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中国人的胃,堪称世上最大的动物坟墓!
atmgz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2169
精华: 7
发帖: 646
在线时间: 1763(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8-01-16
楼主  发表于: 2011-07-26   

中国人的胃,堪称世上最大的动物坟墓!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王敏超 从 综合信息 移动到本区(2011-07-28)
“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水里游的除了轮船不吃,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不吃,身上有毛的除了掸子不吃……”这简直疯了,简直是饮食恐怖主义。我们的生命实在太生理了,视野惟碗口大小,眼光也只有筷子长度。
百年魔怪舞翩跹!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沙发  发表于: 2011-07-27   
说到韦小宝,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那个溜须拍马、油嘴滑舌的韦小宝了。金庸在塑造韦小宝这个人物,简直直插到人入心入肺,连看客都有点怀疑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个人物?我可以坦白地说:其实历史上并无韦小宝此人。

   金庸曾在一次访谈中谈过,韦小宝在历史上并无此人。只是自己根据需要自行创建的人物而已。而且在历史上也无此人的记载,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做过的事并不是虚构的,只是并不是韦小宝做的而已。比如说杀鳌拜,在小说中是韦小宝靠机智而让鳌拜伏法。但历史并不是这样讲的,历史上是康熙和孝庄太后共同将其抓住,在牢中死去的。所以小说中的人是不可信的。

   据金庸《韦小宝这小家伙》所述:

   坦白说,在我写作《鹿鼎记》时,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在最初写作的几个月中,甚至韦小宝是什么性格也没有定型,他是慢慢、慢慢地自己成长的。在我的经验中,每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在初写时都只是一个简单的、模糊的影子,故事渐渐开展,人物也渐渐明朗起来。我事先一点也没有想到,要在《鹿鼎记》中着力刻画韦小宝关于(不择手段地)适应环境和注重义气这两个特点,不知怎样,这两种主要性格在这个小流氓身上显现出来了。朋友们喜欢谈韦小宝。在台北一次座谈会中,本意是讨论“金庸小说”,结果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用来辩论韦小宝的性格。不少读者问到我的意见,于是我自己也来想想,试图分析一下。这里的分析半点也没有“权威性”,因为这是事后的感想,与写作时的计划,与心情全然无关。我写小说,除了布局、史实的研究和描写之外,主要是纯感情性的,与理智的分析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我从来不想在哪一部小说中,故意表现怎么样一个主题。如果读者觉得其中有什么主题,那是不知不觉间自然形成的。相信读者自己所作的结论,互相间也不太相同。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这十几部小说中,我感到关切的只是人物与感情。韦小宝并不是感情深切的人。《鹿鼎记》并不是一部重感情的书。其中所写的比较特殊的感情,是康熙与韦小宝之间君臣的情谊,既有矛盾冲突、又有情谊友爱的复杂感情。这在别的小说中似乎没有人写过。韦小宝的身上有许多中国人普遍的优点和缺点,但韦小宝当然并不是中国人的典型。民族性是一种广泛的观念,而韦小宝是独特的、具有个性的一个人。刘备、关羽、诸葛亮、曹操、阿Q、林黛玉等等身上都有中国人的某些特性,但都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典型。中国人的性格太复杂了,一万部小说也写不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都不是人,但他们身上也有中国人的某些特征,因为写这些“妖精”的人是中国人。这些意见,本来简单的写在《鹿鼎记》的后记中,但后来觉得作者不该多谈自己的作品,这徒然妨碍读者自己的判断的乐趣,所以写好后又删掉了。何况作者对于自己所创造的人物,总有偏爱。“癞痢头儿子自家好”,不可能有比较理性的分析。事实上,我写《鹿鼎记》写了五分之一,便已把韦小宝这小家伙当作了好朋友,多所纵容,颇加袒护,中国人重情不重理的坏习气发作了。因编者索稿,而写好了的文字又不大舍得抛弃,于是略加增益,以供谈助参考。

   也许我们追逐的不是有没有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所看到的,一些人,一批人,一类人的缩影,我们渴求的,想拥有的,都给这个虚构的人都得到了。也是这个人塑造得太有福了,连明知道故事是虚构的,看客也眼馋了。金庸用这样的形式诠译人民心目中美好愿望的人物,但历史是不容许像忠、孝、义,还有大智慧,加上那么好运气的人存在的。也就是说在历史文献中,不管是正史或是野史也是没有相关记载的,这个只能是我们心目中乌托邦式的韦小宝了。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