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股灾——人为形成的经济灾难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楼主  发表于: 2008-09-14   

股灾——人为形成的经济灾难

股灾——人为形成的经济灾难  张宏良

按:有人把我文章《股灾和“范跑跑”,最先倒下的两张多米诺骨牌》中关于股灾的部分摘取出来,作为单独文章在网上流传,我也从网上复制下来,供大家参考。

目前中国股民已经习惯了股灾,只是这次股灾与以往不同,它是国家经济将被掏空的标志。外资控股中国产业,外资控股中国银行,外资进入中国经济和金融各个角落,已成不可阻挡的历史大潮。在银监会宣布允许外资控股中国银行业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又以银行令的形式宣布允许非金融企业进入金融市场发行中期票据,前者将把银行交给外资,后者将把企业财富交给银行。如此一来,中国所有财富最终都将被外资所控制,中国除了血和泪之外,就什么都剩不下了。

所谓天作孽,犹可存;自作孽,不可活。中国即将发生的巨大金融灾难和目前正在发生的股市灾难,很少是自发形成的市场风险,而主要是人为制造的制度风险。大家想想看,美国爆发战后最大的金融危机,股市下跌也不过百分之十几,可现在中国一天绝大多数股票就下跌百分之十。越南股市下跌百分之六十就被认为是震动世界的金融动荡,可中国股市同样下跌超过百分之五十,却认为十分正常。美国投资者赔钱不过十分之一,政府就全力救市,越南投资者赔钱超过一半就引起整个世界关注,而中国投资者赔钱又何止一半,去年到现在多数股票下跌超过三分之二,却没有任何人承认更无人呼吁关注中国股灾。为什么?因为美国股市和越南股市下跌是大家都赔钱,唯独中国股市下跌只有老百姓赔钱,既然只有老百姓赔钱,自然就没有人关注了。之所以只有老百姓赔钱,是因为中国同一张股票具有不同的价格,国家一个价格,企业一个价格,外国人一个价格,中国老百姓一个价格,期间相差十几倍,比如中国石油,外资购买价格是1块多人民币,中国百分之一运气好的人抽签价格是16.7元人民币,百分之九十九的老百姓平均购买价格是三、四十元,至于那些通过国企私有化改革到手的法人股(大小非),干脆就没花钱。银行类也是这样,兴业银行股票的外资购买价格是2元多人民币,国内百分之一老百姓抽签价格是16元,百分之九十九中国老百姓的购买价格是四、五十元。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石油股票不跌到一元钱,兴业银行股票不跌到2元钱,外国人就不会赔钱,可是一旦跌到这个价格,中国老百姓早就死了几个轮回了。本国老百姓购买本国股票的价格是外资购买价格的十几倍几十倍,这是包括非洲在内的任何国家都没有过的现象,也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老百姓购买价格之所以高出十几倍几十倍,是当初国家承诺只有老百姓手里的高价股能够上市流通买卖,其它所有低价股不能上市流通买卖,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高价购买的实际上是上市流通权。在所谓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这种同股不同价的现象虽然不合理,但是至少没有形成一部分富人和外资对广大股民的公开掠夺。所谓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国家违背承诺,允许所有股票统统上市流通,富人和外资的低价股与老百姓的高价股都按照一个价格买卖,这无异于是把老百姓账户上的钱直接划拨给富人和外资,于是老百姓的灾难就开始了。富人和外资天天欢天喜地抛售股票(即所谓减持),由于他们手里的低价股超过市场总数的三分之二,随着富人和外资的抛售,股票价格就天天下跌,中国石油已经跌去了近百分之七十,兴业银行已经跌去了近百分之六十,世界历史上的股灾也不过如此。由于这是老百姓单方面的股灾,富人和外资与此同时仍然在大发其财,价格48元的中国石油只要不跌破1元钱,价格70元的兴业银行只要不跌破2元钱,外资就仍然在赚钱。中国老百姓购买价格高于外资十几倍几十倍的强制规定,决定了无论股市怎么跌富人和外资都赚钱、只有老百姓赔钱的独特市场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外资在中国市场上都能成百上千亿地赚钱,唯独中国老百姓赔钱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上赚钱而在美国市场上赔钱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中国股市是老百姓单方面赔钱,富人和外资都在赚,国家和企业都在赚,所以虽然老百姓赔得血本无归、爹哭娘叫,仍然不算股灾不算动荡,甚至仍然感觉是大牛市。
最近建行老总在反驳贱卖银行股时就声称:虽然外资赚了,但是建行也赚了。建行老总却故意回避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他和外资都大赚特赚的同时,中国老百姓却赔了,并且赔得很惨,建行去年上市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股价跌去近一半,目前已跌破6.45元的国内发行价,最低达到6.35元,连最初那百分之二抽签买到的幸运者都已赔钱,可是距离不到一元钱的外资购买价仍然很高,也就是说,在中国投资者已经亏损近一半的情况下,外资仍然拥有超过6倍的溢价盈利。世界上有这样对待本国人民的上市公司吗?建行是中国人民60年来一滴血一滴汗干出来的银行,为什么要以如此惊人的悬殊高价卖给中国人,以同样惊人的悬殊低价卖给外国人?让中国股市对外国人永远是牛市,对中国人永远是熊市?面对近万亿资金被建行套牢的那些国内投资者,建行老总不仅没有丝毫的反思和愧疚,反倒振振有词地大谈低价卖给外资的合理性。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建行这种情况发生在美国会怎么样?发生在韩国又会怎么样?别的方面不敢说,至少有一点肯定无疑,就是有人不是坐在办公室,而是坐在监狱里解释这一切。美国龙星公司持有韩国外汇银行股票十年赚了46亿,便引起韩国一片哗然,迫使政府立案调查,拘留了包括美国龙星公司在内的十多名参与的高管。可是建行让美国银行赚了1千多亿,高管反倒站出来为美国人辩护,好像美国没有把整个建行拿走中国就已经占了很大便宜一样。
可见,中国股市的单方面股灾完全是利用国家信用进行欺诈的结果。股票是由各种承诺构成的信用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承诺,没有政府的承诺,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承诺没有任何意义。老百姓花钱买股票,其实购买的就是这种承诺。当初政府承诺三分之二的股票不上市流通,老百姓购买的三分之一股票才会出现高价。现在全部股票都上市流通了,承诺改变了,老百姓手里的股票也就不再是原来的股票了。违背承诺的政府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损失,谁造成的损失由谁来赔偿,这是全世界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这就如同我们花钱购买的是汽车,无论汽车公司怎么改革,都必须给我们汽车,而不能最后给我们一辆自行车,即使公司已不再经营汽车,也要把钱退给我们,绝不能用所谓改革的理由把我们打发掉。操纵股市的买办集团说什么股权分置改革是要解决全流通问题,和世界接轨。其实,解决全流通问题有许多方法,将目前解禁的那部分国家股法人股按比例卖给所有股民,是国家、市场和股民的双赢格局,既可以推动股市的健康发展,又可以让老百姓享有经济增长的成果,让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保持同步发展。只是一旦实行如此真正强国富民的改革,中国的权贵富豪和外资也就没有机会黥吞约十万亿现金资产了,中国股民也就不会在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天天赔钱了。十万亿啊!分摊到5千万股民头上就是每人二十万,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的“要使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也就实现了。所谓财产性收入主要就是房租收入和股票收入,依靠房租收入目前中国老百姓还做不到,唯一的财产性收入就是股票收入,所以去年中央提出让老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老百姓立刻蜂拥股市,惟恐错过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机会,结果却是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不仅财产性收入没见到分文,连平日积攒的工资收入都被掠走了绝大部分。政府之所以允许少数富豪和外资利用国家信用掠夺中国老百姓,既有被蒙蔽的因素,更有过于迷信暴力的因素,用主流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只要老百姓不*****,怎么干都可以”。
许多人总是把股市的掠夺归结为中央政策,其实不是。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股权分置改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恰恰是在中央提出民生路线开始的。针对中央确定的民生路线,推出一个大规模抢劫亿万股民的所谓改革措施,可谓是一石两鸟:既能掠夺数万亿财富,彻底堵塞民生路线的发展道路;又能把罪名归在中央头上,形成百姓和中央的对立,为下一步颜色革命夺取政权进行准备。去年十七大政治报告的民生部分包括两个层次:在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的层次上,提出了建设“五有社会”的目标,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在股市财富分配的层次上,提出了要让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无论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讲,还是就股市来讲,都完全具备了建设“五有社会”和增加财产性收入的物质基础,所以十七大制订的民生路线完全具有实现条件。可是,当今年3月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把股权分置改革列为重大改革成果时,我们就知道十七大政治报告确定的民生路线,肯定是命运多舛了。股权分置改革之所以能够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当时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此明目张胆的公开抢劫,居然被舆论称颂为与世界接轨的重大改革,中国股民的悲惨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股市还在暴跌,危机爆发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崛起还是毁灭,最后的底牌很快就要翻开。
本文转载自: 阳光三板股票论坛http://tthg3b.uu1001.com/read.php?tid=10492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沙发  发表于: 2009-06-02   
叶檀:资产型通胀已经到来
时间:2009年06月02日 07:13:18 中财网  
  中国上调成品油价格,股市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急速上窜。我们正在走向以股市救经济、救信心的道路。
  如果我们把通胀定义为物价的普遍上涨,现在是没有通胀,美国的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不可能发生传统通胀。如果我们把通胀定义为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资产型通胀,通胀实际上已经到来。
  首先,由于全球流动性开始回升,大宗商品的价格脱离实体经济走出独立行情。
  在没有多大需求的情况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快速上涨。6月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出席国新办发布会时表示,全球原油需求下降而价格急升,与石油储备、金融市场有关。
  总的来看,全世界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原油的需求是在下降的。据有关统计资料,大概每天要比过去下降420万桶。但油价最近一段时间涨幅很大,一度涨到了每桶66美元,5月份可能是近10年来单月涨幅最高的一个月。今年1~5月份,油价从最低的每桶37美元到最高的66美元,这个幅度变化也是相当大的。张国宝认为,这与各国收储有关,事实上,也与高盛等金融巨鳄的炒作有关。油价上涨不取决于实体经济需求,而取决于人们对于美元进一步贬值的预期。
  其次,美国经济尚未稳定,美债、美元的贬值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美国国债收益率急剧升值,使购买美国长期国债避险者叫苦不迭,这说明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而美国国债规模发行过大内在价值急贬--美国财政部今年计划发售约2万亿美元新债,以填补高达1.8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不得不提高收益率才能出售。当然,美元的长债情况更差,弱于短债。指标美国公债收益率近日升至3.75%附近的6个月高位,如果美国继续扩大美债发行量,美债将继续贬值;由美联储购买美国债券,则美元将继续贬值。以前美国国民负债消费,而现在,美国政府负债救市。
  事实上,美国的对冲基金经理已经调整投资结构,进行新一轮博弈,从对冲基金到PE都在复苏过程中。从好的方面说,这是信用市场解冻,资金的交易与流动性增加。从坏的方面说,这是实体经济未复苏之前资本市场一枝独秀,与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一样,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吸食流动性上瘾,与实体经济已然脱节。
  第三,全球经济结构还在恶化。中国出口略有回暖但尚未企稳,政府通过投资拉动经济,股市与楼市双重刺激拉动GDP增长,中国经济结构在目前的架构中很难调整到位。政府投资向国有企业倾斜,股市在流动性增长初期茫无头绪炒作概念,而现在指针已经明显偏向垄断型企业,如石化双雄、金融、地产等。中国正在步入提高国企效率的漫长试验期,通过资金给国企注入资金,一旦市场稳定,新股IPO与创业板将陆续推出,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大小限
  美国虽然承诺对美元信用负责,虽然美国财政部等机构力促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透明化,但目前政府的举措在刺激场外交易复苏。考虑到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据总部位于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BIS)估计,10年之前约有100万亿美元的未清算交易,到2008年末达到近600万亿美元未清算,是全球股票市值的16倍(全球生产总值的10倍)。可以肯定,美国无法对金融衍生品痛下整治的决心,他们还会回到"提升金融生产力"的老路上去。
  看看最近的一系列举措,真正起到作用的是政府增加投资、释放信贷、以政府的订单保证了采购经理人指数等重要指标的上涨。政府对于钢材的结构性调整和基础建设、房地产投资的回暖,使得中国的钢材市场出现了高附加值产品过剩而普通长材供需两旺的反常情况。
  我们面前有两条路,或者回到金融危机以前的市场,承认对于资金流动性的贪欲是金融时代不可避免的代价,由下一个金融泡沫取代前一个金融泡沫;或者中美两国认真探讨改革的办法,中国增加内需而美国信守财政纪律,不要在赤字之路上滑得更远。这将使转型过程充满痛苦。
  平滑转型,由政府来控制泡沫的大小,是个美好的梦想。
[ 此帖被0909在2009-06-02 23:39重新编辑 ]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0   
http://www.cfi.net.cn/p20091009000162.html
叶檀:人民币隐形升值 长假后市场将如何?
时间:2009年10月09日 07:27:02 中财网  
  悠悠长假期间,国际市场天翻地覆,直指人民币升值这一核心议题。随着黄金价格实质性突破,市场已经明朗。
  重要新闻包括,澳大利亚央行自2008年3月以来宣布加息25个基点;金价上升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大关;在轮胎特保案之后,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次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此举可能导致美国对此类产品设置新关税。
  这些信息代表了明确的市场涵义。
  首先,澳大利亚央行加息反映了较少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开始掉转宽松货币政策的船头。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澳大利亚作为资源大国,较少受到危机冲击,相反,还由于负利率的存在与货币的实际升值而将资源卖出了高价。资源价格维持在高位,澳大利亚的房价同样如此。与美国和英国房价下跌不同,澳洲房价一直相当稳固,并在今年第二季度上涨4.2%。9月29日,澳洲联储负责经济事务的主管AnthonyRichards警告,澳大利亚房价存在上涨速度过快的风险,抵押贷款利率不太可能保持在目前的低位。而一旦抵押贷款利率回升,公众的关注焦点将会转移至对房价的承受能力上。如果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澳大利亚将率先成为通货膨胀的受害国。据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综合统计,澳大利亚全国房价平均7年翻了一番--将使澳大利亚经济迅速泡沫化。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资产泡沫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资源市场与房地产领域,那些实体经济没有受到重创却跟随美国一起大吃宽松货币重药的经济体,如澳大利亚、中国与中国香港地区将面临资源价格与房价大幅上升的冲击,这在中国香港地区的豪宅市场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金价上升显示市场将出现严重的通胀预期。10月7日,一向唱多大宗商品的投资家罗杰斯指出,接连创新高的金价未来10年可能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因替代疲弱美元的需求会上扬。所以,即便金价上升,他仍然会购买更多的黄金与大宗商品。10月1日之前,金价长期徘徊,之后金价突破上行,已经说明国际市场非常明确判断未来通胀形势,美元将长期疲软。
  第三,欧盟与美国对中国接连发起反倾销调查,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税收,将抵消中国提高出口退税鼓励出口的努力,事实上是压迫人民币变相升值。
  对于人民币升值抱有任何幻想都是不切实际的。虽然G20匹兹堡峰会避谈美元贬值与人民币升值,但谁都听得出来,G20峰会的关键词"建立旨在实现全球均衡增长的合作机制",无非是美元贬值、减少消费,而人民币升值、增加消费。10月3日,西方七国集团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再次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
  IMF是人民币升值的急先锋,7月25日,IMF中国事务主管NigelChalk表示,该基金会员工评估显示,人民币汇率在当下"的确是对经济恢复均衡造成些许阻碍",并认为人民币严重低估。10月1日,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表示,如果一些亚洲国家抵抗货币升值,则全球经济不可能恢复平衡,中国在抗拒人民币升值,而欧洲一些官员则抱怨欧元升值太快。
  人民币不升值,各进口国就用贸易战的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虽然这种做法后遗症极大,但欧美似乎失去了谈判的耐心。对于美国来说,高达10%的失业率以及居高不下的预算赤字是心腹大患--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在最新公布的月度预算报告中预计,美国2009财年的预算赤字为1.4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总量的比例达半个多世纪以来最高水平。
  上述三大压力之下,人民币将变相升值,明年会有小幅加息,缩减信贷规模--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0月5日在IMF和世界银行年会该年会上透露,9月份新增贷款仅有3000亿至4000亿元。笔者认为4000亿左右的规模已能满足需求--政府控制泡沫的手段就是在资本市场扩容再扩容,利用全球资金为我所用,满足大蓝筹与创业公司的融资需求,同时尽快开通国际板,使中国资本市场沾染越来越浓重的国际色彩。国人太害怕陷入日本式的泡沫危机,所以不可能采取人民币快速升值的举措,而贸易战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打击,会很快显现。这就意味着将来股市仍然会在货币泡沫与政策压力下左右为难,即便上升,速度也不会太快。
  这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中最受惠的央企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则越来越泡沫化,交叉持股,炒房炒股,直接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危机之源。(每日经济新闻)
□ .叶.檀  中财网
xiaocaobeihei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