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渡桥,是不见于户口门牌的地名,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中段)与三民路汇合的中心地带,桥虽不见桥名尤存。对于“六渡桥”最早的记载,是在清道光二年即1822年范锴所著的《汉口丛谈》一书,书内对当时汉口“坊市街衢”,“大略纪之”。在书的一首《汉口竹枝词》中写到:“妾似垂丝牵不断,郎如飞絮任斜飘,人都说是伤心树,怕上春风六度桥”。此“度”虽非彼“渡”,但这里六度桥就是现在六渡桥的前身。先前有传说,六渡桥是因原来玉带河上渡桥得名,或曰此处有六渡桥供路人河上行走而得名。在《汉口丛谈》中对于玉带河有这样一段描述:“河上木桥横跨,或相距里许,或半里许,在在有之。”书内所列桥名多达30。这些桥名有的是吉利一类的,如多福桥、万寿桥;有的是风景一类的,如卧龙桥、飞虹桥;有的是姓氏类的,如赵家桥、燕家桥,等等。这些桥望文生义,不难理解。但有的却是含有宗教意义的庙名一类的,如因玉皇阁(今利济路中段)而得名的玉皇桥,因宝林庵得名的宝林桥,六度桥也是因附近的六度庵而得名。六度庵庵名,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刊印的叶调元《汉口竹枝词》“灾异”卷中也出现过,叶调元在一首诗中自注:“自上堤自在庵至下堤六度庵、会馆约十余所,雕墙好宇,悉付风涛,神像落水,以绳系之。”加上六度一词本身就是佛家语,按“六度”即六波罗密,是“度彼岸”的意思。因此,六度桥因庵而非桥得名应是确信无疑。
今天的六渡桥是三民路一带以前的地名,三民路虽是1928年就有,即使到了40年代,人们在习惯上仍用六渡桥为地名,由于六渡桥三字仅凭口传,不见正式文字,因此在收信与发信中“六渡”二字曾有不同的同音字的写法,“度”本是多意字,如要表达“过”意,在古文中与“渡”通用。“六渡”二字,经长期使用才固定下来。
六渡桥,位于中山大道的中心,是老武汉的商业核心区。
“没有到过六渡桥,就等于没有到过汉口”,这句话是六渡桥商业区曾经繁华的写照。
直到十年前,六渡桥依然是武汉商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段。附近以六渡桥百货为龙头的一批商业企业,再加上蔡林记、福庆和、老万城等一批餐饮老字号,门前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然而近年来,在城市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中,六渡桥变得沉寂起来。而其在汉口的商业地位也开始让给一些新崛起的商圈。
作为老汉口的中心,其昔日的繁华就任由它如此衰落下去吗?近来,江汉区政府明确提出,“整合商业资源,优化交通环境,激活六渡桥市场潜能,增强传统商业中心的竞争力。”随着温州城、时代美博城、“库玛”、IT-ONE等新的商业形态在六渡桥的落脚,六渡桥又开始重新焕发出一丝生机。
曾经的六渡桥是汉口的绝对繁华地带。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以六渡桥为中心的汉口中山大道商业区,曾经演绎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这段黄金宝地上,*****着四季美、蔡林记、福庆和、老万城、德华酒楼、老会宾、鸿记酒楼、谈炎记等一批餐饮老字号企业,还有六渡桥百货、利济商场、工艺美术大楼、中心百货等大中型商场,这些国营企业、老字号企业,在当时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是江城市民购物休闲的主要去处。
直到1996年,当时与武汉商场、中南商业大楼、汉阳商场并称“武汉四大商场”的六渡桥百货商场,依然位居“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第三十九位。继而,1997年六百集团股票在深圳挂牌交易。
然而,六渡桥的衰落来得太快。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的全面放开,原来在计划经济年代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国营企业、老字号企业,其优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变为劣势,特别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僵化,导致这些企业经营困难。
随着六渡桥商业区的衰落,外界给了六渡桥一带一句评语:“商业空心化。”
武汉中心城市快速拓展,形成了汉口解放大道商圈、武昌中南路商圈、武昌徐东商圈,它们削弱了六渡桥商圈的吸引力,取代了六渡桥的商业地位。
随着城市规模的向外扩张,汉口片区整个城市建设、商业布局和居住人口都在向北转移,使得六渡桥老城区逐步形成了“空心化”。加上周边新型、大型超市的崛起和遍布大街小巷的连锁超市抢占市场,使六渡桥地区的商业失去了原有的消费群。
然而,在武汉,“六渡桥”就像“汉正街”、“江汉路”一样在人们心目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六渡桥名号的影响力很大。而且,作为老汉口的中心,在六渡桥一带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旅游资源,如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留下的铜人像与“三民路”、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六渡桥似乎不应该就此沉沦。
上世纪末,“六百”改组,桥东商厦几易其主,莱雅、正盛先后败走此地。2002年,江汉区“搬”来温州商人夏宏荣,破解六渡桥逢商必败怪圈。
夏宏荣改单纯商场为“门点加写字楼”的复合式市场,主营美容美发。原本空旷的商场,隔成了一间间小商铺,既办公,又可即时配送。
温州城招商重点在外地,成都有个老板生意做得很大,夏宏荣3次登门拜访,邀请他来汉考察。成都老板自己过来,还带来朋友投资。
市场启动初期,夏宏荣将一楼的面积定为每平方米40—50元,是附近临街门面的1/4,且租3个月送6个月,加送临街广告位。加上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联手“放水养鱼”,商家由2002年开业初期的50多户发展到250多户,打造出六渡桥“美丽经济”核心板块。
从江汉路佳丽广场至友谊路,以中山大道为中轴,江汉区以“美丽经济”为龙头,重振1平方公里六渡桥地区繁华之景。
据悉,“美丽经济一条街”将以“温州城”为龙头,在300米长的前进一路两侧,汇聚近百家商企,连同刚刚正式开业的“时代美博城”,共同打造高规格、高档次的华中最大的美容美发用品交易中心。
六渡桥一带目前已扎堆*****500多家与美容美发有关的商户,市场辐射中部地区80多个城市,年交易额已有20多亿元。江汉区美容美发产业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行当也由过去简单的“剃头”,演变成一条包括美发、护发、美容养颜、劳务服务、器材物资配送、教育培训、包装印刷等内容的完整产业链。区委、区政府将其定位为“美丽经济”、“朝阳产业”,吸引各地投资商纷至沓来。
随着六渡桥库玛服装交易中心、武汉电子广场的相继建成,以及崇安片、八元里片旧城改造、花园式停车场和“三民文化广场”的打造,六渡桥将比昔日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