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里,沈阳环保公司可谓是中国环保产业的领军企业,并成为“中国环保第一股”,四射着光芒;可如今,在人为的风浪里屡经挣扎,公司最后走向死亡的边缘。
目前,沈阳环保公司欠外债7000多万元,欠贷款高达数亿元。虽已被京城某传媒收购,却未见丝毫起色。公司因故已放长假,员工已数月未开工资。在《沈阳上市公司股票行情表》里,环保股票的前面已醒目地注上“★ST”,表明了企业多年经营不力并提示股民注意风险。日前,因公司涉嫌披露假信息,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实际上,沈阳环保公司已陷入瘫痪状态。
神话破灭于“沈阳慕马大案”
至少在15年前,沈阳环保公司的前身是一个街道的小木制品厂。面积不过千平方米,资产不足10万元,200余名职工中有30%是残疾人、20%是有前科劣迹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企业因电镀废水污染而受到环保部门的处罚,企业随之看到了环保“朝阳产业”的魅力。于是,就有了中国较早的沈阳市噪声控制设备制造厂,就有了“中国环保百强企业”之一的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公司,就有了“中国环保第一股”的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就有了沈阳环保设备制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环保产业基地的“龙头”企业。
“深圳速度”是用来形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综合经济发展之快;而天时、地利、人和兼具的沈阳环保公司发展速度之快,又被国内同行誉为“沈阳环保速度”。鼎盛时期的沈阳环保公司拥有总资产27亿元,企业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下辖18个分公司及6个中外合资企业。在长达10余年里,公司的年利润平均以48%的速度递增;在沈阳市新组建的18个企业集团中,沈阳环保公司是利润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他们的经营规模、技术能力、产品质量、经营管理、工业总产值、利润和利税总额及综合实力,在全国环保产业中位居前茅。实际上,公司已肩负起全国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研制和开发的重任。当然,这些都是公司在辉煌时期的统计数据和宣传语。
作为“中国环保第一股”,沈阳环保公司翻开了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1997年5月6日,公司以“环保股份”(000730)在深圳挂牌后,行情一直居全国上市公司前列并成为“重仓股”。经过多次股本扩张,环保股份创造了无数个“百万富翁”的神话,一度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效应。
就在人们期盼沈阳环保公司再创造快速发展的神话之时,随着“沈阳慕马大案”的告破,公司便由盛转衰,速度之快也犹如惊人的神话。在整整3年左右的时间里,公司基本处于更换法人、寻求投资方、应付讨债者等无为状态。当然,随着★ST环保股票的下跌,由“牛市”转为“熊市”,也导致了许多股民损失惨重。
曾经的辉煌令人唏嘘不已
面对沈阳环保公司的众多辉煌业绩,除了后期有些虚假的泡沫数字外,许多业绩确是靠实干获得的。至少,公司及时地把握住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脉搏和商机等,就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环保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时期,沈阳环保公司认准此商机并很快在环保行业颇有些知名度;当国家将“三河三湖”列为重点环境治理工程时,沈阳环保公司便将科研和资金全部转向研制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上……因此,才有后来的“中国环保第一股”,才有国家环保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可以说,该公司几乎没有丢掉企业发展壮大的每一个商机。
在研制新产品方面,公司瞄准市场需求,既肯投巨资又广招人才。针对当时我国大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几乎空白和较大型工程还依赖欧美等发达国家成套承包及设计的严峻现实,沈阳环保公司做出了一系列令国内同行惊叹之举:以近550万美元的资金,引进芬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RF438生物载体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并获生产经营权;与德国菲利浦———米勒公司联合,取得了当今世界污水处理先进工艺技术生物滤池的生产权;用重金从法国引进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微孔膜曝气头和沉砂曝气头,提高了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曝气质量;在联合美、德、法等国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公司还研制了新型6级浮选城市污水处理机,成为公司主导“福音”系列的升级换代高科技产品。正因为有了较强的研制能力,公司的产品才能在全国范围内畅销,许多产品还源源不断地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形象宣传很成功。多年来,公司重视对企业及产品知名度的宣传。及时并成功地借助媒体的快捷优势,尽快抢占市场份额。相比之下,辽沈地区许多企业,对广告宣传的形式却很反感。小富即安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说到沈阳环保公司,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刘桂琴。作为董事长的她,确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她已将毕生心血交给了公司,因此才有公司上下的敬重,才有全国劳模等殊荣。
而今债客盈门前景暗淡
沈阳环保公司由盛到衰,其中教训诸多,但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说得再明了些,过分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庇护和官员的干预。对此,辽宁另一家环保企业的老总颇有感触:靠这些,企业确实一度迅猛发展,尤其是在法制尚不健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尚不完善之时。但仅靠这些,企业最终摔得也最重。这也应验了我国的一句俗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年,公司研制的“福音”系列浮选机在辽宁畅销,主要得益于地方保护,某位省领导就曾明令全省用户必须用该公司的产品。此举可能出于保护地方企业的良好用心,但却与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规则相悖。
当时的沈阳市政府及主要官员,对沈阳环保公司可谓是倾全力相助。先是承诺将收上来的城市居民排污水费中的部分资金投向该公司,结果随着一大批官员“烂掉”而成了一句空话。更可气的是,当时的市政府以公司项目为由贷来国债,却又将此款挪到其他一些形象工程上,而企业则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当时的市政府还出头成立了沈阳环保集团公司,并让该企业当“龙头”,结果证明,这种松散的组合并无实际作用。沈阳市还在全国率先提出环保企业发展规划,即到2005年,环保产值将占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1%,实现产值154亿元。市政府还在全国城市中率先专设环保产业办,力求尽快将环保产业发展成沈阳经济的支柱产业,发挥对全国环保产业的先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正是在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想法中,沈阳环保公司按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部署紧赶快赶,完全丧失了企业自己的发展方略。结果,随着沈阳原市长慕绥新和原副市长马向东及一大批当时的政府部门官员受贿案的“东窗事发”,公司完全依赖的土壤没有了,其结果只能是枯死。面对沈阳环保公司这个烂摊子,沈阳市新一届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并帮其解危,任企业如“虎落平阳”,被一些买主竞相杀价。这又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相反,如果政府能及时地帮扶一下,如今则正是大有用武之处。因为,仅以沈阳为例,今年正是招商引资的“项目年”,至今已开工项目就有894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213个;另外,辽宁“十五”期间的环保投资,将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5%;还有辽河治理、渤海治污等,这是多么大的商机啊。
在我国环保领域里,至少独领风骚约10年的沈阳环保公司,是生是死?还望沈阳市的有关决策者去思考和抉择,因为目前的沈阳环保公司真的拖不了几日了。另外,辽宁当年位列“全国环保百强”企业中的8家企业,至今还有几家能进入此行列?难道辽宁还像当年搞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那样,最后都半途而废吗?
还有,作为“环保股份”的股民们,也应从中吸取教训。
如今的沈阳环保公司债客盈门。失去了诚信,企业还会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