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缺口与三板问题
??
??由于社保基金缺口高达N个万亿,某部门或国家被逼要与国际接轨(国际接轨都是逼出来的,人都是逼出来的),推迟退休年龄至65岁。对此,网友们大多认为,这又是一出有利于养尊处优的官员或公务员(他们本来就不愿退休而愿意为革命工作到死方休,有部分高官实际上也是退而不休),而不利于大部分低收入的体力劳动者的改革阴谋。因此,网上又一次暴发极端情绪。显然,这种极端情绪是无补于事的,我们必须分析问题的原因,提供可能的(虽然不一定是可行的)解决办法,才是理性的作法。
??
??一个问题是何以有社保基金缺口?美国和欧洲等国,是因为福利保障水平太高,成为著名的福利国家。在高福利保障制度运行近半个世纪后,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之后,才最终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并以延迟退休为解决措施之一的(还有其它措施,比如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改革政府)。反之在中国,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福利保障或仅有象征意义的低水平保障,而极少数人或一小撮却享有远超欧美国家高福利的保障水平(这非常符合我们国家是由特权导致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现实),且我们是属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税收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国家。那么,我们怎么也有如此巨大的社会保障基金缺口,而要在低福利、低收入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在退休年龄上接轨呢?
??
??如何解决社会保障基金巨额缺口,既要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平的社会保障,又要应对快速老年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基金需求?目前单纯依靠延长退休年龄的办法,不仅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加大社会保障的不公平,助长官员终身制。可行的方针是开源节流,即增加社保基金来源,减少政府开支和降低高收入人群体的超额保障水平。
??
??增加社会基金来源
??将大部分国有资本或国有股转为社保基金。我们以过低的劳动力成本,实行了近六十年的低消费高积累(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高积累方式不同)政策或战略,几代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价值相当部分变成了如今高达几十万亿(尽管近二十来年有大量流失)的国有资产。积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保障。所以,应将六十年积累的国有资本的大部分变成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国有资本变成社会保障基金,不改变资本的国有或公有性质,更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意义。
三板公司许多是国有企业,退到三板后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私人,许多卖出价格只是几毛钱,甚至几分钱,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因此管理层应该首先搞活三板,使公司恢复生产能力,直至在主板上市、融资,保护三板的国有资产。其次也要把主板搞好,让大非卖出好价钱,保证社保基金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