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危局引发监管之变 40%券商将倒闭出局
2004年11月30日
史美伦三年熊市非监管之过
“我很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评价是别人给的,我在中国证监会的三年半的工作已经尽力,也问心无愧。”这是史美伦在告别中国股市时的留言,非常平静也非常坦然。9月13日,史美伦正式离开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位置,结束了长达三年半之久的“史式监管”时代。
■快刀斩乱麻铁娘子一年一把火
人们都不喜欢改变,因为每一次蜕变的过程都很痛苦,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明智的领导人会加速改革步伐,压缩改革周期,以求用最快的速度结束蜕变的痛苦。一坐到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位置上,就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挥舞监管之剑。但她没有预料到,改革的痛苦会如此剧烈和漫长。
2001年2月,史美伦正式就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于是,2001年成为名副其实的“监管年”,到2001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所颁布的监管法规或条例就达51件,同时组织了地毯式的市场大巡查,有80多家上市公司和10多家中介机构遭到行政处罚和立案调查。每个细胞都充满海归特色的史美伦,掀开了黑幕,戳到了痛处,引发了市场一次又一次下跌,这也注定了史氏监管的悲剧色彩。
2002年,证监会的监管态度更加强硬和铁面,造成市场最大地震的就是退市制度的推行。A股市场一直是有进无出,即使到了烂无可烂的PT股也照样能活得挺滋润。2002年,中国证监会力排众议实施了退市制度,连续亏损三年的上市公司将被判处死刑,轰出市场。PT水仙(600625)(相关,行情,个股论坛)成为中国股市近十年来的第一个退市者,时至今日,已经有50多家绩差公司遭遇退市命运,人们似乎可以平静地接受和认同这样的制度。但在实施之初,史美伦也曾坦言,那是最辛苦最艰难的经历。退市公司不满,地方政府有情绪,股民纷纷上访,当时,史美伦和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辗转许多地方,不厌其烦地去解释和沟通,以寻求当地政府对退市机制的理解和配合。
2003年,史美伦陷入新的烦恼,导火索就是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证监会要求到2003年6月,每一家上市公司都要设立至少三名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地道的“舶来品”,这种监管方式能否适合中国的土壤令人质疑,因此该项举措遭致许多专家学者的反对和抵制,更严峻的问题是,在实际运行中间,花瓶独董、缺钙独董、独董频频辞职等怪现象不断冒出,更增加了人们对于独董制度的反感。但史美伦却非常乐观,她当时的态度是,前期仅仅是推动工程,是起步,效果还要几年以后才看到。经历了一年多的磨合,尽管现在对于独董的非议仍旧没有结束,但从乐山电力(600644)(相关,行情,个股论坛)事件和伊利股份(600887)(相关,行情,个股论坛)事件来看,独董的作用越发不能忽视了。
2004年,史美伦奋斗多年的又一个新举措保荐人制正式落地了。用保荐人制取代原有的通道制是发行环节上的重大改革,保荐人制也是国际通用准则,可以在市场门口堵住造假者的步伐,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但这个改革仍是遭尽白眼,证券公司的反对声音十分强烈,认为证监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发行人身上,券商会变成问题公司的“替罪羊”。在各种非议中诞生的保荐人制一时“搅乱”了整个证券行业,先是在保荐人资格考试中出现各种不和谐声音,紧接着便是各家券商高薪争抢保荐人的大战,而江苏琼花造假丑闻的曝光,证监会开出了第一张处罚保荐人的罚单,这无疑给所有券商和保荐人敲响了警钟。
■高处不胜寒洋监管遭遇水土不服
在这其中,合资基金的诞生,发审机构的改革,信息披露的完善等等改革举措无不包含着史美伦的心血和努力。尽管上述种种监管措施在诞生和磨合中都举步维艰,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位略显娇小的铁娘子的执著努力下,中国市场监管法规架构初步成型,封闭多年的中国股市加快了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步伐。由此评价,铁娘子的业绩不可谓不丰,贡献不可谓不大。
但史美伦面对最大的尴尬,也是她一直无法释怀的现实,就是市场持续了三年半的下跌行情,上千万股民深套其中。抱怨之辞铺天盖地而来,一种说法是全盘否定式,认为史美伦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她所崇尚的洋监管理念在中国水土不服。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人身攻击式的,指责史美伦盲目自信,轻视了中国市场的问题,而过于相信自己“执法、执法再执法”的铁腕作风,再好的药也要对症才能见效。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和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区别很大,盲目的市场化和接轨损害不到市场中的强势人群的利益,只会伤害无辜。
“加强监管并不等于打击股市,更不代表监管的目的是挤泡沫。中国股市过去几年都是牛市,但股市总是有一个循环的。要问一问指数下来是不是还有其他因素。证监会工作的好坏能用指数来衡量吗?或者说指数高的时候能说明证监会的工作做得好吗?证监会在市场低迷时受到压力,就说明监管不行?”史美伦的回答是在讲道理,但在大盘惨不忍睹的下跌中,这样的道理显得很微弱,2003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上的史美伦已经三缄其口,一言不发,而史氏监管的步伐也渐弱渐缓。
她是中国政府部门第一位“外籍”副部级官员,也是第一位拿到540万元天价薪水的政府高层人员,又坐到证监会这个火山口上,她一直否定所谓“史式监管时代”的说法。的确,史美伦只是分管发行和监管工作的一个副主席,她没有魔法翻云覆雨,颠覆历史,更无法承担三年半漫漫熊市的重荷。
■人去情未绝铁娘子细说监管遗憾
9月13日,国务院的一份工作人员任免名单中,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的名字赫然在目,这给了传闻已久的铁娘子请辞风波一个最终了断。
结束了三年半的拼杀,史美伦一言不发地转身而去,留给中国股市长长的背影和长长的叹息。是健康原因,还是舆论所迫,或者是高层不满意,还是自认失败,其实,没有人知道史美伦离去的真实想法。
已经有人注意到,史美伦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海归派,这也宣告了海归所倡导的规范监管的失败,所以有评价说,史美伦的悲剧是中国股市的悲剧,至于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也许时间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
不是规范监管的失败,而是管错对象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