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2011中国经济独占鳌头富人多 职业道德伦理沦丧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2011中国经济独占鳌头富人多 职业道德伦理沦丧

拿出经济发展的“成绩单”,中国风头一时无两: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10年来增长近13倍,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近20%,人均GDP达4400美元。全球经济一片肃杀,中国个人或家庭资产超10亿美元的富豪却飞跃至146人,专家说,明年中国还将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

  但是,普通人的幸福感并没有因挣钱而改善。今年盖洛普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生活美满。一些忙完挣钱的中国人环顾四周,开始追问:为什么竟有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丢了良心?

  名牌牛奶中出现致癌物;地沟油上餐桌;有农民把 “瘦肉精猪”卖给全国最大的“屠户”,端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一些医生“推销”检查、手术和高价药;医患矛盾频发,有病人挥刀砍向救治自己的女医生……

  “良心”或道德之辞,以前只用来拷问市场中的“部分无良奸商”,现在却因和每个人的利益相关,而引发了难以回避的公共焦虑人们每天都要吃饭,永远不能避免病痛、变故和老去。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的面貌越来越光鲜,很多人却回味起多年前的“朴素心境”:那个温暖良善、合作共生的世道去了哪里,为什么很多行业的从业者都失去了道德底线?

  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职业伦理的滑坡吗?

  温家宝总理今年也多次提到道德。他说,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为何人们对道德底线失去敬畏

  “瘦肉精”阴魂不散,今年3月再一次“发威”,这次涉事的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公司。至此,人们才从养殖业专家那里知道,在国内使用“瘦肉精”是行业潜规则,其踪迹绝不止于双汇,产销链更是遍布全国各地。

  利益驱动是农户给猪打“药”的根本原因。沈阳“心连心”养猪合作社秘书长郭勐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品种、饲料的蛋白水平和良好的喂养方法是提高猪瘦肉率的正道,但很多养殖户不舍得花钱买好的猪种,只饲养当地的土猪,靠出栏前“吃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让其“健美”这样的猪屠宰后脂肪层极薄,瘦肉丰满,肉色鲜红,能达到屠宰场标准,卖上好价钱。

  而“瘦肉精”还不是猪吃进去的唯一的“料”。中国青年报记者从一些养猪从业者、饲料供应商和专家那里了解到,重金属和抗生素也是猪粮中不能缺少的“配料”。

  吉林省商务部门一位干部告诉本报记者,他去农村调研时看见,农民屋后养两只猪、种一畦菜,自家吃,猪栏里的几十头猪“是用来卖的,自己不吃”。

  为何农民心知不该,还昧着良心给猪喂“药”?

  在一位熟悉中国农村的北大法学学者看来,某种程度上,这与城市化带来的人的“陌生化”有关。在物资匮乏,物流不畅的年代,猪的宰杀、售卖最多辐射一村一镇,真要出了问题,很快会受到惩罚。在不正当的利益与严重的社交后果面前,农民自然不会,也不敢昧着良心挣钱。

  然而,迅速扩大的产业链和相关产业政策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被拉远了。目前我国实行“定点屠宰”政策,只有部分获得市场准入的屠宰场可以宰猪。一位养猪人士告诉记者,屠宰企业由此控制了市场话语权。他们通过加工、分装、热链等程序获取利润并迅速扩张,这类企业跨市、跨省甚至跨国销售,在扩张市场的过程中“跑马圈地”,仅通过猪贩子搜罗猪源。在这个过程中,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没有跟上,养殖者和消费者也几乎不可能见面。

  上述法学人士表示,当责任无法追溯、生产者也难以与消费者对接的“陌生化”情境中,实实在在的利益驱动力显然大于虚无缥缈的“良心”,“农民会想,家家都这么挣的钱,我干吗闲操心?”

  喂“药”的农民只是食品安全问题链条上的最后一环。在诸如“瘦肉精”等高科技含量的非法添加物链条上,如果没有研究者、制造者、销售者等一系列专业人员,使用者“想挣钱也没机会”。但相应的监管和惩罚机制长期没有跟上市场阔步前行,导致这一系列“昧着良心”的行为没有责任,没有底线,没有敬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者薛兆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卸责、偷工减料、做手脚或者敲竹杠等行为,不是一个民族的劣根性,而是所有人类交易中都难以回避的。

  在经济学最经典的交易成本理论中,人们为让交易行为避免此类障碍,设置了多种约束、监督和惩罚机制,称为交易成本。一项上世纪70年代的研究就表明,由于专业化与分工的发展,美国经济整体交易成本在一个世纪之中上升了一倍,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46.66%。

  “瘦肉精”事件后人们才发现,当经济发展带来的专业化和分工化遍地开花之时,社会为食品安全付出交易成本还显得微薄:当初双汇号称“十八道检验”可以让消费者“十八个放心”,结果这些检验中根本无法检测单一品种的“瘦肉精”;有的地方“生猪尿检”就是“走过场”,有的“尿检”甚至用人尿冒充,每头猪花两元就能买到三大证明;一位基层官员表示,多次食品安全“专项行动”轰轰烈烈,下面也会相应地落实并写成详细汇报,“其实下去转一圈,小贩们在里面放了什么,根本没法查。”

  新的利益机制必须再造

  和食品安全链条相比,医患之间的距离更近些。然而,这些面对面交流的人们无法同心协力。

  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病魔,本应并肩战斗,但现在双方彼此对立,在医疗过程中不得不付出大量额外的成本:患者对病情毫无相关知识,只能依靠医生,可他们担心医生只考虑挣钱,总给患者开“大检查”、“大处方”,甚至不拿红包就不好好干活,于是他们带着录音机、摄像机去看病;医生对患者本应全力以赴,但“医闹”“打人”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让他们在诊疗过程中宁可顾及程序正确而不愿承担“尽全力”带来的风险,“能争取做到10分的,做到8分就行”。

  “假设一台肿瘤手术切除到10分最完美,但创面较大、风险也大,切除到8分算是合格,那么大多数医生会选择8分。”哈尔滨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李清晨告诉本报记者,医生给病人诊疗要权衡利弊风险,尽量保守形式,防止“合理而不合规”的现象发生。

  他打比方说,如有患者面部多处受轻伤着急来诊,按医院规定,应由眼科大夫缝合眼部几针,再由耳鼻喉科大夫缝合耳鼻喉的几针,最后由口腔科大夫缝合口内几针。在正常的中国大医院里,病人若将这三科大夫聚齐,最快需要一个小时。如果由一名口腔科大夫“顺手”缝合所有伤口,只要10分钟这种“效率最优”、“全心全力为患者考虑”的情况看似和谐,可一旦发生纠纷,患者状告医院,医院输定了。

  自保无过错,这几乎已是现在中国年轻医生都熟悉的“规则”,但上海一名儿科老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在他入行的年代几乎没有此类担心,那时候家长带着患儿半夜到医院,新婚的年轻医生也会从家里赶来,全力以赴,毫无怨言。

  医疗行业为何人心不古?

  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国恩告诉本报记者,医患矛盾从根本上说,是目前的医疗服务机制导致的。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群体,应是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社会人”,他们提供的是诊断和用药建议的服务,这个服务的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决定。然而,现在医生服务费用“少得可怜”,他们从政府那儿拿少量的固定工资,其余按项目,如开检查、开药的数量来收费。这导致双方的利益永远是冲突的患者看病越贵,医生拿钱越多。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则指出,目前各级政府给公立医院的钱,只占医院运营所需费用的10%左右,剩下的90%是靠医院给自己发工资,“院长必须带着医生去挣钱,不然就要饿死。”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朱幼棣最近更是直言,国际上仅有20%的药品经由医院卖出,而中国80%的药品由医院卖出。“医生成了最大的药贩子。”

  在刘国恩看来,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当价格机制使得双方利益冲突时,为各自考虑是本能动机。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仅靠倡导医生加强道德修养,加强素质文明建设,是不符合常识的。“你可能改变一个医生,但改变不了医生群体生存的根本机制。”

  庄一强告诉本报记者,在美国和香港,病情是医生决定给患者用药的唯一标准,医生群体有合理、正当的高收入。“如果在香港,一个商学院学生和医学院学生同时毕业,前者月收入1万港元,后者收入至少3万港元,一些大牌医生的月薪可达到20万或30万港元。”在他看来,拿着这样的薪水,没有医生会在意病人递上来的红包,病人如果想通过给钱向医生“示好”,“根本给不起。”如果医生收红包或拿了药品回扣,医管局和廉政公署会介入调查,一旦证据确凿,医生将被吊销执照并全行业通报。“如果香港医生敢昧着良心干事,违法成本太高。”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医生、教师、科学家,是社会三个道德底线行业的从业者。作为医生本应救死扶伤,但现在一些人对他们的信任正在崩溃。为了防止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道德滑坡,新利益机制的再造刻不容缓。

  道德背后有一系列精密的计算

  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基础,其经典案例是“囚徒困境”:两人一起偷窃,分开招供。双方都辩称无罪,则各判1年。双方都辩称有罪,则各判8年。一方招供一方抵赖,则招供者获益,抵赖者加刑。两个小偷为防止自己陷入最不利的境地,都会选择招供客观上带来对整体最不利的结果。

  北大经济学者薛兆丰也乐于用这样经济学的视角看待民众关心的职业伦理问题。他表示,人类群居都不得不面对4个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人与人之间不相信(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协调。经济社会的各种安排现象,包括法律、道德,意识,习惯,都是为了让人类应付这四个约束,节省成本,更好地生存。因此很多既有的道德体系不是先验性地存在,而是人类为了生存进行长期选择的结果,最终目的,是节省人类整体存活的代价。

  尽管道德有多重定义和解释,但在很多人眼里,道德多少意味着放下自己的事儿去帮助他人,扶老携幼在多数人眼中更是美德的一种。但今年发生的几件事,让人们感到了“寒心”: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车相继碾压,路人却没有对她施以援手;人们害怕“好心人被讹”而不敢扶起摔倒的老人,在一些地方,老人摔倒之后努力大喊“我是自己摔倒的”而求助。

  “道德背后也有一系列精密的计算。”薛兆丰举例说,在美国等其他国家,会用各种形式甚至是法律鼓励救助,因为如果不知道帮助他人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人的本性是会迟疑的,犹豫是可以理解的。他指出了可能鼓励人们见义勇为的利益计算公式:“ Learned Hand Formula”成本小于意外的可能性乘以损失程度。

  他解释说,这个公式的左边是人们为做一件事付出的代价,右边是人如果不干这件事就会发生意外,意外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概率相乘。当这个不等式成立的时候,人们才有责任采取行动来避免意外。1986年美国曾经有个著名的案子,一位修列车的工人钻到车下修车,但列车司机不知此事,车开动时压断了工人的腿。当时的法官就按照这一准则判案:路人不知工人的状况,无责,司机不可能在做到开车之前检查所有火车下面的状况,无责,但司机在开车之前没有鸣笛警示,因此赔偿300万元因为鸣笛这一行为的成本很低,而违规不鸣笛造成的代价很大。

  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相似的法律,但匡扶正义的种子在萌芽。在“扶老人”现象发生时,北大副校长吴志攀公开表态:“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网友把这样的语句称为“撑腰体”,并迅速传播开去,一天之内被转发数万次。

  从毒奶粉、瘦肉精到恶化的医患关系,见义不为,这些涉及“道德”的现实,在薛兆丰看来都是人与人之间制度的问题,里面都有对利益和责任的计算。自中国有市场经济以来,利益和道德常被放在天平的两端。面对种种现实问题带来的痛苦,有人开始回味市场不发达的年代。一个房地产商把《道德经通释》当作礼物分发,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谋利是道德溃败的根本原因。

  薛兆丰认为,逐利和道德并不是天然相悖的。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阐释者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人首先是自利的。但人在自私的同时,天性里还懂得同情。

  薛兆丰表示,正是追求自身利益和懂得同情他人命运的天性,使得人会在两个不同领域内,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谋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在私人领域,人们乐意为亲情和友谊作投资,因为这更有利于满足其同情心;而在公共领域,人们就在产权保护下,以双方都希望的互利为基础,从事贮藏、分工、装配、交易和运输等活动来改善生活。

  经济学家赵晓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市场经济这个“苹果”,表面上是价格、交易;而实际上,里层是权力交易,是宪政这棵“苹果树”,至于相应的伦理,则是长出“苹果树”的那颗“种子”。“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总是把社会问题归结为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归结为人们所看得到的显性的制度,但其实所有的法律制度和各种显性制度都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制度是冰尖,文化才是下面的冰山。”

  他多次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基本上是经济改革单兵突进,而法律规范遥遥跟在后边,至于文化覆盖下的潜规则,至于市场经济赖以运行的市场伦理和财富伦理,则明显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转型中“最短的板”,并制约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如果这就是市场经济,那么它绝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也绝不会是一个结出硕果的市场经济,只能是一个你骗我、我骗你,你害我我害你的市场经济,其运行效率不可能很高。”

  12月24日是西方的平安夜,本报记者在三里屯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看见了温馨的一幕:这是北京周边一些有机蔬菜的种植户联合售卖的市集,很多市集上的蔬菜并没有获得有机认证,但“农夫们”彼此熟识,他们把蔬菜种植的过程拍成照片,把手机号留在包装袋上卖给顾客。一个大兴安岭的姑娘捧着手中的相册告诉顾客,她卖的野生榛子、玫瑰,都是今年夏秋她和爹娘一起上山采的。

  尽管这些食物上没有一个贴着“道德”的标签,但很多人愿意信任他们的真诚。

  “经济的转型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变革才刚刚开始。”赵晓说,今天中国的变革是文明的变革和转型,经济的转型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板凳  发表于: 2011-12-30   

  《浩荡两千年》写的是写政府和商人博弈的历史,2000多年来政府和商人一直在博弈。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工商业界仍然被强大的政府所挤压。我们需要对未来中国进步的曲折性和艰难性有更多的心理上的储备。
  吴晓波在前言中写道“所谓富不过三代,并不仅仅因为中国的商人没有积累三代财富的智慧,而是因为,财富的积累必托庇于拥有者与政权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则必然是脆弱的和不对等的。”
  中国很可能再一次变成闭关锁国的国家
  中国两千多年发展,它跟地球一样存在公转和自转的问题。公转,它有一个世界时间,世界进步中国也在进步。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有强烈的自转性,因为它的地理条件和庞大的人口结构,它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
  到现在为止在中国发展好的企业99.9%都是内需市场的企业。像华为,你把它利润做解剖一大半也是来自中国市场。自转性非常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它对外资需求大不大,比如我们需要全球很多石油和铁矿石。第二,中国对全球化消费市场的需求大不大。
  闭关锁国对国民来讲不一定是坏事,比如康乾盛世就是闭关锁国的结果,甚至发展是停滞的情况下,老百姓依然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现在在政治体制情况下已经很难解释这个问题我很好奇的是在未来美国所进行的这一轮的第四次浪潮,比如它的新能源革命、它的环保革命,这些革命在未来二十年后所带来的结果是让中国这样一个获得收益的国家因为这样的革命而变得更加开放?还是因为这样的革命造成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再需要全球能源的贡献。如果是不再需要全球能源的贡献的话,中国很可能再一次变成闭关锁国的国家,而且这个可能性会非常高。
  企业生存环境空前恶劣
  当前企业环境从历史上来看都是及其恶劣的,都是空前恶劣的。中国历史上治国者有一句话,这个国家怎么是一个好的国家,老百姓并没有感觉我的赋税增加,但是我们国家有很多钱。在老百姓没有觉得赋税增加国家又有很多钱靠什么?靠国家控制能源性资源性产业,到国民政府的时候还坚持这样的观念,包括孙中山、梁启超都有这样的观念,国家控制重要的能源、资源,以此进行大量财富,这个财富国家进行分配,它的前提是赋税要很低。甚至孙中山说土地应该国有化,但他承诺土地国有化以后会把所有商税减免掉。这是中国治理和别的西方现代国家治理最大的差别,我们认为资源性控制的收入能够解决国家财政收入问题。所以中国历史上治理模型和西方模型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我希望在书中讲清楚的问题。但是当前政府不但控制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能源,同时它又是全世界赋税最重的国家。所以从两年前统治来看,当前政府是两千年历史上最贪婪的政府。在这种贪婪情况下民营资本的发展会变得非常脆弱,所以挺可怜的一群人。
  商业文明底线是靠市场来决定
  一个国家要变成真正的商业文明国家,它一定是很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和有产者、NGO组织、老百姓互相之间都是独立的,当一个企业做了错误事情以后,会受到来自于政府、社会团体、消费者、媒体的抵抗和惩罚,这样他的犯错成本就会很高。但是中国的问题在于这些企业犯罪成本可能会很低,当一个人犯罪成本很低的时候,你就没有所谓的底线。如果我们抢银行,抓住只罚50块钱的话,那大家都抢银行了。我抢到了拿50万,但是没抢到就罚50块钱,那人人都会去抢银行了。所有不被惩罚的这些企业都是国有企业,那就很麻烦。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沙发  发表于: 2011-12-30   
我作为中国人究竟自豪什么?

――一位美国房产经理人的话令我无地自容,
我同样作为中国人为何差别这么大呢?
汪华斌

    今天陪同一位亲戚的孩子去看房子,谁知道里面刚好有一对中年华人在谈;而这位经理人竟然是亚裔,所以中国话很流利;见到我们就用中国话问候我们,于是我也就用中国话回答。谁知道这却引起这对中年华人的不安,他们连忙告辞走了;同时还不与我们打招呼。后来我与这经理人交流才知道,人家也是来买房子的;而同时还是全部现金交易,根本不要银行的贷款。当听说我们需要办贷款时,这位经理人很不相信我没有钱;她说现在来美国的中国人象我这个年龄的人,好像个个是成功者;而年轻的来美国的中国人,则全部是来美国花钱的;咋我还带孩子来美国贷款呢?

    后来碰到我在美国的华人朋友,我就问今天这是咋回事;他说如今在美国的中国人基本不相互往来,所以干什么也不叫人知道;今天听见你说话的这对华人说不定是国内的官员,因而害怕你会公开他们的秘密。这不是个别现象,好像很普遍;因为最近在华人中就有前铁道部的高官在美国的住房被曝光,所以大家更加小心了。再加上一看你这个人就像个当官的,说不准人家还把你当成纪委干部了;你说还能有人会与你结识吗?

    这时一位家乡的留学生来找我这亲戚的孩子,原来是想要他帮忙找工作;原来这研究生的父母要他留在美国,说他回国后家里也没有关系给他找工作;因而这个海归也就是空有其名了。他说为什么同样是中国人,我就这么低下呢?而我的同学他们竟然是那么高贵,因为祖国在召唤他们。他说我们同为中国人,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既然如此我身为中国人自豪什么,难道自豪我自谋出路吗?听了他的话,我才醒悟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又自豪什么呢?我们是经济大国与我没有半分钱的关系,我们是金牌大国同样与我没有半分钱的关系;我们是成果大国还是与我没有半分钱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我在国内很低下,可到了美国我还是低下的。

    首先我们知道我国的全民资源没有我们的份,哪怕是分红也与我们无关;所以我们自谋出路是没有资源的,这也是我们社会的特色。其次是名利与我们这些人无关,你看什么奖励能有我们的份;就连我们的院士竟然还是体制内的官。所以我们社会无论有多少总结奖励大会,就是没有自谋出路的国家奖励大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知道国家与我们没有关系。只是后来在利比亚的民工回国时,我感到国家还是有老百姓的;因为当时炫耀的就是台湾人找我们的大使求援,所以当时感觉身为中国人还是有自豪点;因为我们的国家地位高呀。

     到了美国才知道,人家台湾人到很多国是可以免签的;而我们自豪的中国人竟然是这么两种待遇至于我们的领事是不管体制外的人的,因为他们忙官的事情也忙不过来;就连留学生也是分等级的,自谋出路的人自然也就没有人管了。这时的我才想到‘国家究竟与我有没有关系’,因为我没有收入时候国家没有管我;而我有收入时,国家好像就是对我收税和收费的概念,如我从境外邮寄美元回国,国内好像就是每笔扣款15美元;有时我邮寄的美元低于15美元,它竟然还是在我的帐户上扣钱。再就是我们这些人无论在哪里的收入,全部有人代我们扣税;如银行那么一点利息,竟然每次税是忘不了的。正因为如此,我没有感觉到国家对我的回报是什么;而我对国家是只有付出而没有回报。

    然而与我们对比的是官,他们有国家安排的住房;还有国家安排的与国际接轨的收入。就是这样,国家还是没有忘记他们;公款消费是他们的,名誉地位全部是他们的;就是奖励大会和灰色收入也被他们包了。正因为如此我在美国见到当官的家人在美国买房子全部是现款,根本不要美国银行的贷款;因为人家在美国没有收入,所以国内源源不断的钱就是他们在国外的收入。

    在美国这里我们见到了美国人的社会福利,当你的信用卡上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入;这时的你只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这失业救急金当月救弥补了你没有收入的来源。也就是说美国这里没有批准的概念,全部是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我国内有个朋友的妻子没有工作,请社区干部吃饭而申请低保;结果一年的低保费还赶不上一顿请客吃饭的钱,从此后我这朋友再也不申请低保了。再看人家美国这里,就有好多人因为有福利而不愿意找工作。所以说美国这里是有钱的人参加国家管理,而没有钱的人却是吃国家的。它与我们的国家完全不同,我们是管理国家的人赚国家的钱;并免费吃国家的。而自谋出路的人的确与国家没有关系,因为自谋出路就是我们社会赋予你的责任。

    我身为中国人究竟自豪什么?是我们的军队强大与我有关吗,好像没有;因为它是国家领导人的地位体现。是我们地经济繁荣了与我有关吗,好像也没有;因为经济繁荣了只是中国暴富者荣誉,因为他们更有钱了。是中国的成果多了与我有关吗?好像这全部是中国增加院士的理由。是住房多了与我有关吗?因为再多的房子也没有单位分房给我,因为这是我们社会体制内的行为。是我们的基本建设好了与我有关吗?结果是收费的地方更多了,而速度更慢了。

我作为一个今天的中国人我究竟自豪什么?我还真的糊涂了,因为我是真的不知道;你能告诉我吗?我作为中国人究竟应该自豪什么?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