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中国目前各类“饭碗”的分析
sgxing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067
精华: 70
发帖: 3625
在线时间: 4806(时)
注册时间: 2007-03-19
最后登录: 2019-03-16
楼主  发表于: 2011-01-27   

中国目前各类“饭碗”的分析

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种“饭碗”呢?
——“金饭碗”。国家级公务员和省、市官员所端。
——“银饭碗”。省(直辖市)级公务员和市、县(区)主要权贵们所端。
——“铜饭碗”。市级公务员端着。
——“铁饭碗”。县(市、区)级公务员端着。虽然会生锈,但不大容易摔破。
——“石饭碗”。乡(镇)公务员端着,虽然笨重粗糙,但不管怎样还是蛮结实的。
——“泥饭碗”。这种饭碗不仅土气,而且随时会消解,几十万大学生村官们端着。他们虽然是按照公务员的程序、标准招考进来,但与国家各类工作人员相比,压根没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可言。
——“钢饭碗”。这种“饭碗”硬气,国家级公共服务业组织(中国人习惯叫“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端着。
——“铝饭碗”。合金铝制成,不生锈不变形。省一级公共服务业组织的工作人员端着。
——“瓷饭碗”。陶瓷烧制而成,虽然好看,但不小心会摔碎。市级公共服务业组织工作人员端着。

——“木饭碗”。一般木制品,稍有不慎会掰裂。县(区)级公共服务业组织工作人员端着。
——“骨饭碗”。骨头粗制而成,虽然不体面,但比起“泥饭碗”好了许多,常小心使用终能盛点充饥食品。乡(镇)级公共服务业组织工作人员端着。
——“皮饭碗”。不是用树皮,而是用“牛皮”精制而成,能大能小,能软能硬,可圆可扁。由垄断行业、央企管理层人员端着。
——“竹饭碗”。身轻质差,“营养汁”经常漏掉,仅能盛一些干硬、营养价值不高的食品充饥。各类企业一线员工端着。正因为这种“饭碗”身轻如叶、携带方便,便可随时云游四方。
——“纸饭碗”。能勉强盛点无汁的食品,如果使用质量稍微高点的纸精制而成,也可勉强盛点带汁的营养食品。由各行业哪些如同任宗毓老师的数以万计的临时工作人员捧着,必须小心翼翼的使用,不敢有半点马虎,否则会被旋风卷走,或被雪水浸成纸液。
——“草饭碗”。一看便知,布衣草民所使用的草织“饭碗”,“五客”(政客、刀客、剑客、食客、星客)们也不屑一顾。这种“饭碗”粗糙、软弱,和“竹饭碗”一样,油水早已漏掉;也和“纸饭碗”一样,不仅要谨慎使用,更要看“老天爷”脸色盛食。和纸所不同的是,没有食品可盛时,便用立锥之地支撑全家几代人生计,能折叠悬挂,经得起“蹂躏”。
通过对“精制”的15种(再细分,还能分出若干类型)“饭碗”的简单分析,不难看出,社会分配的基本公平该是何等重要。

有权威专家最近在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目前收入差距(其实是“饭碗”质量差距)扩大不是市场化的错,如果完全由市场调节,收入差距就不会这么严重,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还讲到民工(端“竹饭碗”的人)工资长年不变,要民工和资本谈判;讲到应该限制工作时间、规范劳动条件,强制企业为民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讲到政府在推卸责任,等等。
不错,这些是目前中国15大“饭碗”质量差距悬殊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