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1:借壳重组──强生模式。
案例:上海强生集团公司作为上海市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1995年由市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是浦东强生的最大股东。
1993年8月,浦东强生公司通过每10股配9股方案,获得配股资金8000万元,用其中5000万整建制购买强生集团下属的第五劳动分公司,随后又花3000万元新增和更新营运车辆,使浦东强生公司的出租汽车的规模从100辆迅速扩大至700辆。而强生集团则以5000万元资金支付浦东强生配股所需资金1880万元,并用余款新增200辆营运车辆。
1994年10月,浦东强生再度配股获得近8000万元资金,并以8600万元整建购买强生集团公司第二营运分公司,使其出租车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浦东新区经营规模最大的出租车企业。
1996年月10月浦东强生实施第三次配股,获得配股资金1.1亿元。浦东强生又将配股资金整体收购强生集团下的第三汽车场、修理调度中心。
浦东强生通过证券市场连续筹资,为资产重组获得了资金支持。通过资产重组,强生迅速扩大规模,提高了效益,又为继续筹资准备了条件。
个案评析:
出租汽车行业的特点是投资周期短、现金流量大、资金回收快、收益稳定。因此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如何体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呢?浦东强生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生产经营,将企业经营的手段提高到产权组织、经营的高度。通过资产重组,迅速扩大规模,取得了关键性的竞争优势。因为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相对而言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从成本的角度来讲:出租车企业随着营运车辆的增多,其车辆包租率将会提高,管理费用的比重下降,保险、修理等费用也会因处理量大而较低廉。
从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来讲:规模大的公司通过雄厚的实力保障了其强大的经营管理能力。比如在保持良好的车容车貌;执行标准服务;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规模大的企业均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从提高经营水平的角度来讲:象浦东强生这样的大企业在投资加强无线调度能力,使用IC卡缴费,与银行联网,驾驶员通过银行向公司交纳营业款等方面也是遥遥领先,不仅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面,而且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以上海市为例,由于出租车行业企业过多过滥,既浪费资源,增加道路压力,又不利于推动城市交通发展。上海市政府已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将重点扶持10家2000辆以上的大型出租汽车企业。规模大的企业,由于对整个行业、市场举足轻重,易得政策之优惠、便利。
目前,上海市有三家出租汽车公司上市,分别是大众出租、浦东大众和浦东强生,分别拥有车辆1800辆、450辆和2100辆 。浦东强生通过用利用配股资金收购母公司资产的方式,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使得营业成本远远低于大众出租和浦东大众。
当然,长期置于集团母公司的庇护之下,也可能会使企业缺乏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和自主投资的决策能力。从浦东强生近年来资产负债率明显低于大众出租和浦东大众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浦东强生的经营稳健有余而开拓不足。但总的权衡利弊得失,浦东强生的资产重组方案称得上是相当成功的。
模式2:合资经营──牡康模式
案例:改革开放后,中国年轻的彩电工业,一方面在国内群雄并起的残酷竞争压力下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又遭遇到国外众多跨国公司的挑战,索尼、松下、菲利浦、三星等彩电巨头更是大兵压境,以合资的形式抢占中国市场。
1993年3月15日,经过一年试产期的牡丹江康佳实业有限公司正式运营,一方是如日中天的康佳,一方是亏损5000万的牡丹江电视机厂。康佳出资金,出技术;牡丹江电视机厂出设备,出人员。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当年合资,当年投产,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创造利税2500万元,比牡丹江电视机厂成立20年来的总和还要高。1996年牡康的年产量达到60万台。成为占领东北、华北及内蒙古市场的生产基地,进而挺进俄罗斯与东欧市场。
1995年,深康佳借鉴“牡康模式”的成功经验,同陕西如意电器公司合资兴办陕西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签约51天后即开始营运,当年合资投产即创产值1.38亿元,利税400万元。去年完成40万台彩电生产,利税达到千万元。
1997年,在华南、东北、西北都成功地扎下营盘的深康佳,又将开拓的重点转向了华东。1997年5月1日,深康佳与滁洲电视机总厂合资经营的安康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在安康,深康佳计划建成5条生产线,年产60万台彩电,明年将突破百万台。届时康佳在总部以外的电视机产量将超过总量的一半以上。
个案评析:
早在1992年,康佳就已组织专门班子研究公司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由于资金有限,深圳地区市场规模小,劳动力及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张。要突破区位、资金、成本这三大不利因素的掣肘,公司只有跳出特区,利用资产重组手段低成本向内地扩张。
深康佳率先创出“牡康”模式,在市场竞争中站稳定脚跟,主要得益于生产规模迅速扩大。80年代初,我国彩电工业刚刚发展起步之时,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高额利润,全国各地企业一哄而上,存在着重复引进、盲目上马、遍地开花的问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彩电行业企业分散的工业布局,由此引发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和巨大的资源浪费。大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经过十多年的竞争已淘汰了上百家的彩电企业。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家电工业必须形成大规模的生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近年来由于彩电生产供大于求的矛盾导致了在彩电企业中出现“马太效应”,并愈演愈烈,少数生产规模大,产品声誉好的彩电企业,形势越来越好,而多数规模小,品牌差的彩电企业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据统计,产量前10名的彩电生产企业产量已达总产量的80%,深康佳正是得效力于93年、95年牡康、陕康的投产运营,成功的扩大了生产规模,在彩电价格大战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目前,我国还有近百家彩电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今后几年的竞争仍将是极其激烈的,许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对于深康佳来说,牡康、陕康的建立无疑是有着决定成败的战略意义的。但今年5月1日投入运营的安康是否成功,便值得探讨了。我认为安康的建立多半是出于“牡康模式”获得成功之后的惯性思维,便觉得“宜将剩勇追穷寇“。并没有认真分析当前的彩电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过1996年的价格大战之后,彩电企业虽然更显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特色,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但国内市场总需求量并不因此而大幅提高。九六年6月份,仅长虹、康佳、熊猫、TCL王牌四家的市场占有率就已达到50%。在市场这块蛋糕无法做大的情况下,进一步大规模增加产量无疑会造成几败俱伤的后果。
我们以战略的眼光来分析,大彩电企业不应仅仅满足于彩电整机企业的联合,更应该重视彩电整机企业和上游产业的联合。这种纵向的联合更符合产业的合理布局,更有利于在成本、质量及资源配置上形成优势,形成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彩电、彩管、基础元器件是唇齿相依的,应该以产权为纽带,建立起协调发展的新的生产格局。
另外,目前再用大规模兴建生产线的粗放式的生产经营,将会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为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而是技术档次的竞争。当今世界彩电技术主要是向大屏幕、宽屏幕、高清晰度数字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彩电和计算机有着相互融合的趋向。等离子平板彩电、液晶电视也将在不远的将来步入市场。
大企业的长处在于拥有雄厚的实力,可在技术方面、长远发展方面投入更多更大的财力、物力。如果大企业不注重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只是盲目地求得低水平的大规模是没有出路的。
模式3:承债收购──仪化模式
案例:佛山化纤是由佛山市政府于80年代中期自筹资金建成的一家大型化纤企业。佛山化纤的聚脂设计能力年产7.4万吨,为我国第5大聚脂生产商,其主要设备均从国外进口。由于佛化是全额靠贷款建设而成的,债务负担过重,再加上规模较小,经营和管理不善。到1994年10月31日,佛山化纤帐面总资产13.9亿元,总负债20余亿元,资不抵债近7亿元。在佛山化纤的20余亿元债务中,70%是高利,最高达29%,平均利率20%。在佛山化纤财务状况不断恶化,自我拯救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佛山市政府决定向仪征化纤转让佛山化纤。
双方共同委托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和香港西门估值有限公司对佛化的资产进行了评估。
在确认了审计和评估结果后,双方于1995年8月28日下式签订仪征收购佛化的协议。主要条款如下:
第一、佛山市政府承担佛化20余亿元债务中的7亿债务。
第二、仪化承担的债务之债权人,为较大的金融机构。
第三、确定转化价格为X亿,仪化以承担与转让价格相等的佛化债务 额的形式,受让佛化的全部产权。
模式4:资产置换──东方模式
案例:1996年6月4日东方集团董事会发布公告,东方集团以协议方式受让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三家公司股权,分别为黑龙江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全部60%股权,黑龙江东光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的全部100%股权,哈尔滨东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全部51%股权,受让价格总计为287.23万元。东方集团同时将该公司持有的哈尔滨东方弹性树脂有限公司、东方医疗研究所附属医院、黑龙江省东方旅游服务公司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权以协议方式转让给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转让价格总计为157.37万元。。
个案评析:
通过资产置换,东方集团一方面将房地产开发、设计、监理、装饰等业务单位置于同一公司中,实现了业务职能配套的“一条龙”式纵向整合,另一方面将不成规模,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资产剔除,使企业经营中的财力、人力、物力更加集中。
东方集团在形成建筑业上的纵向多样化之后,具有如下优势:
(1)内部控制和协调的经济性
东方集团的房地产开发形成一条龙之后,计划、协调作业以及处理紧急事件的成本就可能降低。因为对于同一个企业内部的单位可以更加信任,它们会时时记住兄弟单位的需要。房地产项目开发、设计、施工监理、装潢的相互紧密配合,可以导致更好的开发计划、设计方案和施工控制。项目变化、方案重新设计或者开发新项目都比较容易进行内部协调,或者这种协调可以很快实现。
(2)信息的经济性
纵向多样化经营可以减少收集有关市场情况信息的需求或者更有可能降低获取信息的总成本。监视市场、预测供求等固定成本能够分摊到纵向多样化经营企业的各个部分,而对一个没有纵向多样化的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实体都要承担这些费用。另外,与一系列独立实体相比较,在一个企业内部信息可以更自由地流动。
(3)回避市场的经济性
通过纵向多样化经营,东方集团在开发房地产过程中能够减少一部分承包、定价、谈判及市场交易成本。虽然,在集团内部总是存在着为成交而进行的协商,但它的成本要比向外界寻求设计、监理及装潢的成本要小得多。
(4)稳定关系的经济性
房地产开发部门和设计、施工监理、装潢部门由于知道它们的购买与销售关系是稳定 的,各部门 之间就发展出效率更高的、更专业化的彼此交往的程序
另外,这种稳定的关系可能使设计单位调整它的方案,使之完全满足项目开发的需要,或者施工、装潢单位调整自身使之更加符合设计单位的方案。纵向多样化将独立的各部分彼此紧锁在一起,提高了相互适应的程度。
模式5:贷款收购──万向(钱潮)模式
案例: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是著名企业万向集团下属的一家上市公司,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中有突出的地位。1996年10月15日,万向钱潮公司第届董事会第11次会议通过了该公司收购万向集团 下属的与自己有着产业关联的浙江万向机械有限公司,万向集团浙江特种轴承公司、万向集团浙江汽车轴承公司等三家公司60%股权的收购方案。
浙江万向机械有限公司是万向集团公司与香港东南国际投资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2400万美元,注册资本1360万美元,万向集团占有75%的股份。公司专业生产各式等速方向节,现已有年产5万支的生产能力。其扩大轿车等速万向节生产能力项目于1996年8月列入国家经贸委的双加项目,属国家重点发展项目。
浙江特种轴承公司是万向集团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生产单列、双列公制和英制圆锥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等150多个品种,公司拥有90年代先进的轴承成套生产流水线,年生产能力为500万套,其中50%的产品出口。
浙江汽车轴承公司也是万向集团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净资产总额为1692万元,主要生产各种汽车轴承,有“6”、“1”、“N”、“7”、“3”、“5”、类轴承,离合器轴承和各类非标轴承300个品种。产品主要为国内主机厂配套及维修,并批量出口国外市场。
个案评析:
1996年世界汽车零部件的市场总容量已超过4000亿美元,成为各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预测,到2000年,世界汽车零部件的年销售额总计将达到5700亿美元。
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工业普遍是按照专业化大生产的方式进行的。日本汽车厂家自制率一般只有20%-30%,70%-80%靠社会零部件专业厂供给。因此超大型企业占据了世界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绝大部分。
近年,外国主要零部件厂商一致看好中国市场,于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紧步汽车制造业的后尘,蜂拥而至,他们一方面是为辅助汽车企业在中国的经营,为了利用中国生产要素成本低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为了有效地开拓中国市场。
而我国目前的汽车零部件的现状是散、乱、差。全国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约有500家,产品重复生产严重,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技术落后。低水平、低质量、老旧车型和卡车的零部件供过于求,而轿车和引进车型的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民族汽车零部件工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万向钱潮公司在收购之前有总资产4.5亿,员工2300多名,主要生产为汽车和各类工程机械配套的万向节总成系列,形成了年产2000万套的生产能力,在国内主机配套产品市场上,该产品占有65%的份额,社会维修市场占15%左右,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左右,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在国内同行业里,暂时领先,但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说,仍然存在着生产规模偏小的差距。
因此,万向集团是站在更高的战略发展的角度来操作这一收购项目的。迅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刻不容缓。只有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零部件生产才能达到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要求,从而达到工厂规模经济,只有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管理费用、营销费用才能在更多的产品上分摊,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品的管理、营销费用,从而达到企业规模经济。
公司通过收购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既丰富了产品的整体结构,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同时又在各个子公司各个工厂实现产品的单一化生产。一方面可利用专业化生产的优势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技术、工艺水平,推动其产品向纵深领域发展。
公司通过收购的方式,还有效地集中了科研开发的力量,避免了因科研力量分散而重复研究开发,使研究开发水平迅速提高。
只有掌握了强大的研究、开发力量,产品才能不断更新换代;只有专业化的生产,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只有大批量的生产才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模式6:债权转股权──辽通模式
案例:对辽通化工的精巧的资产重组,可称得上是一经典案例。
辽宁省有两套大型氮肥生产装置,一套在辽河化肥厂,另一套在锦西天然气化工总厂(下称“锦天化”)。
辽河化肥厂是辽河集团的下属骨干企业,始建于70年代中期,依靠严格科学的管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面临着设备老化,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锦天化始建于1990年,引进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由于工程总投资18.7亿元人民币,全部资金依靠借贷、集资筹集,在企业投产初期,生产又未能达到设计规模,每年高达到2亿元的利息支出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到1995年底,累计亏损已超过4亿元,对于到期债务,企业无力偿还,生产难以为继。
对这两家化肥厂如果进行有效的组合,则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其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但是如果将辽河化肥厂与锦天化直接“捆”在一起,其净资产和税后利润指标根本不符合证监会的发行股票的条件。
首先,我们策划由辽河集团经承担转移债务的方式成为锦天化的债权人,并与锦天化另一债权人锦西化工总厂以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共同发起将锦天化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锦天化总股本59,532.6万元,其中辽河集团出资57,000万元,占总股本的95.7%。然后,我们把辽河化肥厂作为主要发起改制资产,与化工部深圳通达化工总公司一直作为发起人,在深圳注册成立深圳辽河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辽通化工成立后,对锦天化进行全面收购,辽河集团出让其所持锦天化95.7%的股权,锦西化工总厂也同时全部出让其所持锦天化4.3%的股权于辽通化工,辽通化工以A股发行收入支付股权转让的价款。这样锦天化为辽通化工全资拥有,并改组为其分公司。
经过这样一番资产重组,锦天化不但摆脱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且作为辽通化工的一家分公司,顺利上市,增强了辽通公司的规模实力,使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个案评析:
化肥工业是高能耗工业,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取得较好效益。当规模从日产几百吨合成氨发展到日产上千吨时,就大降低了每吨合成氨的生产成本。另外只有生产达到相当规模之后,进行的某些工程改造,所产生的效益才可能大大超过改造成本。例如可将气化、净化、压缩、合成等化工单工连成一个整体以合理利用能量;可以把工艺过程与动力设备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大幅节省能耗、人力资源;还可以采用各种高效的节能装置,将整个厂生产的各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使各装置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能量。所有这些技术、工艺的改造,都要以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为前提。因此发展大化肥才是今后化肥工业发展的主流。
通过资产重组,卸掉了债务包袱的锦石化,从亏损大户一跃成为利税在户,在1996年扭亏为盈,并实现税后利润8000万元。新组建的辽通化工,通过联合,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总资产规模由改制前的17亿元,增加到40亿元,销售收入和利税在辽宁省化工企业中排名第一。形成了年产合成氨60万吨,尿素100万吨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居全国同行业第二,其尿素产量将占我国尿素产量的2%。
由于历史原因,六十年代,国家建立了大量的小型化肥厂,目前小氮肥厂仍有八百多个。随着大化肥时代的到来,小化肥厂由于技术设备陈旧、落后、能耗高成本高,必将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只有象辽通化工这样积极扩大规模,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经济,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模式评析: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统计,1980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为18.7%。经过这十几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已基本上将过去的主要通过投资计划和信贷计划对资金资源进行配置的方式,转变为集中通过银行信贷计划机制来配置,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更新改造资金等都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整个国有企业的实际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80%。在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金过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过多,资产负债比例极不合理,利息负担成为企业的沉重包袱。巨额财务费用不但吃掉了企业利润,而且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及进一步发展。
因此,股份制改造,积极争取上市成为国有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同时,政府也给予积极支持,希望经此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紧紧围绕主营业务发展的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有助于生产开展,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资产重组,才有可能成功。不考虑生产经营的需要,把一大堆毫不相干的资产捏合进来,美其名曰“多元化经营”式的,以及盲目地“炒概念”式的资产重组是注定要失败的
设立前置条件:资产重组可以设立前置条件,重组方案以证监会批准为条件。证监会不批,重组方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