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楼主商讨:
关于即将推出的新三板一揽子改革方案,恰如楼主所言,包括“40+43”捆绑于一个交易系统、突破公司200人限制、个人投资者准入、做市商制度、融资机制(包括退市公司借壳重组)等在近期的各种媒体中都有谈及,现基本可猜其一二。但唯独没有谈到新的交易制度倒底是啥样儿?是如同主板那样的连续交易,还是继续维持现在三板的“预揭示一次性成交”模式?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按常理,既然改革后的新三板将允许个人投资者入市(不管其准入门槛有多高),并且将引入做市商制度,那么应该可以预期:这些改革新措必定是建立在连续交易之基础上的,或者说搭建“连续交易”的平台是实现新举措的前提条件。那么再进一步假设:既然是连续交易,同时老三板(“40”开头)公司与园区公司(“43”开头)又在同一个交易平台进行股份转让,那么我们同样可推测:一个交易平台不可能有两种交易方式,也即:园区公司实行连续交易,老三板公司当然也实行连续交易。
寻其上述研判思路,尽管近期媒体始终未谈及交易方式,但我们同样可得出结论:老三板公司(两网+退市)在新三板改革方案推出之后将享受“连续交易”的国民待遇(指与场内市场交易一致)。这也似乎印证了监管层一再回应华山等人士的“老三板问题将在场外市场建设中一并予以解决”(这里是大概意思,并非引语)的初衷。
再推测下去,如是连续交易的话,园区公司将实行全天候(五天)的连续交易,而作为老三板公司,将继续保留原“一、三、五”天制的交易方式,不同的是将实行连续交易。人家园区公司是新三板拉大旗的,俺们老三板公司是“人渣”股、“僵死”股,体现在交易方式上,想必这些区别还是必要的。
对此,楼主有何高见?
谢谢了!
[ 此帖被xczfy在2011-03-22 23: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