
如果最后都将归零,那送股就没有意义,而大多数的股票分红扣税后都远远少于IPO所得到的现金,那么说,大多数股票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骗局?
如果最后要归零,绩差股不可能分红,只能慢慢走向退市、归零。其价值为零。那么绩优股怎么计算?就算在绩优股绩优时段平均生命周期为五年,那就很可怕了,5年后归零,其价值就是5年的分红,投资者实际得到的还是扣税后的现金分红,按净资产收益率20%计算,每年的收益全部现金分红,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5年的收益那也达不到净资产,因为还要扣税。如果按这样计算,太可怕了,股票平均值应该远低于净资产,这样的市场还能有融资功能吗?
亏损了,退市了,其实际价值就是零了,退市没人管了,大股东掏空的钱也转移了,没人重组,没人清欠,连主板的股改都没了。所谓的特别转让,三板,只是击鼓传花,让不同的人承接归零的痛楚。
我们的上市公司,在其证券市场的生命周期里,绝大多数股票的分红(扣税后)不可能达到IPO的价格,如果最后归零,那么这个市场从开始就注定绝大部分人亏损的局面,因为这是一个归零的游戏,里面大多数投资者都将经历归零途中的痛楚,就算有小数赢利者,那也是象南沽里少数高明的炒家赚钱一样,这是制度的极大不公平,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投资就成了一个笑话,就象叫人投资最后必定归零的南航认沽一样。难道我们的证券市场,注定只能投机?注定是国民财富的粉碎机?如何才能把我们国家的股市成为投资的市场?如果让国民能够放心地把银行里的钱投入股市?请经济学家们思考,为我们国家的股市出良策
这种制度的不公,如何解决?
普通投资者以远高于净资产的价格进入股票市场,普通本身就是一个弱势,如何保护?
假如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投资自己身边的企业,不考虑上市的因素,我估计我们的投资会等同于或优于原有的股东,我们买入的股分价格一般不会高于净资产。为什么在现在的股票市场里,我们愿意以远高于净资产的价格买入股票,我想,这里面一个很大的因素,那就是国家的信用在里面,这也是证券市场久远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相信,国家定价的IPO价格是国家的承诺,国家的定价不会坑我们老百姓。因此,在证券市场里,国家是有信托责任的。
但在现在的证券市场里,那些大股东凭借国家的信用,迅速扩大了自己的资产,但他们又往往忘记了自己的信托责任,他们融资以后,企业出现被他们掏空的情况,或者企业经营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求因为相信国家信用高价进入的普通投资者和他们自己一样承担后果,这种制度显然缺少对大股东的约束,使大股东的利益和违法成本造成很大的失衡。在全流通的背景下,怎样约束大股东的行为,怎样从制度上保护IPO进入的大多数普通投资都能享受投资收益,就算最后归零,大股东如何补偿?IPO进入的投资者都能收回IPO进入时的投资,这才是我们市场实现价值投资的关健。
我们看到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网站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那如何把我们证券市场发展成为具有投资价值的证券市场,如何在制度上保护投资者以IPO价格投资能够收回投资,如何当企业生命周期内分红回报累计达不到IPO价格时,从制度上利用大股东信托责任或国家的信托责任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使投资者能够收回自己的资本。
假如做到这一点,那恶意圈钱的现象就不会出现,我们的资本市场才能真正成为创造财富的市场,而不是毁灭财富的市场。我们老百姓的资产才能真正放心地进入股市,那才是我们民族之幸事
好股票也有生命周期的,产出大于投入,证券市场才有投资价值。当我们股市上大多数创造的利润或现金分红大于IPO的价格时,我们的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当企业融资实际控制有回报的约束时,那恶意融资的事件就不会发生,否则,把证券市场的钱不当钱,企业只汲取而没回报的义务,那广大投资者怎么能对这个市场有信心。
证券市场是用来创造利润的,如果企业融资后,实际控制人做的却是毁灭财富,那么实际控制人应该有赔偿的义务。因为融资的过程国家信用在里面,那国家也要承担相应监管和信托的责任。
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对待的,企业实际控制人能够通过融资迅速增加自己的资产,那当融资后资产缩水,那企业实际控制人就应当承担赔偿的义务。
只有我们证券市场建立健全的融资---回报---赔偿相应的制度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句话才能落到实处,恶意融资的现象才会消失,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现象才能体现,虚假上市,做假帐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企业在增发或发行时,首先考虑以后的分红能不能达到本次融资价格,达不到就要赔偿,那样的结果就是只有优质的企业才会去融资,资本到最需要的地方。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555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