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农业板块行情转暖,农林指数(399110)已创下了去年11月反弹以来的新高。
据分析,农业股此番上涨与年底农业扶持政策出台的预期有关。事实上,回顾A股市场农业股17年来的行情,可以发现其波动趋势与农业政策及“三农”形势密切相关。
1993年—2000年:茁壮成长
A股市场的农业股最早出现于1993年,“天歌科技”和“大江股份”分别在当年5月和11月上市(天歌科技事实上是在1998年通过重组才进入水产养殖业的)。
农业股在证券市场中出现,和当时农业的投融资形势有关。现代农业的特征是高投入、高产出,但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农业又是一个很少有人愿意投资的行业。农户自身积累资金的能力很弱,财政和银行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证券市场成为农业筹资渠道的一个补充。
那是一个农业板块茁壮成长的“春天”,各级政府对农业企业上市大开“绿灯”。到2000年,两市中的农业上市公司达到50家,占到了上市公司总数的4.5%。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宏观的农业政策以放活和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为轴心。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一时期的农业股走势整体上较为平稳。例如大江股份(600695)1993年11月22日的上市开盘价为15.00元,到200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的收盘价为15.08元,在此期间基本上是平稳波动。
2001年—2003年:丑闻缠身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了《银广夏陷阱》一文,曝光了这家主营葡萄酒的农业上市公司虚构财务报表的行径。2001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了一篇600字的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戳穿了的蓝田股份的业绩神话,而这又是一家以养殖为主业的农业上市公司。2003年1月和11月,又分别传出了菲菲农业和啤酒花这两家公司董事长离奇失踪的消息,再次将农业股的丑闻推向了高潮。
一时间,农业板块成了“问题板块”。农林指数(399110)自2001年一路走低,直到2005年才触底反弹。
如果进一步观察,还可以发现更深层的问题。在世纪之交,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曾有过一段“困惑”时期。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明显滑坡、农业生产要素流失严重、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三农问题”已成为当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显然,这样的宏观环境是不利于农业企业经营的。
但作为上市公司,需要以业绩增长回报投资者,并不断通过扩张愿景来给予市场预期。这种无形的压力或许是导致农业类上市公司频频造假的原因之一。例如,银广夏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蓝田股份更是以“一只鸭子的利润相当于两台彩电”的说法制造出了“蓝田神话”。
此外,这期间还出现了农业类上市公司纷纷“离农”的现象。曾有人做过不完全统计:2002年上半年,内地至少有15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参股其他行业,其意图在于“多元化经营”或“通过投资带动业绩增长”;5家公司完全背离农业,通过资产重组等途径转向非农产业。总体上,这一期间有“农转非”行为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占到了总数的2/3以上。由于公司频频改变主业,甚至一度使该板块公司家数的统计都有困难。
面对突出的“三农问题”,决策层已在这一时期作出积极地应对。例如,针对农民负担过重,于2000年3月开始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这是一项具体历史意义的变革。应该注意到,出台扶持农业的宏观政策,最终往往都将使农业板块受益。因此,在农业板块的灰色季节里,我们也看到了利好的曙光。
2004年以来:再度崛起
以2004年“一号文件”的发布为标志,政策层面进入了惠农、强农的新阶段。到2009年,中央已出台了连续6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主题涉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基础建设等多个方面,充分显示了决策层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在当前,农业政策的主旨是“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例如,在彻底免除农业税的基础上,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逐年增加,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已实现了由“取”到“予”的逆转。
这些惠农政策已对农业股产生了显著的利好作用,使农业板块再度崛起。近年的“一号文件行情”就是一个具体表现。
“一号文件”一般都在岁末年初审议通过,再经过一两个月后全文公布。观察2004年—2009年间每年一季度农林指数的走势后不难发现,6年中有4年一季度的农林指数是上涨的,只有2005年和2008年受大盘的拖累而下跌。结合个股的表现,可以认为“一号文件”对农业股走势的带动作用是显著的。
当然,农业股走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2007年—2008年国际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就曾使A股农业板块也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行情。但总体而言,宏观农业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波及并决定了农业板块的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