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楚其:民企买壳上市不是冲动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2005年1月24日 15点53分
即将过去的2002年,对民营企业万和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一方面万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从热水器行业扩张到燃气灶具及消毒柜,全面进军小家电;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万和以4000万买下三板上市公司“海国实”,成为家电业的明星。
万和在珠江三角洲是众多民营企业的一个缩景: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手工小作坊逐步进入正规军的行列,又在上世纪九十代初期家电业高速增长时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并最终买壳上市,实现了化蝶般的蜕变。以下是本报记者与万和集团总裁卢楚其的对话。
抓住机遇进入热水器行业
记者:在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中,万和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从一个小手工作坊起步,最终发展成为资产数亿的大型企业,您能不能谈一下万和起步时的情景?
卢楚其:万和正式开始创业是20世纪九十代初期的事。当时修理电视机,积累一万块钱,又借了一万块,就用这二万块买了一台旧的线切割机。有了三台线切割机后,我才帮打火机厂做变压器。当时香港的一个老板给了我一个连续脉冲的打火机,这个小打火机一按火花就嗒嗒嗒出来了,他希望我研究这个东西,又给了我足够的费用,那我就研究出来了。但后来他没做这个产品,我觉得太浪费了,就把这个技术介绍给万家乐。他们接受了。
记者:这就是外界所说的万和最初是为万家乐配套的那件事?万和又缘何选择进入热水器行业?
卢楚其:为什么我要做燃气热水器呢?其实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万家乐希望我帮他们做一个全自动点火的燃气热水器。于是我投了60万做出了一个完整的东西。但是万家乐方面因为自己的产品供不于求,根本不用为销路伤脑筋,因此,万家乐认为做不做这个新的产品无所谓。但我不一样,我当初就这点本钱,不做心血就白费了。
记者:恰恰就是这一个机会成就了万和?
卢楚其:对,就是这样。
记者:早期万和起步时,家底并不丰厚,但热水器还是一个投资比较大的行业,万和怎么解决资金问题?
卢楚其:万和早期的起步,确实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政府出面担保,甚至动员农民借钱给我们。另外当时热水器行业还是高利润的行业,就是这样万和通过滚动发展起来的。
记者:万和现在有多少资金,听说前两年你们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也获得不少收益?
卢楚其:万和现在的净资产大约6亿。前几年,我们有些闭置资金要找出路,我们曾在一级市场认购新股,后来又在二级市场投资,赚了一些钱,现在股市不太好,就退出了。这些年我们的发展一直比较稳健,万和几乎没有负债,几百万元的代款只不过是和银行维持关系而已,可以说万和现在最大的优势是就是资金实力。
买下“海国实”非冲动
记者: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开始兴起“借壳上市”上市的风潮,如金正入主天龙、汇顺入主万家乐、还有格林科尔进入科龙电器,当初万和买下“海国实”有没有跟风的成份?
万和现在的净资产大约6亿。前几年,我们有些闭置资金要找出路,
我们曾在一级市场认购新股,后来又在二级市场投资,赚了一些钱,现在股市不太好,就退出了。这些年我们的发展一直比较稳健,万和几乎没有负债,几百万元的代款只不过是和银行维持关系而已,可以说万和现在最大的优势是就是资金实力。
买下“海国实”非冲动
记者: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开始兴起“借壳上市”上市的风潮,如金正入主天龙、汇顺入主万家乐、还有格林科尔进入科龙电器,当初万和买下“海国实”有没有跟风的成份?
卢楚其:万和买下“海国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实我们一直就有买下一家上市公司的想法,也跟十多家上市公司谈过,当初就有人建议我们买下万家乐和科龙电器。但我们考虑到像科龙这样的大家电企业,我们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担心买下后操作不了,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url=
而“海国实”不同,我们分析三板上市公司“海国实”投资价值较大,风险也比较小]
而“海国实”不同,我们分析三板上市公司“海国实”投资价值较大,风险也比较小[/url]。因为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来看,主板改革可能性很大,因为世界只有中国存在非流通股。中国股市要与世界接轨,非流通股、法人股必然要通过一个窗口进入流通市场,加上创业板迟迟没上来,我们估计三板市场会有大动作。结果我们买下“海国实”后,三板市场利好消息接连不断。我们七月份用4000多万买下“海国实”,到九月份就有人愿意出9000万买下来。
“海国实”扭亏难度不大
记者:从万和自身发展的角度,您认为万和“买壳上市”有必然性吗?
卢楚其: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万和一直在寻找一家上市公司,争取进入资本市场。这主要还不是从融资角度考虑,而是提升万和这个平台的需要。一方面是因为,万和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需要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二是“海国实”是三板上市公司,将来有重返A股的可能,这些都能为我们吸引大量的人才。我们并不排除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万和的优质资产置入“海国实”,帮助提升“海国实”的业绩。 记者:“海国实”现在的资产状况怎样?
卢楚其:我们最近对“海国实”全面审计的结果是,“海国实”仍有净资产9000多万。产业主要包括房地产、一家航运公司、还有一些厂房和酒店,1994年曾是中国企业三百强之一。现在的境况比较惨,主要都是一些存量资产,我个人相信只要通过机制创新、把该关闭的产业关闭、该做大的做起来,就完全可能盘活这些存量资产。事实上,目前“海国实”最大的就是地产,现在海南地产升温对我们也是利好消息,总体来看,“海国实”扭亏的难度并不大。
记者:买下“海国实”后,万和的经营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卢楚其:万和发展到今天,产品经营和资本运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资本动作的前提是搞好产品经营。现在热水器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行业门槛的提高,有助于一批名牌企业脱颖而出。
民营企业也有“瓶颈”
记者:万和当初能白手起家,从众多的热水器企业中脱颖而出,已充分证明了民营企业的活力,特别是体制灵活的优势,哪您认为民营也有自己的缺陷吗?
卢楚其:这肯定是有的,国企有其弊端,民企也有。国企管理规范,民企业在决策上就成最大的问题,以前民企都是拍脑袋决策,这样的风险性很大。我们看到有一批成功的民营企业,但更多倒下去的却没有看到。
记者:哪您认为民企应怎样改变这种弊端?
卢楚其:方法很多,一种是将民企发展成公众公司,大家充分讨论,科学决策。另外民企的问题关键是脑的素质问题。所以民企的领导人更应该多学习,开阔视野,还要安排一个好的参谋班子。
■链接
万和心仪资本运作
万和集团早在1993年就参股民生银行,开始给资本寻找增值的更好出路。时至今日,万和参股的600万元已经升值上亿元。资本市场的魔力让万和心仪不已。
以热水器和消毒柜立业的万和集团从1993年创立以来,亲历行业的高速扩张以及现今利润率的下降,一直希望能在资本市场一露峥嵘,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向其他行业渗透。为此,近年来万和与不下10家上市公司洽谈过重组,包括中国七砂、美亚股份、粤美亚A等,但都无功而返。2001年5月,万和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广东时代盈和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集团进行资本运作的平台。
早在今年4月,时代盈和已经确定收购三板挂牌公司海国实的股权计划。连年亏损的海国实第一大股东是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当时代盈和赴海口洽谈协议收购的时候,双方很快达成意愿。
7月8日,万和副总裁卢楚隆等人再赴海口,跟长城公司进行最后的谈判。谈判当天,双方便握手言欢,签订收购协议。至此,万和完成三板挂牌公司的借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