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董登新:B股市场该尽快关闭
atmgz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2169
精华: 7
发帖: 646
在线时间: 1763(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8-01-16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0   

董登新:B股市场该尽快关闭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山高路险 从 政策法规 移动到本区(2011-06-23)
  
编者按:近期诸多利空因素引发了B股市场近期的暴跌,也再度引起了投资者对B股命运的关注。武汉科技大学的董登新教授一直致力于A股市场制度建设的探讨,他的观点值得大家参考。
  中国B股市场从诞生开始,命中注定就是一个“怪胎”,它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关闭B股市场已无任何技术和制度上的障碍。
  B股市场是“外汇零储备”的无奈之举
  回顾B股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更明确地看清其未来。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中国外汇资金十分短缺、外汇零储备。直到*****底,中国外汇储备才只有区区三、五十亿美元。正是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为帮助本土企业从股市上募集到外汇资金,国务院决定在中国境内两家证交所分别增设两个B股市场。
  B股市场的股票面值统一规定为1元人民币,并采用外币来进行标价、交易和结算,其中上交所的B股采用美元标价、交易和结算,深交所B股则采用港元标价、交易和结算。为了区别于A股,B股也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或叫“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发行人只能是在中国大陆注册的本土企业,B股投资者只能是境外投资者。
  1992年2月21日,上海电真空B作为中国第一只B股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同年2月28日,深南玻B作为深交所第一只B股也正式挂牌交易,这标志着中国B股市场的诞生。此后,B股市场经历了大约5年左右的初创期与扩张期,并在最初两年一度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股市。然而好景不长,自1999年起,B股市场开始人气涣散,完全丧失了融资功能。实际上,这是B股市场走向末路的第一个征兆。
在庞大外汇储备面前,B股市场“垂死挣扎”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开始迅速增长,来华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我国外汇储备节节攀升。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1年,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B股市场越来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为了拯救人气尽失的B股市场,国务院决定向境内居民个人开放B股市场。2001年2月21日,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境内居民个人投资境内上市外资股若干问题的通知》。由于这一重大利好刺激,B股市场瞬间出现“回光反照”的现象,展开了一轮短暂的“牛市”行情,但3个月后,B股重归熊途。不过,其间B股市场始终没有恢复融资功能。这再次表明中国B股市场确实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再可能有任何重生的希望。
  2005年7月,中国启动第一轮汇改,人民币开始大幅升值,这对B股市场进一步构成制压。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大。至2011年一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3万亿美元。
  如果说,20年前我们被迫推出以外币标价的B股市场,是为了将境外的外汇资金“引进来”;那么,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即将推出人民币标价的国际板,则是为了让境内外汇资金“走出去”。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关闭B股市场,推出国际板,并用人民币“统一”我国股市。
  国际板采用人民币标价,这是一国货币天生的“排他性”所决定的,也是大国地位与尊严的体现!试问:在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两种货币同时报价、交易和结算?正因如此,我们才说采用外币标价的B股市场只是一个“怪胎”。然而,今天居然有人稀里糊涂地主张国际板应采用外币标价,这显然不是无知,而是天真!
 B股转入国际板不可行
  目前,沪深B股市场共有106只股票挂牌交易,其中,21只B股的每股净资产已跌破面值;40只B股的未分配利润为负数;58只B股今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不足1分钱。在106只B股中,只有晨鸣B属A+B+H股,85只属于A+B股,其余20只属纯粹B股(即总股本全是B股,没有A股或H股)。

有人离谱地主张,将B股转入国际板。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很糟糕的馊主意,因为上交所即将推出的国际板,其挂牌对象只能是世界一流的外国大企业,而且至少应该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外国大企业,而B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全是本国企业,更谈不上世界一流,因此,B股市场所有企业都没有资格进入国际板挂牌。
  顺带说一句,有人鼓吹让红筹股来国际板挂牌,这大概也是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与自私。实际上,红筹股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外国企业,更何况它们也不是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因此,红筹股也没有资格进国际板挂牌!不过,红筹股可以采用A+H方式回归A股挂牌,就像紫金矿业一样,但不能进入国际板行列,以免破坏国际板的本色和纯洁性。


 彻底关闭B股市场的三种路径
  笔者认为,关闭B股市场,在操作上十分简单,大体可采用三种不同路径让B股消失。在具体操作时,最好选择弱市低位,先让全部B股永久性停止交易,然后,再按以下三种不同方式处置全部B股。
(1)85只A+B股及1只A+B+H股:采用“增发A股+回购并注销B股”模式。即按1:1等量增发A股,用以回购B股,然后注销全部B股。也就是说,通过定向增发A股,由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机构投资者以部分现金或部分资产的出资形式帮助公司共同回购B股,并以1:1的比例直接将B股转换为A股,这部分股份的最终持有人只能是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机构投资者,锁定期为12个月。
  (2)对20只纯粹B股中的绩优者采用“先私有化+后回归A股”模式。即选择财务状况好、业绩优秀的B股,由公司大股东掏钱,或吸纳新的战略机构投资者出资,帮助公司首先完成对B股的私有化收购,然后,再回归A股市场重新申请IPO。
  (3)对20只纯粹B股中的绩差者采用“完全私有化”模式退出股市。即对于那些业绩较差、而且不符合A股IPO条件的纯粹B股,由公司大股东或公司自己掏钱收购,对B股实现完全的私有化处置,彻底退出中国股市。当然,这类公司在私有化之后,经过重组等条件成熟后,也可以再进入A股市场重新申请IPO。
  最后建议决策层尽快关闭B股市场,切莫久拖不决,贻误战机。毕竟做为中国股市中的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早已失去融资和再融资功能的B股市场毫无任何“利用价值”,投资者对这一缺乏生机的狭小市场都已丧失了信心。
百年魔怪舞翩跹!
张工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0349
精华: 36
发帖: 829
在线时间: 647(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18-01-30
沙发  发表于: 2011-06-20   
毕竟做为中国股市中的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早已失去融资和再融资功能的B股市场毫无任何“利用价值”,投资者对这一缺乏生机的狭小市场都已丧失了信心。
----------------------------------------
这个浑旦“教授”!
(本帖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任何人据此信息买卖风险自负)
大林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771
精华: 59
发帖: 4654
在线时间: 421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19-07-17
板凳  发表于: 2011-06-20   
近乎汉奸
njzlshw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5207
精华: 0
发帖: 608
在线时间: 247(时)
注册时间: 2008-11-19
最后登录: 2018-02-01
地板  发表于: 2011-06-20   
不为政府有利用价值的就抛弃放弃打压摧毁,就是董之类“怪胎”论的理由,一切和人民为敌是它们的罪恶面目,执政党何尝不s呢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4楼  发表于: 2011-06-20   
B股三种命运悬念:回购 合并A股还是国际板?
创建近20年的B股市场再次行至命运的关键时分。
  近两月来,在国际板明确人民币计价、海外中资概念股被逼空背景下,曾幻想着借国际板推出而上位的B股市场再次如临末日。
 相较4月15日的329点年内高点,上证B指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大跌近25%。此前B股从今年4月的高点一路下行。6月9日,B股市场遭遇突然跳水。当日上证B指以278.81点小幅低开,午后突然大幅下挫,尾盘以接近全天最低点256.91点报收,较前一交易日大跌7.90%。深证B指跌幅也超过3.5%。当日,14只B股跌停。
  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朱南松告诉财新《新世纪》,相对国际板推出而言,海外中资概念股被逼空是引发近日B股暴跌更直接的原因。6月9日,美国最大的非银行券商盈透证券宣布,由于担心一些中国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行为,当周起已禁止客户以保证金方式买进部分中国公司股票。此后,美国又有两家券商限制交易中资公司股票。受此影响,中资概念股的股价在最近几个星期内大幅下挫。目前美国证监会已展开针对性调查,今年有5家中概股被除牌,21家遭停牌。
  不过,这仍然是短期原因,B股“鸡肋”多年,命运去向才是决定未来价值的根本性因素。是被赎回注销、还是有希望和国际板合并,又或与A股合并?至今仍存在不确定性。
  B股的“投资”价值一直不容小视:从2008年11月至今年3月,B股指数累计涨幅达到199.11%,同期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涨幅只有56.49%和88.67%。
  6月15日,上证B指收报252.13点,涨幅为0.07%,这是上证B股在一轮断崖跳水后的初步企稳,同日深证B股指数收报696.36点,上涨0.15点,涨幅为0.02%。沪深B股表现均稍好于A股大盘。
  成败国际板
  短短两月内,B股从此前一路大涨至此番连续跳水,国际板是最大导火索。B股也成为国际板进展的风向标。
  始于2010年B股的逆势上涨,利好之一便是“国际板将以美元计价,B股市场将会被并入国际板”的预期
  长期以来,B股与A股存在巨大的价格差,折价率最高超过50%,存在明显的价值洼地。去年以来,国际板推出致使B股在重新复活的预期下逆市上扬。直到2010年四季度,A股受流动性紧缩政策的压力向下调整,B股依然走出高位震荡的独立行情。
  此间,监管当局反复讨论国际板到底用人民币还是美元计价,两种意见各有利弊,背后的推动力量也不断发言。“赞同国际板用美元计价的人希望就此顺便解决B股问题,而很多机构正是看到了这种可能,迅速杀入B股市场,引发了2010年至今年4月的一轮B股涨势。”知情人士说。
  但到今年4月中旬,监管当局的风向开始转向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同时,B股市场合并至国际板的传闻被管理层否认,由此拉开B股大跌序幕。
  4月22日起,B股市场陷入跌势,此后几个交易日,B股市场暴跌不止,4月27日创下5.33%的年内第二大跌幅。
  5月17日,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当日,B股指数在盘中大幅跳水后又大幅拉起,显示市场对B股后市出现分歧;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当日,B股指数一路低走,下跌0.56%,次日再跌3.48%;6月6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推出国际板所需的四大条件已经基本准备到位”,之后一个交易日,B股指数盘中大幅杀跌,揭开此轮暴跌的序幕。随后四个交易日,B股指数累计跌幅高达15%。6月9日走出7.9%的年内最大跌幅。
  目前,沪市B股以美元交易,如国际板引入世界500强等国际知名企业后,市场认可度将远高于当前的B股公司,“届时,分流B股资金是肯定的事实。”朱南松说,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板上市会造成B股投资者的挤出效应,这是B股受惊跳水的主因。
  国际板再生波折
  伴随着B股市场的涨涨跌跌,在各种热议中,几近“临盆”的国际板又生波折。
  6月10日,财新《新世纪》记者从监管部门了解到,国际板进程因市场低迷暂时搁置,何日重启仍需跨越人民币资本项下如何开放及监管部门协调等诸多问题。前高层已下放权利,希望各部委“继续讨论具体环节及实施事宜”。
  “监管层顾虑呼声不能太大,至少暂时别把舆论搞大。否则反而影响国际板进展。”一位接近管理层的人士说。
  中信证券副总德地立人10日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国际板推出势在必行,“但一定要选择好时机”。在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令投资者发生亏损会影响国际板市场后续发展。
  国际板缓行的背后深层原因在于部委间对有关改革的认识和交流还需要进一步加深,事关资本项下如何开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2010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超公开表示,从外汇管理的角度来看,国际板的推出在外汇管理上不存在太大的制度障碍。李超当时表示,外汇局已经就国际板前期费用的自由兑换、发行前后兑换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他说,外汇管理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类别,对中国资本项目的可兑换程度进行了初步的评估。结果显示,与世界各国的情况相较,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还不算差。
  介于当下A股的孱弱的现状,北京一位投行高管表示,证监会也希望能在“市场更容易接受的时候”推出。
  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板延缓,将再次点燃市场对B股后市的热情。理论上应该同股同权的B股正在酝酿新一轮进场良机,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三种未来
  B股市场建于1992年。早期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
  2001年,为活跃B股市场交易,B股面向境内投资人开放,一位投资公司高管表示,此举一度刺激了B股市场成交量,并造成当时一小波B股投资高潮。但此后B股市场限于尴尬。管理层没有批准B股新股上市,也少有公司提出申请,也没有批准再融资方案。失去融资功能的B股市场逐渐沦为鸡肋。
  多位受访的人士表示,B股一直以来备受指摘,处在因定位不清而致的边缘化危机。近年来B股市场在停止扩容的同时交易清淡、流动性弱,长期处于折价状态。来自国开证券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沪深市场86只“A+B”股中,59只B股折价率超过50%,占比高达近七成。
  朱南松认为,B股的未来存在三种路径:公司认购赎回、并到A股或并到国际板。
  对于第一种未来,朱南松表示,希望可以允许A、B股价差大的上市公司通过增发A股或者利用减持非限售股资金回购B股后进行注销。但金通证券分析师钱向劲表示,以上市公司回购方式注销B股,理论上可行,但不太现实。一方面目前沪深两市B股的市值已经超过1800亿元,B股上市公司未必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闲置资金用于回购B股。
  对于B股市场的其他出路——合并到A股、国际板的可能性,今年5月的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童道驰未直接回答,只是强调“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不是以外币计价的股票”。如果国际板最终确以人民币计价,客观上使得B股很难与国际板合并。但是,国际板方案重新讨论的契机,又为B股的命运带来新的可能。
  钱向劲认为,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同股同权是必然的趋势。无论哪种解决形式,B股当下的折价仍具有较大投资价值,其未来趋势乐观。
  目前的B股大跌已使市场闻到底部味道。部分私募机构已筹谋进场。朱南松15日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经过前期股价的快速下跌,B股市场做空动能已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近日该公司发行的一些与B股相关的理财产品开始受到投资者关注。他同时透露,公司层面已开始加仓B股。
[ 此帖被219320在2011-06-20 10:07重新编辑 ]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