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金融街”,一个未来全国性的场外市场或将诞生在这里。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在距离中国证监会不远的一处写字楼内,原有的办事机构已于3月份撤离,这里很有可能将进驻“新三板”市场或其管理机构。
在国外,三板市场被视为退市公司的“收容所”。我国也有个2001年7月开办的“老三板”市场,一方面容纳从资本市场退市的企业,为退市后的上市公司股份提供继续流通的场所,另一方面解决原STAQ、NET系统历史遗留的数家公司法人股流通问题。2006年1月,“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开始运行,这一系统被俗称为“新三板”,主要容纳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
6年来,“新三板”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挂牌企业数量逐步增加,不仅为中关村的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了股份转让服务平台,方便了创业资本退出,满足了企业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还为我国探索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市场积累了经验。
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近期介绍,今年将在总结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筹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将资本市场服务范围扩大到暂不具备公开发行上市条件的成长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公司股东允许超过200人,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