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证券期货工作会议传出信息,证监会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改造现有的代办转让系统(“三板”市场),加快场外市场建设,构建以“三板”为基础的统一的全国性场外市场。据了解,管理层将制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具体方案,并尽快付诸实施;研究制定非上市公众公司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制度,明确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管理体制框架;研究拟定场外市场建设总体方案;统筹研究多层次市场间的转板制度。
我们惊喜地看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证券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步伐急剧加快,屡屡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在创业板成功推出渐入轨道,股指期货尘埃落定已无悬念之后,管理层迅速将目光投向了场外市场建设,既是一件顺理成章符合逻辑的事情,又顺应了建设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更好更全面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因为,在创业板推出之后,分散、狭小、交投清淡功能欠缺的场外市场,已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大的一块短板。
目前我国建设全国性的统一的场外市场,已经具备了基础和条件。首先,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证券市场,无论从规模和质量上讲,都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其次,三板市场自2001年开办至今,特别是2006年进入“新三板”阶段后,已逐渐具备场外市场的雏形,具备了初步的资本市场上市资源“孵化器”和“蓄水池”的功能,“三板”公司中已经出现登陆主板和创业板的成功案例。第三,可能也是我们建设场外市场的最大的基础和条件,则是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型经济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巨大而迫切的需求。这种需求既是促进场外市场建设的动力,又为其准备好了巨大的资源。
上交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表示,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科技强国,与其拥有包括场内、场外市场在内的发达的资本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有着大量的中小企业,包括科技创新企业,但目前这些企业一方面贷款无门,另一方面股权融资也是困难重重,因此除个别企业外,难以做大。这些中小企业对场外市场有着强烈的需求,“三板”一方面可以为其融资提供一个平台和通道,做大规模,另一方面,在“三板”市场的热身,可以让其熟悉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市场规范,并为其中部分有条件的企业登陆主板或创业板,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准备。另外,一个统一监管、功能较完善的场外市场,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参与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的机会。
此前,证监会已经于去年底就场外市场建设问题在全国高新技术园区开展调研。从相关调研所透露的信息来分析,未来的场外市场将引入全国范围内的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园区,挂牌企业数量将大为扩大。在市场机制上,引入国外成熟市场普遍运用的做市商制度,提高流动性。建立转板机制,打通和连接从主板、创业板到场外市场的资本市场各层次之间的通道。同时,要明确场外市场的法律地位和身份,完善挂牌企业的管理制度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和扩大合格的投资人队伍,并逐步向合格的个人投资者开放。
但分析人士也指出,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时候,我们不能仅关注于市场形式。胡汝银表示,目前中国相关的法制环境还不够完善,在建设和扩大场外市场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督促做市商公正尽职,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