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用户名
Email
密 码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找回密码
高级
我的快捷通道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下拉
注册
用户名
Email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green
■orange
■wind
■red
■purple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大菲 400046
花雕 400049
龙科 400048
隐藏
快速浏览
三板综合论坛
综合信息
维权信息
政策法规
学术研讨
老三板研究中心
第二板块
高手论市
荐股擂台
特区版块
挚友书斋
新三板/区域市场
两网历史遗留问题个股论坛
834019 大自然
400002长白
400005海国实
400006京中兴
400007华凯
400009广建
400010鹫峰
400013港岳
主板退市个股论坛
水仙A/水仙B 400008/420008
中浩A/中浩B 400011/420011
粤金曼 400012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国嘉 400017
银化 400018
九州 400019
五环 400020
华夏(鞍一工) 400021
海洋 400022
南洋 400023
宏业 400025
中侨 400026
生态 400027
金马(鑫光) 400028
汇集 400029
北科 400030
鞍合成 400031
石化A/石化B 400032/420032
斯达 400033
比特 400035
天创(环保) 400036
达尔曼 400037
汇绿 400038
华圣 400039
中川 400040
数码 400041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哈慈 400044
猴王 400045
大菲 400046
龙科 400048
花雕 400049
龙涤 400050
精密 400051
龙昌 400052
佳纸 400053
托普 400054
国瓷 400055
金荔 400056
联谊 400057
创智 400059
高能 400060
长油 400061
二重 400062
国恒 400064
大洋B/本实B/武锅B 420047/420058/420063
休闲论坛
休闲娱乐
你顶我顶大家顶!
证券软件
电脑软件
»
特区版块
»
媒体曝公民一生纳税清单:活着要缴 死还得缴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媒体曝公民一生纳税清单:活着要缴 死还得缴
使用道具┊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倒序阅读
┊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媒体曝公民一生纳税清单:活着要缴 死还得缴
http://finance.ifeng.com/news/macro/20111227/5332599.shtm
个人篇
从生至死 一位公民的纳税记录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一篇长文的开头就告诉我们一句大真话:在
现代
社会,除了有意仿效鲁滨逊式的生存方式之外,要试图寻找一个脱离税收影响的空间是徒劳无益的。
是的,纳税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孔不入,无论是你的收入,还是消费、投资都是课税点。从纳税的原理上,只要有经济行为,政府就能征税。
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那句“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征税是确定无疑的”几乎被奉为真理而在西方社会广为流传。
其实,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在中国现有的税制格局下生存,谁都能说出一两句名言来,例如: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只有征税是确定无疑的。又例如,活着要纳税,死了还得纳税。
那位叫R·A·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学家,他告诉政策制定者说,政府要征税,可以在资金的流动中,即流转税;或者在流入口,即所得税;或者在流出口,即支出税;甚至,静止的资本也可以收税,即财产税。
那么,这些我们缴的税,我们真的了解吗?
税赋的转嫁
年初,网上一篇名为《月入万元“最高”税负多少》的热文在网上流传。网友晒出个人账单:“月收入1万,要缴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38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元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及28%各种杂税共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我心里一惊:这说的不正是我吗?我也月入一万,也月月光,我的6600元也以税收的方式被花掉了吗?这断然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果设置税制的人知道我的赚钱生活如何充满血和泪,他自然可以理解我的心情。
原来有人比我更着急,一位记者很快找到专家算了笔账,得出结论说:即使极端情况下,可支配收入全部用来购买税率最高的卷烟,缴税最高大约4698.4元。
万幸,我不吸烟,我的税负大概不至于高至4698.4元。但我的朋友嗜烟,他纳税大概要比我高。我算了一下,假设他每周花100元买一条烟(超过70元/条称之为甲类卷烟,税率达56%),需缴纳14.5元的增值税,48.46元的
消费税
,6.67元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三项相加,共需要缴税69.63元,这还没有计算卷烟批发环节加征的从价税,为批发价的5%。
我们国家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加征了消费税。那些奢侈品或是不利于环保的商品,是消费税的重点课税对象。目前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商品包括烟、酒、鞭炮、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高尔夫
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摩托车、小
汽车
等,税率最低1%,最高56%。
包括消费税在内,目前中国共有19个税种,如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契税、烟草税、关税、车船税等等,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
高培勇
指出,在中国现行的税制体系中,70%以上为流转税,即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其余的不足30%为所得税等直接税,即,中国税收总量的70%都有可能进入价格,但在一些国家,或许只有30%。于是,我们商品的价格大致由如下因素构成:成本、利润和税收。
众所周知,企业是我们国家最大的纳税主体,90%的税是他们缴纳的,但最后它会通过商品价格的方式,转移到你我的身上来。一位叫张斌的学者告诉我说,这叫税赋的转嫁。究竟能转嫁多少,由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商品的供求关系综合决定,有可能全部转嫁,也有可能部分转嫁,但销售比较正常的商品,大致都没有什么转嫁给消费者的障碍。流通环节越多,就越可能增加税费,层层转嫁。在这一过程中,重复纳税的情况非常严重。
他还告诉我说,这种转嫁会导致两个恶劣的结果:一是导致不公平,二是推高
物价
。
因为中国大部分的税赋都加到商品的价格上,穷人和富人若消费同样的生活必需品,其所占收入比是不同的,因而缴纳同样的税收是不公平的。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敢想过喝同样一瓶水,当我们一起纳税的时候,富人其实应该要比我缴更多的税。
潜税暗流
没错,我们大部分的税赋是隐秘的,即使是我国那些著名的财政学专家也劝我说,想要弄明白是很难的。
但我还是执意地想弄明白,这些税是如何流转到我们身上来的。于是,我条件反射般地对我自己和身边亲友的经济行为“计税”。
个税法调整后,每月我需要缴纳月工资8%的养老保险、2%的医疗保险、0.2%的失业保险以及12%的住房公积金,共2223元,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个人不必缴纳。我的一万元减去2223元,再减去3500元的起征点,剩下的4277元我必须要缴纳332.7元,最后进入账户3954.3元。
这些我是知道的。但此后一个月中,我所有的“挥霍”如何被隐秘地“纳税”,我就无从得知了。
我住在北京,家里每月消耗10立方米单价为2.05元/立方米的天然气,当月需要缴纳20.5元的燃气费,其中包含了约0.24元的增值税和约0.02元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每月消耗10吨单价为4元/吨的水,当月需要缴纳40元的水费,包含增值税约4.6元,以及约0.46元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每月电费48.83元,含增值税5.6元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56元。日化用品若以每月20元计算,其中含有增值税2.9元,以及0.29元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这只是生活中最小的开支。
我爱吃麻辣火锅和麻辣香锅,每周一次,每次200元,我需要为此缴纳10元的营业税,1元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其实还不止,我或许还要为地沟油以及其他的问题食品缴纳17%的增值税。每每想起这些,心里尤其不平衡。
那么,身为女人所需要的胭脂水粉呢?
复旦大学教授韦森为女人们算了一笔账:目前在中国商场出售的100元的女性化妆品中,就有14.53元的增值税,25.64元的
消费税
,还有4.02元的城建税。单这三项,就占整个女性化妆品零售价格的44.19%了。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政府税收,比较保守估计,在100元的女性化妆品中,至少有超过50%转化为了政府的税收。
如果很不幸,你渴望拥有的化妆品或服装是进口的,那么还要加征关税和其他消费税。
香港的税负很轻。我的那些有钱的朋友们都喜欢去香港
购物
,买蒂芙尼的钻戒,香奈儿的包包,劳力士的名表……最没钱的也会买个LV的包包。
也许商务部看了会很痛心,这是最富有的消费力在流失,于是说,要进一步降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将消费留在大陆。
财政部随即刊文《不应取消或降低奢侈品进口消费税》,并援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刘尚希
的观点称,奢侈品进口消费税不但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
于是,这事儿最后也不了了之。
有微博说,“香港单身青年年收入17.8万港元,只需缴税729港元”。
人民日报
经过调查后报道说,那是属实的。这当然让我很羡慕。我虽然年入12万,但需缴纳的税收仅个人所得税就达3872.4元,比香港人多多了。
而且他们的流转税很少,这意味着同样的钱,他们因为不需要缴纳像内地这么高的流转税,因而购买力比我们强多了,生活品质当然也比我们高。
据说,小
汽车
是目前国内征收税费最多的商品之一。专门研究车船税的学者许文告诉我说,国产汽车购置环节的增值税为17%,消费税为1%~40%,购车税为10%,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计算,税率约为10%,以含消费税不含增值税的购车价格为计税依据,最高税负约达70%多;若是进口车,还需要加上25%的关税。“这样,税负是可能超过购车价格的。”他说。
当然,上述税负都是按照大排量汽车以最高税率计算的。使用过程中还要缴纳过桥费、停车费、保险费等。2012年1月1日《车船税法》施行后,大排量的汽车负担将大大增加,以4.0升以上的汽车为例,其车船税额将从480元至少上升至3600元,是过去的7.5倍。
房子买卖的税费也同样复杂。据称,目前涉及房地产的税种有12项之多,分别为营业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我家里买了一套140万的房子,该价格中包含了5%的营业税7万元,城市建设维护税4900元,土地增值税约为20万元等等。另缴纳3%的契税4.2万元,印花税700元。
从第一声啼哭到入土为安
我亲眼看见我闺密的孩子是如何从第一声啼哭就开始纳税的。这个小家伙大量地消费奶粉和尿不湿。长大以后,他大概也无法想象他的父母是如何为他的奶粉和纸尿布纳税的。他每10天消费一罐900克原装进口婴儿奶粉280元,每月消费一箱108片的尿不湿165元,这些价格中至少含有17%的增值税、教育附加费以及城市维护建设费。
他的父母有些吃不消了。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条省钱之道:托新西兰的朋友每两月快递过来一箱进口奶粉,980元一箱,6罐,平均每罐才160多元,每罐还是900 克,而且完全不必担心“问题奶粉”的问题。
这也难怪我的一位大男子主义的同事去荷兰出差,居然为他的女儿带回来了满满的一大行李箱奶粉。
有时候,我要装装有文化的样子买点书。每月消费大约200元,缴纳13%的增值税26元。偶尔,我也要装装小资,看看电影和话剧,听听音乐剧,或者是放松一下唱唱K,我可能会因此要缴纳5%~20%营业税。
享乐时纳纳税是可以想得通的,但郁闷的是,我因腹部疼痛去医院,做了一个“增强CT”,花费如下:西药费345.70元,照射297.9元,CT 460元,材料 163.31元。公立医院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免征营业税。但我知道,医院先行采购的西药、器械、材料所含的增值税已经转嫁到了我身上。
我很严肃地想了一下,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需要为自己的死亡行为纳多少税?别的不说,我总需要一个墓地吧,以2.55万元的价格算,按照租赁行业纳5%的营业税,共1275元。
至此,我终于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次纳税。
我很认真地回想了一下,我人生中唯一的投资行为大概就是炒股了。我将作为工薪者可怜的积蓄投入了股市,亏得一塌糊涂,但我还必须得为每一次的买卖支出炒股印花税。
“我”不是我。“我”是你们中的任何一个。这样的计算虽不尽精确,但能反映大致。
统计流转税其实非常繁难,例如,你买一瓶饮用水,税赋主要是17%的增值税,但你再往前推,运输环节的油耗税赋是多少就很难算了。
不管怎么样的不尽精确,但我们至少可以管窥,这些隐秘的流转税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如何让我们的“税”生活更公平和更有质量呢?“为企业减税吧。企业的税负太重,我们的流转税太高。如果我们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间接的税负,增加直接的税负,情况也许会很不一样。”张斌说。
[ 此帖被219320在2011-12-27 16:44重新编辑 ]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特区版块
描述
快速回复
限 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进入高级模式
加粗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插入链接
图片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