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建设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房地产金融论坛”上明确提出,要尽快拓展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提高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比重,以解决现有房地产融资体系发展不平衡问题。她个人认为,研究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项目债券来融资是个可行的办法;对采用私募方式进行股权融资应给予关注;也可考虑在对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改造后,使其成为重要的场外交易市场,为房地产企业融资提供募集和增发股份的平台。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经营情况较严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测算发现,1997年至200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5%;2004年至2005年仍保持在72%的高位。吴晓灵分别从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方面谈了她个人的一些看法。在债权融资方面,她认为,适当增加债券的比例有助于房地产企业负债结构的改善。“研究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项目债券来融资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应该尽快在立法上对项目债券进行明确,及早推动。”吴晓灵表示。项目债券属于专项债券的一种,通常以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为依托,筹集的资金用于项目开发,而债券本息则用于项目的收益偿还。在目前的监管条件下,债券审批程序比较严格,尤其是对房地产项目债券的审批。“我认为,针对目前项目债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研究的力度。”吴晓灵说。在股权融资方面,吴晓灵表示,由于上市门槛较高,符合这一条件的企业较有限,因此还需开拓除此以外的其他股权融资渠道。有关部门对于采用私募方式进行股权融资,例如以公司型或信托型方式运作的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应该给予关注。吴晓灵还表示,
可以考虑在对现有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改造之后,使其成为重要的场外交易市场,为房地产企业融资提供募集和增发股份的平台。对于一直被市场寄予厚望的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吴晓灵认为应该理性看待,“不能过分高估REITs对解决房地产开发融资的作用”。吴晓灵解释道,从国外经验看,REITs适应的物业类型和融资阶段有限。“事实上,大多数国家都要求REITs提供的融资以(房地产开发)后期阶段为主,前期阶段有严格的投资比例限制。这一点决定了在资金最为紧张的前期建设阶段,房地产企业不能通过大规模的REITs来解决融资问题。”“由于风险较高,一般对REITs都持谨慎态度。”吴晓灵表示,大多数国家发展REITs产品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中小投资者参与商业性不动产投资提供便利,而非解决房地产开发融资问题,各国的REITs主要投资于成熟优质的收益型物业。吴晓灵同时强调,要继续发挥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业的支持作用,优化房地产信贷产品结构,提高银行的服务能力。目前,银行针对房地产开发的贷款利率缺乏弹性,对不同利率、不同资质的开发企业的差别较小,难以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优胜劣汰。这也对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截止到今天上午7时,在房地产专业网站焦点网所做的“2007年房价猜想”调查中,31.19%的网友认为“房价会跌”;68.81%的网友认为“房价会涨”。2007年,北京房价真的能像老百姓希望的那样会跌吗?记者走访了部分房地产专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十几位开发商、代理商以及房地产业专家的回答“斩钉截铁”:一定会涨!但涨幅会回落到10%左右。对于得到这一结论的原因,大多数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基于市场的供求变化。从供应来看,2006年多变的调控政策和过大的价格涨幅,使部分开发商推迟了新盘上市的时间,预计部分供应将在2007年放量,加之奥运会后住宅市场的走向并不明朗,使得很多开发商在2008年奥运会前加大放量以规避风险,因此,2007年新增住宅供应量将有大幅度提升。据伟业顾问公司根据北京市国土局公布的 2004年以来的土地供应情况统计,预计2007年北京住宅供应量约在2100万平方米,即使不能完全上市,与2006年的供应量相比,也会大幅增加。从需求来看,虽然不能统计出具体的数字,但从2006年北京楼市大多数楼盘成交价、量双增的现实来看,北京房地产市场仍有旺盛的真实需求。这一点从一些楼盘越涨价成交量越大的现象中可以看出(见附表)。另外,综合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还将迅速增长,政府调控还将以“稳”为主以及开发成本上涨等因素,预计 2007年北京房价还将继续上扬,但涨幅不会太大,多数人士预测房价涨幅将回落到10%以下。面对房价上涨,购房者该如何应对呢?《北京楼市》主编殷苏峰说:“现在房价上涨与下跌已成为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购房者要理性面对。对于自住的,房价再高,该买还得买,看好了,买得起,就别犹豫;买不起,租房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投资者,现在买房确实已经不是入市的最佳时机了。”观点 两种“误读”影响购房心态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许多百姓对房价的认识及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着一些“误读”,影响了他们对房价走势的判断和对购房时机的把握。“误读”一房价下调才是跌。许多人一直认为,房价从每平方米1000元变为1100元,就是涨,变为900元就是跌。离开宏观经济和物价指数等大环境,光从数字上判断房价涨跌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在宏观经济和物价指数上涨前提下,房价同比上涨,并不算涨,房价上涨幅度小或没有涨,就是跌了。“误读”二宏观调控是为了打压房价。自2004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就一直不断,但北京的房价并没有像大家预期中那样下跌,反而不断一路走高,因此有人把国家宏观调控戏称为“空调”。但实际上,这种戏言本身就是对国家政策的一种误读。在政府出台的各种文件中,把宏观调控的目的说得很清楚,一直说的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从没有文字表明要让房价降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房价每年上涨10%以内是合理的、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