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当红“明星学者”纪连海日前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中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有婚外情。(《华西都市报》3月26日)这一言论旋即引起争议,有人指责这是对华夏先祖的亵渎,有人揭露这是一个商业炒作的陷阱,也有人出来为纪学者正名,他们高举着“学术自由”的大旗,痛批国内“学术环境恶劣”云云。
读书人的考证癖好,自古有之,网上有篇叫《让纪连海说话,天塌不下来》的文章,说了这么一件事:“民国学者顾颉刚先生,曾经进行过严密考证,得出大禹是条虫的结论。”文章接着写道:“虽然这个结论顾先生最后自己也有所调整,但无论是顾颉刚,还是纪连海,都是试图说出历史真相。”大禹是不是虫,大禹有没有婚外情,突然就关乎了“历史真相”,让人哭笑不得。
如今,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中国传媒界出现了一股潮流,他们组织一些文化人向大众兜售“历史”,与严肃的学院历史不同,这些学者的兴趣点集中在一些鸡毛蒜皮的细节和名人的香艳隐私,为了与媒体的利益合谋,他们往往不惜扮演“狗仔队”的角色,翻箱倒柜地从故书堆里找出一切可以利用的娱乐元素,或者胡编乱造出一个个噱头,或者调制出一碗碗的心灵鸡汤,试图通过造成舆论的轰动效应达到某种商业目的。
如果说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还是可以接受的快餐式文化的话,那么,纪连海的这个“大禹婚外情说”就开始彻底地沦为无聊的娱乐话题了。百家讲坛的这些造星运动和娱乐圈的炒作手法如出一辙,固然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但是,作为中央十台一档号称要“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的文化栏目,却正在慢慢的背离其作为国家公共电视台应有的价值目标。
百家讲坛式的造星运动助长了文化领域的戾气,一些所谓的“明星学者”无节制地戏说历史,歪解文化,常常错漏百出,误导观众。批评百家讲坛,本来是与“学术自由”无关,也并非社会不允许存在意见异端,而是作为国家级的文化传播单位,观众期待他们能够正本清源,引领文化潮流,担负起“传承民族记忆、沉淀民族文化”的重任,而不是相反。
雅俗共赏并没有错,文化也未必就是要高高在上让普通人听不懂,但如果一个社会所有的议题都戴上泛娱乐化的面具,以婴儿般的呓语出现,那它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就会潜移默化的消解大众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纽带。正因为如此,批评纪连海的“大禹婚外情说”,批评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传媒造星运动才显得如此必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