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觉得不必去理会那些争论,只要看看基本面的实际情况行了:
第一,油价已经回落到三十多美元,而且在继续下跌,带动大多数原材料的价格下跌,因此制造业的成本下降了不少,等于给企业留出了盈利空间。这些券商在他们的分析中完全忽视了这个重要的因素。
第二,中国的出口商品大多数还属于生活必须品,而非奢侈消费品,因此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并不是太大,出口大幅萎缩只是个暂时的心理反应,谁会因为经济下滑而不穿衣穿鞋不吃方便面不用小商品了呢?所以中国物美价廉的实用商品的长线需求是不会因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而有太大幅度的萎缩的。真正萎缩的是对住房和汽车这种大件消费品的需求。可中国一不在美欧盖房子、二不是汽车出口大国。所以,西方金融危机中真正受伤的不会是中国出口的那些小商品。
第三,国内政府用公共财政支出拉动经济的凯恩斯办法仍然会比较有效,现在大多数省会城市都还没有地铁,可是地面交通的拥挤是已经到了很不堪的状态,要是来一个全国各个省会城市大造地铁和城际轻轨的热潮,将和以往的三峡建设一样能有效拉动内需。所以,国内由政府来制造需求的空间还很大,政府准备大发债券就是想干这些事。
第四,农村将允许土地买卖兼并的新政将解放更多的农民放弃农业经营而进城务工,城市农民工短缺的局面将有望缓解。这利多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总之,中国经济的发动机的动力可以说依然强劲,关键是看能否避免腐败激发民间的愤怒而导致局势不稳定!如果证监会明智,就该早点解决三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