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比特3深度分析!!!
铁三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074
精华: 1
发帖: 167
在线时间: 283(时)
注册时间: 2007-04-27
最后登录: 2015-05-31
楼主  发表于: 2010-04-11   

比特3深度分析!!!

两个福布斯富豪在比特科技的幕前交易

  没有人搞清楚这家“高科技”幌子下的上市公司到底是如何烂掉、暂停上市的。但是它的重组却趣味多多:因为前任、现任的实际控制人,两个精明的民企,看上去却都吃亏了
 

  2004年6月3日,北京第一家上市的科技股“比特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621,?ST比特)的实际控制人再次发生变动——这是7年半以来的第6次变更。

  两位来自上海的自然人,程里全、张路,以15万元的超低价,拿下“比特”的第一大股东100%股权。在此前后,一场抢救已被暂停上市的“比特”的运动紧张有序地展开,收不回来的钱被置出,债务也有人买单,然后,公司还被注入时下最抢手的“网络游戏”概念资产,一副东山再起姿态。

  这场债务重组的对手,应当是2001年福布斯杂志内地百富榜富豪──严健军与楼忠福。有趣的是,原先的、现任的实际控制人都忍辱负重,表面上双方都甘心接受损失。一方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自己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不受“比特”波及,而另一方也应不会空手而退。显现这对老手的“功力”。

  
  
  
  实际控制人6次变更
  
  “比特”拥有的独特概念优势,注定了它在上市之初就会成为资本运作的筹码。而纵观以前数次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历程,那些鱼贯而来的入主者,也是以配股再融资为最终目的。让我们回放这些过程:

  1997年2月,“比特”上市刚3个月,发起人和大股东北京比特电子便将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北京建昊实业和通恩宝投资。两家公司入主后不久,“比特科技”便提出了配股计划,而募集资金主要用来收购建昊实业的资产。但最终,配股并没有如愿以偿,这两公司随后双双退出。

  1998年12月,宁波华能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宁波华能”)受让“比特”22.69%的股权,成为大股东。当时的“宁波华能”是中国华能财务公司的直属企业,同样在提出配股但未果之后,中国华能财务公司于2000年7月将“宁波华能”的全部股权,转让给自然人李其志及其控股的关联企业。

  李其志在“比特”上台。但是,公司的配股再融资预案仍未获通过。2001年11月,“比特”宣布放弃配股。

  但是没过多久,这间被卖来卖去的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就出现1369万元的亏损,2002年再亏1.45亿元,直接原因,是“比特”有巨额的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

  2002年11月26日,李其志拒绝再玩,将“宁波华能”100%的股权转让给了上海盈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盈科”)和上海创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创立”),二者分别占股70%和30%。“比特”的实际控制人再次发生变更。

  直至今年4月,“比特科技”年报再度报亏3.88亿元,公司也被特别处理(?ST比特)走到退市边缘。此际,“上海盈科”与“上海创立”将“宁波华能”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了自然人程里全和张路。

  这次的接手者“似是故人来”——收购人程里全曾任“比特科技”董事、董事长,他在2003年5月28日辞职。正是在程里全出任董事长期间,“比特科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形成巨额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而这些资金往来成为“其他应收款”并在最终演变成不良资产。这些巨额的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正是直接导致公司2002年度和2003年度亏损的原因所在。

  程里全今番重新杀回,是计划在?ST比特上施妙手回春之术,还是另有他图?

  
  
  
  楼忠福不是活雷锋
  
  比程里全的再次出现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比特”股权转让的5天前,公司刚刚进行完一次债务重组。

  此前,“比特”共向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贷款1.8376亿元,2003年年底,农总行将其中的1.433亿元的债权(含利息和罚息)转让给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广厦集团”)。“广厦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楼忠福。楼氏并非等闲之辈,他在2001年即以50亿元的净资产位列福布斯百富榜第50位。

  2004年5月29日,程里全和张路成为“比特”实际控制人之后,“广厦集团”先替“比特”偿还对农总行的负债本金5000万元及其利息,这样“?ST比特”共对“广厦集团”负债1.933亿元及其相应利息。

  随后,“比特”将约1.933亿元的其他应收款,转让给自己的大股东“宁波华能”,“比特”对“广厦集团”的负债也同时交给后者。这样,“比特”不再欠“广厦集团”任何债务,而“比特”剥离出约1.933亿元的债务和等额账面原值的其他应收款(见图)。

  让人奇怪的是,表面上看起来与“比特”毫不相干的“广厦集团”,为何要替“比特”还这么一大笔钱?表面上的根源在于“广厦集团”的子公司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600052,浙江广厦)身上。

  2001年4月10日,“比特”与“浙江广厦”签订互保协议,承诺互为对方提供总额不超过1亿元的担保。至2003年底,“浙江广厦”已为“比特”提供了1.84亿元的贷款担保。2002年10月6日,“宁波华能”也与“浙江广厦”签订了1亿元的互保合同,前者将所持“比特”的全部股权为后者提供质押反担保。

  这些表面的生意似乎说明不了太多问题,但是如果进行深究,人们可以发现“广厦集团”与“比特”的渊源远不止此。

  2000年3月20日,深圳伯克利通过股权转让,持股6.42%成为“比特”的第三大股东。当时任“比特”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程里全,就是深圳伯克利的代言人。深圳伯克利的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广厦实业公司。

  虽然无法查证深圳广厦实业公司和“广厦集团”之间的关系,但从后来“浙江广厦”与“比特”的亲密接触来看,“广厦集团”可能已经通过深圳伯克利控制了“比特”。

  “广厦集团”之所以为“比特”还债,至此便不难理解了。

  2003年,“比特”的负债已达2.77亿元,净资产为-2.13亿元,其中仅“浙江广厦”为它担保的负债就达1.84亿元。一旦“比特”出现问题,“浙江广厦”势必将代为偿还这1.84亿元。更致命的是,在“浙江广厦”承接了债务之后,以“比特”目前的资产状况,根本不可能向“浙江广厦”偿还。对于“浙江广厦”来说,这些担保可能意味着一场灾难的开始。“广厦集团”的出现,可以视为为了保全自己的上市公司所做出的无奈之选。

  但让人费解的是,截至2003年年底,“浙江广厦”为“比特”的1.84亿元贷款提供了担保,但“浙江广厦”对银行贷款的担保人中,并没有“比特”。

  那么“浙江广厦”当初为何要签订互保协议?而且,“比特”获得的这部分借款,投向了哪里也无从得知。

  
  
  
  不寻常的其他应收款
  
  在“比特”的财务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他应收款”一项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9713万元,到2001年的33561万元,到程里全担任董事长期间的2002年,为38615万元。到2003年年末,“比特”其他应收款欠款金额前五名的累计总欠款19254万元,占其他应收款总金额的50.43%,其中前四名的其他应收款性质均为往来款。“比特”说,这是为了支持旗下子公司的发展。

  武汉比特人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欠“比特”5400万元其他应收款,这家公司曾是“比特”旗下的控股子公司,2003年“比特”将其转让出去时,这部分其他应收款也计提了90%的坏账准备。

  其他占用“比特”资金的子公司还包括:华友世纪通讯有限公司、中国平和进出口有限公司、北京朗视数字电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夏全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家口比特大型物资运销公司等。

  其中的张家口比特大型物资运销公司、华友世纪通讯有限公司都已经转让。还有一些其他应收款的欠款企业是“比特”的联营企业。

  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都是从“其他应收款”走账的,但“比特”反其道而行之,它的资金都被其子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占用了,而且大多都计提了90%的坏账准备。后面是否隐藏着其他的实质,外人不得而知。

  
  
  
  谁从债务重组中获益
  
  债权人由农总行变为“广厦集团”,这是债务重组的第一步,“比特”就不会存在被追债破产的危险,同时另一家上市公司“浙江广厦”也可以脱离互保险境。如果说这是“广厦集团”的无奈之选,那么,第二步则显然是为挽救“比特”的刻意安排。

  既然“广厦集团”已经为化解“浙江广厦”的危险花了一大笔钱,这些负债毕竟还在账面上,“广厦集团”不可能让1.933亿元就这样打了“水漂”,因此索性牺牲“宁波华能”,让“比特”轻装上阵,使它将来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融资功能。

  在2003年年报中,“比特”剥离给“宁波华能”的1.933亿元“其他应收款”,全部已经计提了90%的坏账准备,基本上已没有价值。但通过将债务和其他应收款一起剥离,“比特”就成功甩掉约1.933亿元的债务,又剥离出等额的不良资产。

  “比特”当然受益匪浅,“宁波华能”却承接了1.933亿元的债务,和接近于零价值的其他应收款”。不仅如此,“宁波华能”一款网络游戏还将与“比特”的不良债权置换,可谓相当委屈。

  
  
  
  严健军的得与失
  
  因此,这桩债务重组最终吃亏的还是原股东“上海盈科”和“上海创立”。这两家上海公司在接手“宁波华能”的价格虽未披露,但当时“比特”的危机远不如目前深重,收购价格应远高于15万元,那么这两家上海公司为什么会同意这桩明显吃亏的交易呢?

  “上海盈科”和“上海创立”不是资本市场上的新手。它们都是上海泰裕集团旗下企业,后者以二公司之名,曾染指海虹控股(000503)、金花股份(600080)、石油龙昌(600772)、金德发展(000639)等多只股票。目前,“上海盈科”还是海虹控股的第四大股东;“上海创立”分别是金花股份和石油龙昌的第六大股东和第五大股东;目前漳泽电力(000767)的第七大流通股东上海科联投资,也是上海泰裕集团旗下企业。

  上海泰裕集团是上海致达科技集团的姊妹公司,其幕后控制人是严健军。2001年,36岁的严健军以5.5亿元身家,与后来因问题贷款而名震香港和内地的周正毅同列福布斯百富榜第91位。这位以应用软件起家的年轻富豪,据说鼎盛时期,上海证券交易场所中45%的显示屏是他的产品。

  有两种可能让这两家上海公司将股权低价转让:一是如一些内部人士所说,这两家上海公司在入主“宁波华能”后,根本就不能控制“比特”,“比特”与“广厦集团”的债务重组没有任何障碍,“宁波华能”变成一文不值的破烂,两家公司都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拱手相送。

  另一种可能从“比特”的其他应收款能得到一些解释。2003年年末,“比特”的其他应收款达3.8亿元之多。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产生巨额的其他应收款,最大可能就是大股东占用。如果这样,那么“上海盈科”和“上海创立”的损失可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大,因为它早已得到了补偿。
铁三铁三铁定三板.
铁三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074
精华: 1
发帖: 167
在线时间: 283(时)
注册时间: 2007-04-27
最后登录: 2015-05-31
沙发  发表于: 2010-04-11   
楼忠福:为富二代的成长埋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11月09日08:45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李娟


  限量版手机随意地放在桌上,旁边一堆烟头和一个老式茶缸。

  楼忠福穿了一件粉红色的衬衫,微微发福的身形,衬衫领口的三颗扣子没有系上。从他身上丝毫看不出欠债事情对他的影响。

  从去年开始楼忠福一点点陷入到丑闻中,他被曝出拖欠银行大量贷款以及民间借贷缠身。

  这并不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会犯的错误。2008年9月份,他不得不站出来,表示要在一个月内把民间资本全部处理好。但这一“处理”就是一年。更令人没料到的是,他说:“这是我为富二代成长所付出的代价。”

  为富二代埋单?

  楼忠福的身份是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多年来,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建筑工人,把广厦从一个镇办修建社,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

  2008年广厦被银行和民间债权人集体逼债,最后楼忠福被迫出面平息此事。在谈到和最大的债权人吴坚之间的纠纷时,这个年龄的人该有的平和,在他身上几乎一下子消失,“我给他几次机会解决此事,再说了,哪个民营企业资金链不紧张?”

  “借了他(吴坚)一共4.04亿元,全部还清了,他利息拿到了7480万元,这么高的高利贷,做什么投资会有这么多钱?”楼忠福显得很暴躁,一会儿的工夫就抽了半包烟,很多根烟只匆匆抽了两口就掐掉。

  “我从来没有见过吴坚,这些事情,都是在我儿子开始掌控企业后出现的问题。”他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为富二代的成长代价埋单而已。”

  2002年,广厦集团发生人事变动,楼忠福的大儿子楼明出任广厦集团总裁,同时,广厦集团更名为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我给他开过一个最大的口子。在他上任的时候,我说,如果企业资金实在调头调不过来,可以临时"掉寸头",尺度不许超过8000万元。”楼忠福告诉记者。

  这个尺度最后成为广厦整个资金链危机的导火索。“后来,我就感觉不好。传闻很多,但实际情况也不了解。”楼忠福说。2006年11月6日,楼忠福复出,开始兼任广厦控股的总裁。

  到2007年6月底,广厦控股的民间融资余额已经累计达到3.774亿元。“2004年银行贷款余额是70亿元,现在差不多80亿元左右。”几乎不假思索,他就随口报出了数据。

  这个时候,楼忠福和记者已经熟络了起来,他像是忘记之前所说的:“事实上,前不久我在飞机上见过一次吴坚,但是我没有理他。”

  八面玲珑还是随意率真

  楼忠福的生活就是一部活脱脱的富豪剧本。“飞机我一定要坐头等舱,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他对自己好得让人不可思议,几乎每天都住在宾馆的豪华套房里,家里富丽堂皇的别墅一年都住不到两次。唯一还“忠于原著”的是他的胃,“就喜欢到杭州龙井路一带吃点家常小菜。”

  没有人规定富豪的生活一定是怎么样的,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在他深陷债务纠纷的那段时间,他却频频出现在各项慈善活动中。几乎每一年,他都可以抱回一个慈善类的大奖,在每年关于慈善的排行中,他的排名都非常靠前。 “我并不是想留一个好的名声,或者想贷款容易些。对我来说,要先做企业家,再做慈善家。那点债,不算什么。”楼忠福表示。

  “我不懂这些场面上的应酬,自己的生活怎么舒服怎么来。”面对沽名钓誉的指责,楼忠福表示,自己是个生活随意的人。

  他说:“昨天穿了一件紫色的衬衫,我喜欢亮色的衣服。这些衣服都不便宜,喜欢的我就去订做十几二十件。”

  事实上,在浙江的官员眼中,楼忠福一向都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形象。而且,他也为广厦挖来不少官员,这几乎已经成为广厦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像现在广厦天都城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何勇,广厦控股执行总裁郑可集都是官员下海的典型例子。仕途可谓一帆风顺的郑可集2001年意外地跳槽到了广厦,其后,郑可集发展迅猛,在一次年终大会上得到楼忠福亲手赠与的18万元巨额奖金。

  但面对采访的他显得非常率真,在说到愤怒处还不由自主爆粗口。在谈到性格中有矛盾冲突一面的时候,他还会表示自己的星座是双鱼座。

  对于什么时候准备再放权的问题,楼忠福表示:“快了,等火候到了,但还不是今年。”
铁三铁三铁定三板.
铁三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074
精华: 1
发帖: 167
在线时间: 283(时)
注册时间: 2007-04-27
最后登录: 2015-05-31
板凳  发表于: 2010-04-11   
 广厦集团成为★ST比特的最大债权人后,可将上海泰裕所持★ST比特的股权一并收入自己囊中,进而影响★ST比特的经营活动,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利益

  广厦集团实际控制人楼忠福以11亿元个人资产名列胡润版中国内地百富榜第76位,若让他拿出1.3亿元投资,当不会让人太过吃惊,但慷慨地拿出1.3亿代人“埋单”,事情也许就不会那么简单。

  2004年1月5日,比特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621,★ST比特)公告称,公司日前收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的通知,截至2003年12月30日,农总行营业部享有的对★ST比特共计1.8亿余元本金和相应利息的债权中,尚余5000万元本金和少部分利息的债权,其余债权转入广厦集团。

  分析人士认为,楼忠福此举纯属被逼无奈,因★ST比特重组一年未有起色,楼忠福旗下上市公司浙江广厦(600052)与★ST比特的担保就将成为一颗定时“炸弹”,楼忠福此次代人“埋单”,只是为了保住浙江广厦。

  泰裕系无功而返

  2002年11月29日,★ST比特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宁波华能租赁公司的股东将全部公司股权转让,受让方为上海盈科资产管理公司70%、上海创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0%。宁波华能仍然是★ST比特的第一大股东,但实际控制人已变为上海盈科与上海创立的母公司上海泰裕集团。

  泰裕系的资本运作能力早为市场所知,上海盈科是正虹科技(000702)的第五大股东,海虹控股(000503)的第三大股东。上海创立是金华股份(6000080)的第六大股东,正虹科技的第十大股东,石油龙昌(600722)的第五大股东,还是代办股份清远建北(400003)的第三大股东。

  进入★ST比特之后,泰裕系在其组建了一个充满资本色彩的管理层。董事长由宁波华能的总经理吕邦柏出任,吕曾任职于华泰证券;总经理由孙斯惠担任,孙曾就职于华夏证券;董事会秘书刘济东由上海盈科的总经理出任,刘曾经是天同证券的研究员;董事解天骏曾经是国泰财务管理公司的副总;董事吴伟曾经就职北京证券。

  泰裕系虽也一直想努力保住★ST比特,但经营企业毕竟非其所长,这群所谓的“资本精英”并没让★ST比特起死回生,反倒越陷越深。

  楼忠福图谋京城地产

  广厦集团怎会如此好心替一个濒临退市的公司“埋单”?分析人士认为,广厦集团所图是要接手★ST比特这个壳,好顺利进军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此前,“土地开发建设和经营,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物业经营与管理,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经营”已悄然写进?ST比特的经营范围,而在2003年第三季财报中还无此四项。

  早在1999年,广厦集团试水北京,控股了建设部下属的北京中地建设开发公司,但是初战并不理想。

  随后,广厦集团在北京成立了全资的京都置业公司,专事房地产开发。2002年年初,京都置业在北京赢得了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0亿元的“天天朝阳”项目。

  2002年5月11日,广厦集团重组北京建工集团旗下的北京市建工集团二建公司,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二建)。重组后的二建注册资本金为6000万元,其中广厦集团以货币形式出资3360万元,占56%;北京建工集团以实物形式出资2040万元,占34%;其余为经营者群体入资600万元,占总股本的10%。北京二建成立于1953年,是具有一级施工资质的总承包企业。

  被迫接壳

  但有分析认为,广厦集团此举实属逼上梁山,是为了保住广厦集团控股的另一上市公司浙江广厦。

  早在2001年4月,浙江广厦和★ST比特签订了《互保协议》。2002年11月16日,浙江广厦又为?ST比特向农总行1亿元授信贷款提供担保。同日,宁波华能将所持?ST比特全部3396.9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22.6%)质押给浙江广厦,作为反担保。

  但至2003年9月30日,★ST比特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仅有0.21元,宁波华能用于反担保的3396.9万股法人股账面价值也不过713万元。

  如果贷款到期后?ST比特无法偿还,浙江广厦将被迫承担连带责任。在反担保财产账面价值仅为713万元的情形下,浙江广厦只能对其余担保计提坏账准备。

  而目前浙江广厦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每股亏损0.09元。这对于浙江广厦的经营现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广厦集团只好硬着头皮出面承接农总行对★ST比特的部分债权。

  广厦集团成为★ST比特的最大债权人后,可通过债权和反担保的链条,将上海泰裕所持★ST比特的股权一并收入自己囊中,进而影响★ST比特的经营活动,控制★ST比特偿债时间,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利益。

  序幕开端

  资深投行人士分析认为,广厦集团承接农总行债权的行为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走出这场危机,★ST比特最终要么还债,要么经营好了以后补偿。

  如果广厦集团对★ST比特进行资产重组,则可能仿效★ST小鸭(000951)通过定向增发股票换取置入资产的案例,绕过要约收购限制,将对★ST比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从而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此后,广厦集团则有可能将房地产建筑与开发等资产置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不但会有较好收入来保住壳资源,而且还能恢复筹资功能,偿还应付广厦集团的债务。(徐任重/财经时报)
铁三铁三铁定三板.
铁三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074
精华: 1
发帖: 167
在线时间: 283(时)
注册时间: 2007-04-27
最后登录: 2015-05-31
地板  发表于: 2010-04-11   
如果广厦集团对★ST比特进行资产重组,则可能仿效★ST小鸭(000951)通过定向增发股票换取置入资产的案例,绕过要约收购限制,将对★ST比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从而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铁三铁三铁定三板.
gml---3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4078
精华: 5
发帖: 1144
在线时间: 2577(时)
注册时间: 2008-04-19
最后登录: 2016-02-29
4楼  发表于: 2010-04-11   
400035 ...  v good
gml---3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4078
精华: 5
发帖: 1144
在线时间: 2577(时)
注册时间: 2008-04-19
最后登录: 2016-02-29
5楼  发表于: 2010-04-11   
比特3    深度...深度分析......
gml---3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4078
精华: 5
发帖: 1144
在线时间: 2577(时)
注册时间: 2008-04-19
最后登录: 2016-02-29
6楼  发表于: 2010-04-12   
退市解决100%  ,退市100%解决!!!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