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被美国资本市场深度套牢 全身而退机会几乎为零2008年09月09日 07:53中国经济网【大 中 小】 【打印】中国全身而退的机会几乎为零
“两房”终获美国政府出手搭救,这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两房”债权人松了一口气。然而美国政府的出手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将创历史新高,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或将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债权人套得更深。
“只要有如此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在,那么不是这里损失,那里也会损失。”社科院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昨天表示,被美国国债深套,主权财富基金或外汇储备出海抄底不成,反成“垫被”的不只是中国,这是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共同困境,“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
“两房”获救的悖论
公开资料显示,“两房”共持有5.4万亿美元的未清偿债务,约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40%。如果“两房”破产倒闭,全球金融市场将出现大幅动荡,那些“两房”的债权人处境可想而知。
对于美国政府的救助计划,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分析认为,这意味着2008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历史新高,与“两房”资产组合有关的信用风险,大部分将转移到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新增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可能缩水,从而给国际债权人造成资产损失。”
而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我国持有美国国债5038亿美元。
“不是这里亏,就是那里亏,羊毛都是出在我们身上。”张斌形象地说,“毫无疑问,在美国爆发的这场次贷危机中,包括中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国家,成了强有力的买单者。”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的看法较为乐观。他表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采用“持有到期”的策略。存量美国国债市值降低,这对于持有债券不到期就转手的投资者来说有损失,但官方储备管理通常是持有债券到期收回本息。
买还是不买“都是亏”
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国央行目前正为如何处置所持美国国债感到左右为难:如果央行停止购买美国债券,其原有投资将陷入亏损,因为购买美国国债收益率仅3%;如果继续购买,人民币的升值因素也将导致亏损。
“除了收益率损失外,央行所持美元债券还将遭受汇率损失和价差损失。”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陈勇称。
尽管遭遇多重风险,央行目前却无法停止继续购买美元债券,因为这将导致美元贬值,引发中国原有投资进一步损失。陈勇表示,这一两难处境是人民币汇改滞后所造成的,由于结售汇机制,央行不得不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也不得不持有巨额美元债券资产;而美元一旦恶化,“我们是大户”,风险自然更大些。
纽约时报上周五报道称,因在美国公债和抵押贷款市场的投资价值缩水,央行已经开始与中国财政部就充实其资本金的方式问题进行了会谈。
该报称,财政部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将其他政府机构的债券转至央行。报道还称,由财政部注资将降低央行独立性。财政部对人民币升值一直抱反对态度,这或将对央行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