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刘姝威:现在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核心技术的比拼,财务质量等问题在她心里已经退居其次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7   

刘姝威:现在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核心技术的比拼,财务质量等问题在她心里已经退居其次

刘姝威则认为,现在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核心技术的比拼,财务质量等问题在她心里已经退居其次



刘姝威则认为,现在财务质量等问题在她心里已经退居其次,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核心技术的比拼,并认为现在监管部门、广大投资者、财经类媒体等对上市公司给予了更为严格的监督,与十年前有了质的区别,且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有博客,甚至有了微博,她觉得民间监督已经不存在什么障碍。


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0-12/07/content_67030.htm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沙发  发表于: 2010-12-07   
正如证监会前副主席朱利所说,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既是两种体制相互较量、且逐渐表现出市场体制占据上风的擂台,也是两种体制实现磨合、协调和平稳接替的平台。如果没有资本市场,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可能难以避免“休克疗法”的命运。



“硬碰硬”生下的孩子先天不足

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有句名言,“我国资本市场是‘硬碰硬’地从计划经济中发展起来的,我们既得益于它,也受制于它。”

“硬碰硬”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按照通常的理解,一则用来形容余地之逼仄,二则用来形容任务之艰巨。逼仄和艰巨,的确是我国资本市场在不短时间内的生存状态。

“硬碰硬”的一个直观表现,就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基础,其实是先天不足的。书上说,资本市场是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股份制和信用制度发展的产物,而对我国这样的转轨经济体而言,资本市场萌芽的土壤,除了第一项指标勉强合格以外,其余均不达标。

在这样的国情下,资本市场发展“一步到位”并无客观基础和条件,事实上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必须提出很多符合国情的阶段性安排,这是“受制”的一面。

言及此,很多人会联想到股权分置问题。朱利回忆说,这主要是为了在意识形态争论较为尖锐的情况下,解决资本市场和股份制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问题,“先把孩子生下来”。“股权分置绝对是尊重国情的安排,那时候民营企业不多,带有私营经济性质的主要是个体户,国营企业引入社会公众持股,这是多大的事情?不搞股权分置,就根本没有可能搞改制上市,就没有试点可试。连市场都搞不起来,还谈什么尊重规律?”证监会前副主席高西庆也说过,“不是应该是什么,而是怎么能够通过”。

资本市场“为国企脱困服务”也是同理。证监会早期工作人员证实,这个提法确实执行了一段时间。“上海深圳吃肉,其他地方要喝汤。发行上市服务国企,才能调动各种积极性,认可资本市场是个好东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股份制试点是在国企先行一步,国企的规范改制是示范性的,总要给社会做出一个样子,其他所有制的企业才能跟进。”当时,个别地方实行一家上市公司背一家亏损国企的做法,也有包装上市、剥离上市之后,大股东“反攻倒算”的情况。这在后来演变成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大股东侵犯上市公司独立法人财产权的巨大无奈。

“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规律,却有繁而又繁的国情。事实证明,这类带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安排,在特定时期起到了将资本市场顺利、平稳“导入”转轨经济的作用,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板凳  发表于: 2010-12-07   
 新起点上走向成熟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已到弱冠之年,登堂入室而体犹未壮。总的来看,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大大提升,市场体制、产品和要素比较齐备,资源配置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但在运行机制、法律制度、诚信文化、参与主体和监管体系等方面,相比成熟市场还存在较大差距。
  更现实地看,资本市场本领域和相关领域内的改革工作——“好改的已经改得差不多,不好改的确实非常不好改”——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反映在国情与规律的关系上,就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以“圈钱”、“三高”、退市争论为代表的,市场约束强化与市场主体运作规范化程度不高的冲突进一步显现;比如,以内幕交易、“老鼠仓”为代表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市场主体频繁出现失信行为的冲突日益加剧;比如,市场稳定发展与外部环境因素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应当说,很多我们看来存在于资本市场的问题,其实都是转轨期经济社会问题在资本市场的反映。在这个阶段,应该如何处理好尊重国情和尊重规律之间的关系呢?
  “我国资本市场和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有不同的地方,我们讲这是中国特色。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靠在中国特色这个提法上,就不用去解决好多问题了。成熟市场是在配套机制已经基本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们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当中,建立了市场制度,我们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缺乏成熟的市场文化。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资本市场发展和好多社会其他基础配套制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就是我们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尚福林对目前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特征的一个很好概括。
  他强调,“我们讲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就是要尊重规律——而规律是人不能创造的,人只能认识规律、服从规律……在这个市场上,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认识资本市场的规律,要认识中国市场的规律;要认识市场的普遍规律,还要认识中国市场的特殊规律。”
  特别是在改革攻坚期内,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必须要坚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和基础性制度,同时积极培育自觉性的市场机制,不以“国情”讳言“规律”。2008年,在市场持续下跌的过程中,证监会没有进行行政性的“托市”、“救市”,而是立足完善制度、培育机制,推动了大宗交易和增持、回购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方今,我们所推动的发行体制改革,也带有这样的特点,应该予以继续坚持。
  同时,制度的安排、机制的培育,也要密切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在这方面,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新三板、国际板的筹备,规范化并购重组的推进,提高内幕交易打击力度,乃至市场化退市制度的推出等,都是意义重大的举措。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地板  发表于: 2010-12-07   
在国情和规律之间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0-12/07/content_67029.htm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