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请求福建省与证监部门沟通,敦促解决“退市公司”ST九州股改再上市问题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95137
精华: 13
发帖: 204
在线时间: 2354(时)
注册时间: 2011-11-17
最后登录: 2020-01-03
楼主  发表于: 2012-09-21   

请求福建省与证监部门沟通,敦促解决“退市公司”ST九州股改再上市问题

管理提醒: 本帖被 sbwq 执行取消精华操作(2012-09-21)
请求福建省与证监部门沟通,敦促解决“退市公司”ST九州股改再上市问题
反映内容      你们好!深交易所已经发布新的交易所上市规则,已经对“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条件作了明确规定。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有3家“退市公司”,其中深交所退市公司000653
ST九州控股股东和退市责任人为福建国有资产管理局。

      根据证监会的处罚决定:
    
    九州股份在发行申报材料中通过虚假冲减财务费用、虚假销售房地产等手段虚增公司前3年业绩。其中虚增1993年利润1929万元,虚增1994年利润1520万元,虚增1995年利润1704万元。三年虚增利润分别占申报利润总额的50.3%,42.3%和35.8% 
 
    九州股份上市后信息披露违规。
1、1996、1997年报和1998年配股申报材料利润虚假。
九州股份通过虚增房地产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和虚构中介费收入等方式虚增1996年度利润1798万元;通过虚构承包费收入和虚构房地产收入方式虚增1997年度利润3384万元。九州股份编制了1996、1997年度虚假的财务报表,并在1998年的配股申报材料中对前三年的利润做了虚假陈述。 
2、披露虚假信息。
(1)九州股份1998年年报披露投入项目的配股资金为5100万元。经查,实际只投入1714万元。 
(2)截止1999年6月,在未履行完整法律手续的情况下,九州股份通过关联交易,将本公司银行贷款共计3.8亿元借给福建九州商社有限责任公司使用,但九州股份在历年的财务报告中均未披露。
 
    有过管理大型国企丰富经验的谢良生1999年12月底被作为“救火者”派到九州商社。“按照1999年中报,净资产6亿多,即使再亏,也还要剩下一两个亿。”当时这样想的不仅仅是谢良生,还有“上级领导也这么认为。”

  但是账面上写着库存物资3亿多,一盘库,竟然连30万也变现不了。“到九州兼并过来的企业去,走一家企业,心就凉掉一大截。”谢良生一到九州就开始查账,三个月连家底也没能摸清楚———所有的账都是假的。于是,他只有倒着来,采用清产核资的办法,只认现在资产还值多少钱。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已经“回天无力”。

  某公司因为有过收购重组九州的计划,曾经派了一位投资管理人员到九州做财务调查。“在上市前所作的评估中,九州的一部电话竟然也能够评估出万把块钱。”这位人士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他在九州三个月的蹲点感受。

    对待历史问题,证监会以前采取了各种灵活的政策加以解决,中关村就是置换了造假的琼民源而来的,琼民源同时退市,吉电股份也是置换了造假发行的 通海高科后成功上市。太平洋证券与退市公司云大科技股东换股后直接向上交所申请上市的。第一投资也是在和NET的东方实业换股后直接在主板上市的。代办股份转让成立的时候港岳置换了珠海恒通,湛江供销置换成了鹫峰股份,使新公司取代其市场地位,保护投资者利益的。        换股上市还有很多版本,中国铝业与山东铝业和兰州铝业流通股换股,从而符合上市条件上市的。广汽集团也是在与和广汽长丰股东换股后取代了其上市公司身份,TCL等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也是置换控股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权得以上市的。
        在上市公司股改过程中,证监会也曾经无数次允许使用金融创新手段支持上市公司股改,用股权置换的方式解决证券市场问题已经在过去广泛使用,使用股权置换方式解决福建“退市公司”股改兑价难题,程序更简单,历史有依据。        在历史问题的形成过程中,股东身心受到重创,很多人身患绝症,过早的离开了人世,请求福建省与证监部门沟通,敦促解决ST九州等退市公司股改再上市问题,了却投资者心愿,减少遗憾。  
                          敬礼!                                                                                                            投资者:                                                    2012年8月12日 



附件:

证监罚字[2001]21号:关于福建九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赵裕昌、池金明、吴健俩、周小华、于志海、吴素丹、蔡绿水、孙谦、江化开、杨幼义、熊越、周晶、董彬等13人违反证券法规行为的处罚决定

《中国经营报》2002年文章:九州黑幕触目惊心
一个卖假货的,居然要别人买者自负!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95137
精华: 13
发帖: 204
在线时间: 2354(时)
注册时间: 2011-11-17
最后登录: 2020-01-03
沙发  发表于: 2012-09-21   
此信由福建省*****局交办 福建国资委后

经福建国资委查实,九州经营权归属于 福建经贸委

现在经贸委答复正在要求企业上报情况。下面是08年经贸委的答复

引用
引用楼主george_n于2008-10-12 10:34发表的 以下是福建省国资委的答复,难友们说,你满意吗?这是我们大家的事情! :
2008-04-11 11:16:00 由 福建省*****局 交办函 交 省经贸委办公室 此件已回复 ------------------------------------------------------------------------------------------- 您2008年4月11日致信“省长信箱”来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因九州股份公司在震惊全国的厦门远华走私案中涉嫌走私被查处,经营陷入停顿状态;加上错综复杂的担保关系和严重的潜亏,公司严重资不抵债,从1999年起成为“ST”。 针对九州股份公司的严重状况,2001年10月,福建省政府反复认真地研究该公司的最终出路,权衡再三确定对其实施资产重组挽救。从2001年开始,九州股份公司按照省政府“力保九州股份”的基本思路,先后与北京、天津、深圳、厦门等地近十家企业接触商洽重组问题,但或因九州沉重的负债而却步,或因自身的实力不足而抽身。2001年10月,决定将九州股份公司托管给升汇集团,并由升汇集团对九州进行重组。协议签订后,升汇集团即全力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具体的重组工作,但由于恢复上市的基本条件在重组期间出现政策层面上调整等诸方面原因,九州股份公司重组多次搁浅,致使九州股份公司于2002年9月退市。2004年5月21日将原流通股份转往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市场)挂牌交易。目前九州股份公司还在积极重新物色,要物色到真正搞实业、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优质资产的企业,对九州股份公司实施重组。 特此函复。 (承办单位:省经贸委办公室)  

一个卖假货的,居然要别人买者自负!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