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中国证监会也表示,正在抓紧筹备新三板扩容,具体方案等到成熟后向市场公布。这使得新三板的全国性扩容终于有了实质进展。
事实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透露,9月、10月方案或将推出,具体细则将有改变。
将正式扩容
近期的种种迹象显示,新三板扩容步伐正在加速。
据了解,目前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主要局限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天津滨海和武汉东湖四区,截至6月底,上述四个高新园区累计有212家公司挂牌。其中7家公司实现在中小企业板或者创业板上市,47家挂牌公司完成了56次定向增资。
显然,扩张速度在加快。7月29日,有30家新三板企业披露了公开转让说明书,这意味着已经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等候挂牌交易。
“新三板交易制度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西部证券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告诉本报记者,一是资金门槛;二是交易股数限制。“上周,证监会召开会议,我也去参加了。主要是讨论交易制度细则,今年年内肯定会上线。”
程晓明指出,首先是300万的资金门槛太高,每个人都觉得高时候,肯定会改变,大概会将至50万左右;其次是取消200人股东限制,这点已经落实;最后,交易股数限制在3万股太多,会降低至1000股左右。
“新三板扩容后,将扩容至全国范围内所有行业,而不仅是局限在高科技园区里的高科技企业。”程晓明说。
他认为,扩容方案以及交易细则,有可能今年9月、10月份就会在全国开始扩容,相关细则也会出台。
券商将成最大受益者
挂牌新三板,对于企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某位券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对于企业来说,有很大收益。一是财务规范,为上市和“转板”打下基础;二是方便股权转让或质押融资打开了一扇门;三是得到政府和机构投资者关注。
既然挂牌新三板企业,没有门槛限制和要求,那么券商在看企业的时候究竟参考什么指标?程晓明指出,主要是看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看企业的领导团队如何,看历史发展情况如何。
据悉,券商的新三板收取费用主要包含帮企业改制时的改制费、推荐企业新三板挂牌的推荐费、挂牌后充当做市商带来的价差收费、挂牌公司再融资的中介费、股票申请转板时的承销费。
除了改制费和推荐费占收入的大头以外,其他后续收入基本处于“只能看缘分”的阶段。
程晓明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来看,收取的中介费用是100万—150万元。“地方政府补贴基本可以弥补一下,不过,到了10月份以后,全国市场放开了,这个费用肯定会高一些,估计在200万—300万元左右。”
上述券商人士也赞同这个观点。该人士指出,未来新三板全国扩容,“项目多券商少”是必然。“随着大券商和很多上市券商的加入,券商新三板团队规范性将提高。中介机构身价也会水涨船高,会挑选优质企业,且承担较高服务费的公司,无形中会抬高挂牌企业门槛。”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挂牌后能否得到融资是持续关注的问题。程晓明指出,目前来看,新三板是基本没有融资功能的。“当务之急,应该做的事情是,首先设计好新三板的交易制度,然后再去谈其它问题。”
随着越多的企业挂牌,券商的收益也会越高。招商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未来5年内,新三板有望达到1万家规模,如果每家公司挂牌,券商收取100万元费用,那么则可增加100亿元以上,考虑到后期做市商业务,可实现收入范围更为广阔。