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VC大佬:中国需要货真价实的创业板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楼主  发表于: 2009-03-17   

VC大佬:中国需要货真价实的创业板

管理提醒: 本帖被 tjnk 设置为精华(2010-09-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09-03-17 点击次数:0
“真正弄创业板就弄一个货真价实的,使得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有跟美国竞争的能力。”IDG全球常务副总裁熊晓鸽如此向记者表示。日前,包括熊晓鸽、阎焱、倪正东等在内的多位VC大佬在中国创投10年回顾暨清科2009年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启动仪式上,纷纷呼吁创业板早日推出。

  创业板要货真价实

  “有官员说‘两年净利润要1000万,每年成长超过30%’,我觉得这还不是创业板。如果适用这样的规则,中国永远不可能出现百度、搜狐、新浪这样的公司,这只能看作中小企业板的延伸。”熊晓鸽说,“如果真正弄创业板,还是要参照纳斯达克,没有纳斯达克,美国新兴产业不可能有这样的辉煌。”

  清科集团CEO倪正东也认为,“创业板已经讲了十年,从1999年到现在,我们十年做了一个梦,却还没有实现,无论从哪个角度,政府应该给我们一个支持,总要拿点东西出来。”

  与此同时,一家知名外资医药风险投资基金的中国区总裁也向本报记者提出,已公布的草案等同于低门槛的中小板,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尊重创业板原旨。

  10年VC投资150亿美元

  “从1999年到2008年,创投在中国投了150亿美元,投资3176个项目。”倪正东说。

  根据清科统计,中国创业资本规模与投资总量呈跳跃式快速增长,屡次刷新历史记录,在募资金额上,年均复合增长达到33%。2001年,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创投基金可投资到中国大陆的资本存量为115亿美元,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已达到244亿美元。

  创投投资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几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投资案例则以9%的速度增长,2008年绝对投资额达到42亿美元,投资案例为607起。从创投投资平均投资额看,2002年是单笔投资额的十年最低点,为200万美元,而2008年,则达到780万美元,涨幅惊人。

  从行业看,无论在已经披露的创业投资数量上,还是已经披露的创投金额上,广义IT行业都以53%的比例占据半壁江山。传统行业与服务业则在创业投资数量与创投金额上,分别占据了第二、第三位。

  还有250亿美元存量资金可投

  “我们算了一下,从2000年到2008年12月31号,创投支持的公司上市总共191家。”倪正东告诉记者,“创投支持的中国企业市值以2008年12月31号金融风暴调整后的价格来算,已经超过800亿元。在海外市场上,创投支持的上市企业数量为89家,上市企业市值为523亿美元;在境内市场上,为84家,市值为299亿美元。以创投占20%股份来算的话,其占有的市值相当于14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本土创投在投资案例上近几年增长迅猛,至2008年,本土创投以270个投资事件直追外资创投的296个投资事件。综合分析,本土创投在管理资本、募集以及投资金额的增长上,为交错式增长,投资规模的涨幅则更胜一筹。人民币基金募资则正在快步赶超美元基金。

  “在过去一个月时间,我拜访了60家基金,很多外资基金都说今年基本上是放慢投资节奏,但是人民币基金都说要投。”倪正东说。

  “我们还有250亿美元存量资金在手上,创业者还可以找VC要钱,其中外资创投手上有160多亿元。”倪正东透露。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沙发  发表于: 2009-04-02   
皮海洲:创业板股不宜升级主板
时间:2009年04月02日 07:09:35 中财网 
  备受市场关注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3月31日正式公布。该办法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根据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的表态,创业板将在8月份之后正式挂牌。
  创业板的开设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牌。正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所言,推出创业板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强化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正是为了创业板能在推出后健康发展,很多评论者从准入门槛、新股发行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笔者认为,除了这些措施之外,创业板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
  首先,创业板不宜实行升级制,至少未来20年如此。3月31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的企业未来有可能升级到主板"。其实这种"升主板"的做法对创业板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创业板中的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在做大做强后升到主板去了,留给创业板的就不只有风险,还有相当一部分资本垃圾了。这显然不利于创业板的发展和信心的巩固。像微软这样的著名企业,当初就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如今尽管微软成了世界品牌,但它仍然扎根在纳斯达克,这也正是纳斯达克取得成功的地方:始终保持一批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留下,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与后继者,也能不断强化自身的传奇与品牌价值。
  在准入管理上,应强化保荐机构与保荐人的责任,并加大处罚力度,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中小企业原本就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如果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质量从严把关,那么,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很有可能变成一个个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炸弹。要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保荐机构与保荐人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创业板的保荐制度必须吸取主板市场的教训,必须强化保荐机构与保荐人的责任,加大查处力度。对于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以及上市后出现业绩变脸现象的,必须在现金、保荐资格直至市场准入等方面予以全面和严厉的打击,以保证上市源头的公正与透明。
  最后,为了抑制市场的投机炒作,创业板公司宜采取批量上市的方式。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偏小,易于为市场所操纵,形成爆炒局面。特别是上市首日,爆炒的现象更是难以避免。为抑制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创业板可一次性安排多家公司上市。
  根据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在今年两会时的表态,首批上市创业板企业不少于8家。这样的上市数量显然太少,如果真的这样,难免会重复中小板挂牌时的"新八股"悲剧。尤其是创业板流通股本规模偏小,这8家企业很可能会变成8只小老虎,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数量一定要多,比如达到50家。否则就不必急于推出创业板。而随后的上市,批量可定为30家、20家、10家,上市批量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减少。
□ .皮.海.洲  .新.京.报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板凳  发表于: 2009-04-02   
皮海洲:创业板股不宜升级主板
时间:2009年04月02日 07:09:35 中财网 
  备受市场关注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3月31日正式公布。该办法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根据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的表态,创业板将在8月份之后正式挂牌。
  创业板的开设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牌。正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所言,推出创业板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强化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正是为了创业板能在推出后健康发展,很多评论者从准入门槛、新股发行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笔者认为,除了这些措施之外,创业板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
  首先,创业板不宜实行升级制,至少未来20年如此。3月31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的企业未来有可能升级到主板"。其实这种"升主板"的做法对创业板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创业板中的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在做大做强后升到主板去了,留给创业板的就不只有风险,还有相当一部分资本垃圾了。这显然不利于创业板的发展和信心的巩固。像微软这样的著名企业,当初就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如今尽管微软成了世界品牌,但它仍然扎根在纳斯达克,这也正是纳斯达克取得成功的地方:始终保持一批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留下,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与后继者,也能不断强化自身的传奇与品牌价值。
  在准入管理上,应强化保荐机构与保荐人的责任,并加大处罚力度,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中小企业原本就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如果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质量从严把关,那么,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很有可能变成一个个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炸弹。要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保荐机构与保荐人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创业板的保荐制度必须吸取主板市场的教训,必须强化保荐机构与保荐人的责任,加大查处力度。对于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以及上市后出现业绩变脸现象的,必须在现金、保荐资格直至市场准入等方面予以全面和严厉的打击,以保证上市源头的公正与透明。
  最后,为了抑制市场的投机炒作,创业板公司宜采取批量上市的方式。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偏小,易于为市场所操纵,形成爆炒局面。特别是上市首日,爆炒的现象更是难以避免。为抑制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创业板可一次性安排多家公司上市。
  根据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在今年两会时的表态,首批上市创业板企业不少于8家。这样的上市数量显然太少,如果真的这样,难免会重复中小板挂牌时的"新八股"悲剧。尤其是创业板流通股本规模偏小,这8家企业很可能会变成8只小老虎,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数量一定要多,比如达到50家。否则就不必急于推出创业板。而随后的上市,批量可定为30家、20家、10家,上市批量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减少。
□ .皮.海.洲  .新.京.报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地板  发表于: 2009-04-02   
]http://cfi.net.cn/p20090402001492.html[/url]
 叶檀:推出创业板公平受益权最重要
  创业板市场十年磨一剑,何时亮剑倒是小事,亮出的是什么剑才是大事。
  证监会没有必要急着向市场证明推出创业板不会分流主板市场的资金,这是无法印证之事,如果像中小企业板一旦推出引发炒作潮,分流资金,监管部门难以自圆其说,反而有损信誉。人们最关心的是,监管部门会推出一个什么样的创业板市场,是主板市场的重复,还是一个创新、严格监管信用成本较低的市场?市场从来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
  虽然创业板有助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可以部分缓解中小企业、高科技成长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让投资者分享成长型企业的成长红利,不过这些都是远期美景,从近期来看,最受益的当然是创投公司、上市公司、以及各色各样的原始股拥有者。  树立创业板信心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与主板市场有明确区隔,让投资者能够真正分享成长红利,而不是成为成长红利的奉献者。关键的不是通过行政审批,让成熟公司上市,而是让投资者享有公平受益权,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创业板是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高科技企业融资的场所,对上市门槛要求过高、行政审批过于苛刻,创业板将成为缩小的主板市场,无法体现高效投资市场的特色。同时,创业板市场由于是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聚居地,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在3年左右,这就决定了企业的高风险性,大多数企业会因为经营不善、商业价值不高而退市,这是创业板市场的天然风险。据统计,从1995到2007年,NASDAQ和加拿大TSX-V的退市公司数量甚至超过了同期新上市公司的数量,韩国KOSDAQ、台湾OTC和英国AIM的退市公司也达到新上市公司数量的一半左右。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控盘比较容易,分红少而股价波动大,如果上市公司股份绝大部分非流通,投资者收益就难以保障。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每个环节进行审核,将手伸进每一个市场角落,而是通过严厉追溯性惩罚机制,使造假者无所遁形,提高违规成本在任何时候都是制约造假的良方。
  国内拥有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源,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0月,中国内地在美国、英国、香港、新加坡等4个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共有195家。从首发融资额来看,分布于180万元至41亿元人民币的区间内。这些公司如无锡尚德、阿里巴巴等均是我国新能源、电子商务领域的佼佼者。由于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不畅,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这些公司纷纷涌向海外市场,管理层只好祭出行政控制的法宝。但控制得了一时,控制不了一世,如果创业板今后有垃圾场名誉,爱惜羽毛的公司只能退而远之。
  管理部门通过资产审核等行政办法控制上市公司质量,相当于用行政力量给上市企业的信誉背书,如果企业业绩变脸,投资者只能责怪管理部门未能善尽职守。这在主板市场都难乎其难,在风险更大、更不可控的创业板市场可以想像难度之大。如果不能调动市场的力量,如果不能设计更严密的监管与惩罚机制,没有理由认为创业板市场必然好于主板市场。当然,创业板可能规模更小、投资者进入门槛更高,决定了创业板的风险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小臭水沟依然是臭水沟,难道我们设立创业板的初衷就是靠提高门槛约束其发展吗?
  证券公司、上市公司一直在父爱主义的阳光下,他们对于规则、对普通投资者欠缺最起码的尊重,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深染沉疴的重要原因。不建立硬约束,不改变利益输送,只依靠进入门槛与投资者门槛来控制风险,不过选择性地剥夺稍有财富的普通投资者而已
  中小企业板没有根治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成为缩小版的主板市场,B股市场更悲惨,向境内投资者经历爆炒迅速被边缘化,至今了无生气。创业板寄托了各方改革的心愿,理应摆脱大小限、行政管制、惩处不厉等弊端,让投资者恢复对创业板、乃至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叶檀女士也不敢谈及代办转让(三板)问题,汗颜!!!
看来代办转让的罪恶势力十分强悍!这里才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死结!解不开此结,今后大量的退市股更是带进无奇不有的强势垄断罪恶!!!资本市场不夭折不崩溃那才怪呢!
[ 此贴被0909在2009-04-02 22:04重新编辑 ]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4楼  发表于: 2009-04-08   
刘纪鹏为创业板发展献七策
时间:2009年04月08日 07:15:58 中财网 
  首批不低于16家;创业板第一批挂牌前,主板IPO重启要慎重



  中国政法法学教授 刘纪鹏
  中国政法法学教授刘纪鹏昨日在"创业板IPO管理暂行办法座谈会"上表示,当前情况下推出创业板意义深远。他还就创业板发展提出了七点建议。
  刘纪鹏说,创业板推出对确保扩大内需政策的成功意义重大;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促进就业等问题;极大地提振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就创业板发展的具体规划,刘纪鹏提出了七点建议:
  一是在时间上,应尽快推出创业板,第一批应该不低于16家。
  二是在规模上,第一批和第一年都比较关键,规划今年融资300亿是非常合理的。
  三是在创业板第一批挂牌之前,主板IPO重启要慎重,IPO重启必须贯彻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原则。
  四是创业板发行制度的关键是要防止在一级市场和IPO首日炒得过高,这就需要注重投资者教育工作,要组织好媒体和网站,要搞好集中宣传,此外还须把IPO增发和存量配售结合起来。
  五是关于禁售期和创业板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创业板应该强调第一大股东持股少于30%,通过持股限制,实现治理结构平衡。对VC、PE,刘纪鹏提出了分期退出机制--半年后退20%,一年后退30%,两年后再退另外50%。
  六是设置投资人准入门槛。中国搞的不是港英模式的创业板,在把关上已经考虑了这一点,所以建立了两年甚至一年盈利且高成长的苛刻要求。
  七是创业板退出机制要设定具体指标。他认为,好的企业一定要在创业板稳定起来,不要说做好了就转到中小企业板或主板市场。
  .证.券.时.报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5楼  发表于: 2010-09-29   
http://cfi.net.cn/p20100929000198.html
贺宛男:为何中小板严创业板宽
时间:2010年09月29日 00:41:31 中财网  
  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已有746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480家中小板公司中,有449家发布了业绩预告,比例高达93.5%;而120家创业板公司,仅有13家发布业绩预告,比例仅为10.8%。有关两个板块监管待遇不同的话题,就可以从这里谈起。
  业绩预告标准厚此薄彼
  据WIND统计,发布业绩预告的449家中小板企业中,预增、略增和扭亏的"预喜"公司共316家,占中小板发布预告公司的七成多,其中增长50%以上的就达112家。而13家发布预告的创业板企业,业绩预增的7家,除双林股份和长信科技分别增长100%-150%和50%-100%之外,另外5家预增幅度十分有限:星辉车模、华星创业等增幅50%左右,劲胜股份和金利华电仅略增2-3成。与此同时,中小板业绩预减和预亏的分别为33家和10家,约占预告企业的1成左右;而创业板中有4家(网宿科技、宝德股份、朗科科技、南都电源)预减,占预告企业的3成。
  为什么中小板9成披露业绩预告,而创业板仅1成预告?原因还在监管层。自2004年6月新和成等首批中小板企业上市后,深交所就明确要求,中小板公司必须在一年四个定期报告中,对下一报告期的业绩作出预告,这比主板公司只有增减超过50%以及预亏、预盈才需要预告要严格得多。可同为中小企业,深交所对创业板就没有这个要求。正因为如此,日后创业板高管抛股就少了一个敏感期约束(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为敏感期,禁止高管买卖股票)。
  诚信记录一宽一严
  就拿诚信记录来说,创业板似乎比中小板也要宽得多。中小板诚信档案设置以来,已有77次记录,最早为2004年7月9日,离开中小板开板还不满一个月,江苏琼花就受到交易所的公开谴责;特别是今年以来,先后有20家公司70余人被记入诚信档案。相比之下,创业板开板近一年,迄今仅豫金刚石一家公司的一名副总经理,因违规买股被交易所通报批评。是创业板公司的诚信真的做得那么好吗?非也。例如,今年半年报创业板有3家公司盈利下降超过50%,除了宝德股份事先披露过业绩预告外,华平股份和南都电源均默不作声。凡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不管哪个板,增减50%以上均需预告,这已是十多年来的老规矩,哪家公司不预告就得记入诚信档案,这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可深交所对此两家企业居然不闻不问。
  创业板高管假辞职无人过问
  今年3月以来,为了抛股套现,创业板刮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管辞职潮,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30多家公司60多位高管发布辞职公告。有的甚至是"离职不离岗"的假辞职,如有人从董秘改任行政管理顾问,有人从财务总监改任内部审计负责人,有人从监事改任副总工程师,等等,明显是为了规避董监事抛股的种种限制。对如此这般的假辞职行为,也未见监管部门有过一丝一毫的表态。致使创业板从不负众望的成长板,变为令人失望的衰退板,进而又演变成为令人愤懑的逃亡板。  中小板开板以来,股指节节走高,即使在大盘向下也逆势上行。相反,创业板开板以来,指数裹足不前,市场怨声不断。除了投资人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之外,有两点不可忽视:一是上市前的过度包装;二是上市后的监管不严。严是爱,宽是害,事实不是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吗?
□ .贺.宛.男  .新.闻.晨.报.刊
xiaocaobeihei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